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荔枝树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荔枝树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荔枝树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荔枝产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尤以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

下面一起来看看荔枝树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吧!幼龄期荔枝果树的管理在提高成活的基础上,增加根量,扩大根子生长范围并增加绿叶层,培养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骨干枝、扩大树冠,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

1、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

土壤施肥在定植后一个月即开始,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

宜掌握"一梢二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正常生长。

当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淡绿色时,施第二次肥,促使枝梢迅速转绿、提高光合效能、增粗枝条、增厚叶片。

当有新梢转绿后施第三次肥,加速新梢老熟、缩短梢期、利于多次萌发新梢。

施肥量视土壤性质、幼树大小而定,定植后树小根少,每株每次约施复合肥25-30g、尿素20-25g、氯化钾15-20g、过磷酸钙50-75g,单独施或混合施,混施时份量酌情减少。

第二年起施肥量相应提高,比上年约增40-60%。

此外,根据树体生长情况,枝梢生长迅速期,可增喷叶面肥,常用有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3%-0.5%、硫酸镁0.3%-0.5%、硼砂0.02%-0.05%、硼酸0.05%-0.1%、硫酸锌0.1%-0.6%以及1%-3%过磷酸钙浸出液。

2、灌水、排水幼年荔枝根少且浅,受表层土高水分的影响较大。

一年生荔枝幼树常发生"回枯"现象,尤以定植后已萌发一、二次新梢又放松了水分管理的圈枝苗,"回枯"更为严重,故旱天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天防止树盘积水。

3、松土、改土。

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才能促进根系发育。

幼龄果园的耕作,多数结合间作进行,一年松土除草六、七次。

从第二年起,丘陵山地荔枝果宜行深翻,结合施入有机质肥扩穴改土。

水位较高荔枝园,应注重客土培土,加厚土层。

4、间种和地面覆盖。

幼龄和青年荔枝园,应充分利用空间间种、套种。

土壤覆盖可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

覆盖方法可种绿肥和生草,旱季收割后盖于土面,或埋于根际土层。

死物覆盖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上培薄土。

5、整形修剪幼年荔枝树。

整形修剪着重培养3-4条主枝,使其着生角度合适、分布均匀。

修剪原则是宜轻不宜重,主要剪除交叉枝、过密枝、弯曲枝、弱小枝,以及不让其结果的花穗,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

可剪可不剪的枝条暂时保留。

修剪时期在新梢萌发前进行。

整形修剪可用剪枝、摘心、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

6、防寒护树。

冬季如气温降至-2℃以下,将受冻害,尤其幼树发梢次数多、停止生长晚、寒冷来临之前枝叶未充分老熟,抗寒力低。

可及早促使末次梢充分老熟,防止11月以后萌发冬梢;幼树树冠顶部用稻草遮盖防霜冻;荔枝园堆积草皮树叶,根据预测,霜冻来临前熏烟防霜;用绿肥、作物枝叶或垃圾覆盖于根系生长范围的土面,其上再盖薄泥。

荔枝结果树的管理1、科学施肥。

6根据近年对荔枝矿质营养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产100公斤鲜果,全年需施肥量为:N1.6-1.9公斤、P2O51.2-2.0公斤,K2O2.5-3.5公斤。

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①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

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花穗发育、改善花质、提高坐果率、延迟春季老衰退,此期氮、磷、钾约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磷占25%-30%。

②壮果肥:花谢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③采果前后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约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

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和末春初施入。

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

如用0.3%-0.4%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0.03%-0.05%复合型核苷酸,0.05%-0.1%硼酸,0.02%-0.05%硼砂,0.3%-0.5%硫酸镁。

2、中耕和松土①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

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cm。

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cm,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

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cm。

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②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

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约6-10cm。

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土层积水缺氧伤根。

③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深0-70cm,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

3、灌水和排水。

水分管理原则上应按关键物候期掌握以下几点:花芽分化前期土壤要较干燥,后期适量供水,以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开花期宜少雨多晴,久旱应灌水;果实发育期应保证水分供应,成熟期注意排除果园水;秋梢萌发期遇旱要灌水促梢壮梢。

4、培养壮健结果母枝。

良好的结果母枝是夺取丰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良好结果母枝的要求:①粗度:早熟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白糖罂,成熟秋梢中产粗度达0.45cm以上为佳;中、迟熟品种如糯米滋、新丰黑叶,以0.4cm以上为佳。

枝梢纤弱,开花坐果不良。

②长度:依品种、梢次、树势而异,早熟种或枝梢疏而长的品种,如三月红、白蜡等以一次梢15-20cm,二次梢总长25-35cm为宜。

中、迟熟品种如新丰黑叶、糯米糍等以一次梢12-18cm,二次梢总长20-25cm为宜。

老弱树枝稍偏短,青壮年树枝稍梢偏长,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挂果量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秋梢叶片:生长正常,数量多,充分老熟,叶果比一般为4-4.5:1。

④秋梢老熟后不再萌发冬梢。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促使秋梢适时萌发,具体放梢时间依地区、品种、树势而定。

