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压电网供电系统类型

低压电网供电系统类型

•低压电网供电系统类型•TT系统•TN-C系统•IT系统TT系统•将配电变压器中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作单独的或成组的保护接地。

在这种系统中,除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外,引出的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与相线保持相等的绝缘水平。

此供电系统适合农村用电特点。

TN-C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网络中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

其特点适用城镇供电,可单、三相混合供电。

•I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E单独接在接地极上。

采用该系统供电时,必须满足下述要求:(1)不得从变压器低压侧中点引出中性线,进行单相供电;(2)要求网络有良好的绝缘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对地泄露电流不应大于30mA;严禁网络内带电导体接地;(3)不宜实施分级保护。

适用范围:动力网,安全性高。

交流输入开关的选用•交流输入开关必须采用空气开关,不得使用闸刀开关;零线上不能使用任何开关装置或熔丝。

交流输入连接线的驳接•通信设备使用的交流连接导线应为铜导线。

导线和空气开关相连的漏铜部分要长短合适,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空气开关固定连接线的螺钉务必拧紧,使用螺栓固定之处必须使用铜鼻子进行连接。

交流输入线的选择线材的选择:选用铜芯BV线线径的选择:当导线所通过的电流小于40A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4—5A每平方毫米;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为41—100A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2—3A每平方毫米。

随着通过导线电流的增大,其载流量会逐渐下降。

当专用变压器安装在局(站)院内时,应将变压器的接地体与大楼(或基站)的接地体连通;交流供电线中的无流零线和中性线在近端(低压变压器处)可以出自同一接地体,但是接入大楼(或基站)后,远端无流零线应与接地总汇流排(线)相连,中性线则不能与大楼接地系统相连接。

交流保护接地线应从接地汇接线上专引,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为交流保护地线。

•交流输入防雷•交流传输线绝大部分是架在空中,容易将雷电干扰传送到受电设备上,所以交流输入高压侧和低压侧必须加装合适的避雷器。

否则当雷电来临时就会对电源设备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接地电阻•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接地电阻的阻值要求愈小愈好,不能超过规定值。

•联合接地联合接地就是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均接在一起。

联合接地地网的连接体应为网络状分布,最好构成立体网状,才具均压、等位作用。

接地体必须做成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防雷接地排、保护接地排、工作接地排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点与接地体相连达到联合接地的要求。

联合接地并不是将防雷地、工作地、保护地用导线连到一个接地排上,它是以接地体为参照的。

地线连接的要求连线与地网的连接必须焊接,而不能用螺丝连接;有几组保护地、工作地、防雷地,就要有几条铜芯电力线引入到电力机房(或相应的接地排上),并且在电力室内全部并联到地线排上;每个机房(或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家均要从电力室(或电源系统地排上)引入,绝对不能为了节省,而采取串连方式连接;同一机房设备在同一点接地,能消除环流现象。

通信电源的接地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

工作地和保护地必须分别从电源系统中引出,工作地引线的截面积和最粗的负载线相同,颜色和负载线相同(红色);保护地和防雷地一般情况下在系统内是连在一起的,用黄绿线引至保护接地排上,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

•接地线的要求防腐处理是保证接地系统可靠的重要环节。

深埋地下的接地体难免要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材料。

裸露在空气中的引线都要涂抹两层以上的沥青或缠以麻布条后再浸沥青。

•材料选用的要求接地体、引入线一般采用镀锌材料,接地体规格要求:钢管—壁厚应不小于 3.5mm;角钢—应不小于50×50×5mm;扁钢—应不小于40×4mm;圆钢直径不小于8mm。

引入线宜采用40×4mm或50×5mm镀锌扁钢。

•汇流排引出线要求引入线引入楼内(通信大楼)、基站机房内时,可换成截面积为50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再接至汇流排;也可以直接与汇接排连接。

两种材料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法,不得用螺钉或缠接的方法连接,且采用防腐措施。

由汇接排到下列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不小于以下截面的铜导线,不得使用铝材。

—24V、—48V直流配电屏或电源系统设备为95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自动长、市话交换机室和微波室为95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总配线架为50平方毫米;移动基站的电源系统设备为50平方毫米。

•交流保护接地线要求交流保护地线最小面积:相线截面(S)S≤16平方毫米,保护线Sp=S;相线截面积(S)16<S ≤35平方毫米时,保护线Sp=16平方毫米;相线截面积(S)>35平方毫米时,保护线Sp =1/2S。

设备安装空间位置电源设备机柜正面与机房的墙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机柜背面与机房墙体间走道,应不小于0.8m,机柜侧面与机房墙体之间走道应不小于0.8m,设备背面与另一设备正面之间走道应不小于1.5m,设备背面与另一设备背面之间走道应不小于1.2m,设备之间应设立维护走道,走道宽不应小于2m。

电池组排放与墙体之间距离不小于0.2m,电池组之间距离不小于0.8m。

供电要求一般原则通信用交流供电宜用市电作为主用电源,通信局站供电根据所在地的供电条件、线路引入方式及运行状态分为四类供电。

应根据供电类型不同配置直流供电后备电池和油机设备。

市电和自备油机组成的交流供电系统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供电,低压交流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

自备油机建议使用自动油机,在负荷功率因数低于0.7时,应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达到0.8以上。

