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

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设计课题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摘要井下胶带机的运输系统复杂,环节多,运量大,所用的设备种类多,要求高。

对于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的运输系统就必须做到减少环节,消除煤流的停顿,实行不间断的运输连续化、控制、检测自动化,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减员提效的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90年代以来国外先进的矿井采用了工业电视以及运输系统的综合保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传送胶带运输机的各种参数以及图像。

实现井下皮带运输的集中监控、监测系统。

这样,除了安排少量的巡检人员外,没有胶带运输机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目前,将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工业电视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用于井下胶带运输机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测量,不紧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煤炭产量而且使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劳动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证,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实现了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

近年来,国内自动化研究单位在胶带运输机控制方面作大量的工作。

研制出以单片机和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主的主控机。

以灯光、模拟盘、控制台等屏幕显示的胶带动输机监控监测装置。

该系统是由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r 程序逻辑控制)和MCGS组态控制软件控制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的胶带控制系统。

关键词:胶带机,MCGS组态软件AbstractUnderground tape mach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links, complex, the equipment used more kinds, the demand is high.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must do reduce link, eliminate coal flow pause, execute uninterrupted transportation continuous and control, test automation, high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ownsizing to mention effe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dvanced since the nineties of mine used industrial TV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ransmit the various parameters and adhesive tape transportation image. Realize the downhole belt transport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So, in addition to arrange a small amount of inspection personnel outside, no tape transport operators and managers. At present, the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industrial TV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us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downhole tape transporters, automatic measurement, not tight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its coal production and make the equipment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effectively improve, labor safety of personnel have been assured,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to further improve, achieve the safe, reliable, economic operation.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utomation research unit in tape transport control a lot of work. Developed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PLC control machine mainly. With lamplight, simulated disk, console, etc ShuJi screen display glue drive monitoring monitoring devices. This system is by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controllr program questions and MCGS control software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tape control system.Keywords: tape machine, MCGS software目录一、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4)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发展 (4)2、可编程序控制器发展趋势及特点 (5)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5)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 (6)5、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7)6、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煤矿胶带运输机中的应用 (8)二、MCGS组态控制软件的概述 (8)1、MCGS与PLC的通讯 (9)2、通讯设备 (9)三、皮带运输机系统简介 (10)1、胶带运输机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10)2、皮带运输机的结构 (11)3、皮带运输机的原理 (15)4、控制功能 (15)5、主要控制设备 (15)6、胶带运输机PLC控制I/O分配及程序 (16)7、胶带运输机PLC程原理 (19)8、胶带控制系统的MCGS组态控界面 (22)四、综合网络平台 (23)五、设计总结 (27)一、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GEC)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成功,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的新局面。

接着,美国国MODICON公司也开发出可编程序控制器084.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DSC-8。

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了他们的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存储程序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

主要用于:1. 逻辑运算 2. 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均属开关量控制。

所以,通常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进入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采用了通用微处理器,这种控制器就不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了,功能不断增强。

因此,实际上应称之为PC——可编程序控制器。

至80年代,随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使PC在概念、设计、性能、价格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C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立体停车库组态控制,它是一个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缩写词)控制、位置控制、检测、工控组态等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

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发展趋势及特点(1)发展趋势①与计算机联系密切②发展多样化急停③网络与通信能力增强④工业软件发展迅速(2)特点①可靠性高②功能强大③简单方便3、应用(1)工业①开关量控制,如逻辑、定时、计数、顺序等;②模拟量控制,部分PLC或功能模块具有PID控制功能,可实现过程控制;③监控,用PLC可构成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监控系统;④建立工业网络,为适应复杂的控制任务且节省资源,可应用于煤矿及现代工业的控制系统。

(2)其他行业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国防和民用,如建筑,环保,家用电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