5、控制冬梢。

促进花芽分化冬梢一般都不能成花或结果不可靠。

冬梢的萌发与树势、基枝的老熟程度和气候条件有关,生长状态也较为复杂,因而要根据其生长状况及气候条件分别处理。

萌发时期较早、其时气温较高,或枝梢壮健的,在南部地区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老熟,反之应加以控制。

①药物控冬梢:常用药物有40%乙烯利0.08-0.16%、98%B9-.1-0.12、或400-500毫克/升乙烯利和低浓度B9混合液。

②深松土、断细根:对树势较旺、芽饱满、有可能萌发冬梢的树,深锄土层20-30厘米,以切断部分水平根、降低吸水能力、提高树液浓度,利于花芽分化。

③环割:一般在"立冬"到"冬至"进行,用利刀在骨干枝皮层作环状或螺旋式切割,深达木质部。

枝梢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有光泽的树,可环割二圈,相距约10-15厘米。

环割部位视树体而异,初结果幼年树可在树干或枝径6-10厘米的骨干枝进行。

壮年树在枝径约10-15厘米的第2-4级枝进行。

对生长特别壮旺的糯米糍幼年树,也有采用螺旋状环剥的,剥皮带宽0.2cm,环剥1.5-2圈,对控梢促花保果有一定作用,但需慎用。

④铁丝绞缢:近年广东推广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对可能萌发冬梢的中、迟熟品种,用16号铁丝扎直径约3厘米的枝条1--2圈,并扭紧使树皮略微下陷,1月上、中旬解缚的办法来有控梢促花。

⑤短截冬梢:对已抽出的冬梢,梢长约8厘米以下及时短截,程度依萌发迟早而定,冬梢抽出早宜深,抽出迟留基部1.5-2厘米,以利于残梢基部侧芽分化花枝。

6、加强授粉工作,提高坐果率。

荔枝坐果率高低差异有大,一般为雌花的2%-12%。

一株19年生淮枝,雌花约达9万朵,如坐果率2%计,其产量仅36公斤,若坐果率提高到12%,则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可见生产潜力很大。

①花期放蜂:蜜蜂的传粉对提高坐果率起重要作用,放蜂的数量与荔枝群体大小成正比,成年荔枝树每亩果园放蜂1-2群,可满足传粉要求。

放蜂期应停止喷杀虫农药,避免蜜蜂中毒和蜂蜜受染。

②人工辅助授粉:花粉的采集有湿毛巾沾着法,用湿毛巾在盛开的雄花上拖沾,并将沾有花粉的毛巾放入清水洗下花粉,然后喷于盛开的雌花上;脱粉板法,是用打了数个孔的铁片,直径4.5-5毫米,安装于蜂箱门,下方一小盒,当蜜蜂进入蜂箱通过圆孔时,脚上的花粉团部分被刮落。

盛花期每天早上安装2-3个小时,每箱可取粉10-30克;人工采摘法,是人工剪下发育成熟且花药未开裂的雄花小穗贮藏备用。

贮藏方法可装入有硅胶、生石灰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中,也可装入纸袋放于家用冰箱水果格中,5-12℃贮藏50天仍可使用。

人工授粉以气温20-25℃为佳。

可在每50公斤花粉液中加入硼酸5克。

③雨天放晴后及时摇花:盛花期遇阴雨时,天放晴即人工摇花枝以抖落水珠,加速花朵风干和散粉,或防止沤花。

④雌花盛开期遇高温干燥,宜灌水喷水,提高空气湿度,促进授粉受精。

7、保果。

荔枝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落果严重,在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其他方法保果。

①药物保果:用GA20-50毫克/升、2,4-D5毫克/升、萘乙酸5-10毫克/升等药液,分别在谢花后20-40天喷药。

②环割保果:幼年和青壮年树环割保果较佳,一般在雌花开后和结果约40天左右分别环割一次,老树弱树不宜环割。

8、修剪。

结果树修剪分秋剪和冬剪。

秋剪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也有在两次秋梢的后一次萌发前进行。

冬剪在冬末春初新梢萌发前或抽花穗前完成。

成年结果树修剪宜较重,使养分集中,保证枝梢生长壮健并提高坐果率;老年树视树势而定,枝梢多而弱时修剪宜重,促使萌发壮健新梢,枝梢少而弱时修剪宜轻。

重点工作还要放在根群的复壮更新上。

通常是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严重病虫枝、落花落果枝及枯枝等。

修剪方法用短截和疏剪,剪时宜从树冠内部大枝开始、向树冠外围进行。

剪后以枝条分布均匀、树冠下现出"金钱眼"为度。

9、采收。

荔枝果实由深绿转为黄绿色、局部出现红色是成熟的开始,成熟时果皮全部呈鲜红色,果皮一旦转暗红色已是过熟。

从开始着色至完全成熟经历时间7-10天。

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并获得较长保鲜期,应当在果皮八成至全部呈红色即果实刚成熟时采收。

皮色转暗是果实衰老的信号,不宜远运,只作近销。

正确的采收方法要求在考虑母树来年生产和保证商品质量的双有利下,宜采用"短枝采时"法,即在荔枝果穗基枝顶部节密粗大,俗称"葫芦节"处折断果枝,留下粗壮枝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