交流电力线宜采用铜芯线,电力线截面积应与负荷相适应,在布线距离小于30米时,用经济电流密度计算用线截面积,经济电流密度取2.5A/mm2安全防护要求1.防雷及浪涌保护要求通信大楼应有可靠的避雷措施,避雷装置的地线与设备、电源的地线按共用接地的原则设计。

电源系统内部设置有防雷器,为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在把交流市电引入电源系统前最好装置一级防雷器,我们称之为B级防雷器,B级防雷器由用户自行购买安装,推荐适用中兴公司的ZXDU-LPU专用防雷单元;如果条件允许,建议B级防雷器安装在配电柜输入端前大于12m或更前的地方。

从B级防雷器安装地点到交流配电之间的电缆要求为室内电缆,以确保这段电缆不会遭受直接雷击。

用户在安装B级防雷器时,应注意连接到防雷器上的电缆线径和长度,导线线径应不小于16mm2,导线长度以越短越好为原则,防雷器的接地线更应如此。

组合电源系统配电部分的防雷装置我们称之为C级防雷装置,该装置采用德国著名公司的防雷器件,并由监控单元对防雷单元进行监控,防雷器有显示窗口,窗口采用机械标贴板,标贴板绿色时表示防雷器工作正常,红色时表示故障。

当防雷器发生故障时,监控单元会及时告警以提示维护人员及时更换,更换防雷器件无须停电,直接插拔即可,非常方便。

需提醒用户的是:在每年雷雨季来临之前,维护人员都应仔细检查防雷器件是否完好。

防雷和接地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接地要求通信机房的接地方式通常按共用接地原则设计,即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表规定。

共用接地的基本方式是将电源系统的接地汇流铜排、直流工作地都与用户地线排短接。

对不单独提供用户地线排的基站,也可将电源系统直流工作地引入点(正母排或负母排)视作用户地线排。

电源系统的防雷地和保护地应就近接至电源系统的接地汇流铜排。

交流零线复接地可以接入用户地线排,但对相控设备或电机设备使用较多的供电系统,或三相严重不平衡的系统,交流复接地最好单独埋设接地体,或从直流接地线以外的地方接入地网,以减小交流对直流的污染。

三相五线制和单相三线制中的保护接地线可以直接引入电源系统的接地汇流排或交流配电屏的保护地连接端。

工作地线与保护地线工作地线与保护地线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工作地线: 选用最大负载线线径保护地线: 当交流相线线径S<16mm2时选用线径与相线相同;相线线径16≤S≤35mm2 ,保护地线线径选用16mm2,相线S>35mm2,选用相线线径的一半作为保护地线的线径。

注意:保护地和工作地应该分别接到地网铜排,不能在机架上汇合再接入大地。

电源系统配套工程施工电池的安装电池一般由电池厂家负责安装。

电源系统的工程接口是将电池接入电源系统。

在系统选用电池容量较大时,电池应分层安装。

电池组安装工具要经过绝缘处理,安装过程中不要碰伤电池塑料外壳和输出头。

多层安装电池最好先分层连接,再做层间连接。

充放电电缆暂时不要连接。

小容量电池一般安装在电池架上。

电力电缆线的布放在做工程设计时,交流电缆线和直流电缆线应分开安排,防止三相交流电对直流输出产生电磁干扰;根据负载支路与极性的不同,电池线和负载线每根电缆应备有线号和正负极标记,标记隔一定距离粘贴在电缆上;对于电池线、直流配电电缆的正极连接电缆应使用红色或黑色,负载电缆应使用兰色,接地电缆应采用黄绿色。

交流电缆线A相、B相、C相及零线N 分别与红、绿、黄、及浅兰色对应。

当电缆线均采用统一颜色时,应选用黑色,但必须做好线缆标识,避免混淆。

机架安装机架安装要求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定机架安放位置。

安放位置所依据原则是考虑设备进出线合理,设备的操作维护方便,安装高度应便于观察监控显示,同时考虑通风散热及操作维护方便性。

机架应水平安装,机柜与垂直倾斜度不得超过5 。

机架的安装方式推荐用螺栓固定于机座或地板上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

若局方要求不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也可以在机架底部安装支脚的方式放置机架,这种方式的安装可以通过调整机架底部支脚高度的方法确保机架无倾斜。

机架安装步骤1.确定机架安装的地面位置根据“空间位置要求”的规定,结合电源系统的进出线合理、需安装设备的外型尺寸、设备的操作维护方便、机房的大小具体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机架的地面安装位置。

根据固定孔尺寸确定机架的安装孔位置。

3.确定安装孔位、安装膨胀螺栓在机房确定机架的安放地面位置后,按机架放置方位和机架固定孔位置,确立安装孔位置,并标示出安装孔的中心点。

如果是支架安装方式,孔位根据支架与地面固定面的安装孔位尺寸来确定。

安装孔位确定以后,用冲击钻开安装孔。

冲孔时要防止电钻震动造成偏心,另外,孔位尽量保持与地面垂直。

安装膨胀螺栓:将螺杆加上垫片和螺帽,插入孔中用扳手顺时针旋转螺帽,使膨胀螺栓在孔中固定,然后取下螺帽和垫片。

交流输入线的连接交流配电部分的连线包括交流输入线的连接、交流备用输出的连接、应急照明线的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