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标题:黄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未来规划建议撰写人:顾银杏参加团队:09级遥感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及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摘要:针对黄山市现有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风土人情的维持、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等,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找出其开发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黄山市景点旅游资源开发整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未来规划建议一、引言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的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在自然地域概念上,黄山以皖南山区为相对闭封的地域结构单元;在社会人文概念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这里形成了“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独特地域文化景观。
独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形成了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黄山市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服务业)在黄山市的GDP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因此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因此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
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
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牯牛降既是我国著名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风景区。
这里青山绿水相依,烟云变化无常,于险峻中见温柔,秀美中见恬静,奇幻中见优雅,生态环境极为优美,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
而且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宏村、西递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
二、开发现状(一)黄山市旅游开发历史1982年黄山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11月黄山市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1999年12月,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11月黄山入选“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最佳户外休闲城市”两项殊荣;本世纪以来,黄山市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黄山风景区成为首批5A旅游景区,黄山市成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等。
这些就是黄山市旅游业灿烂的发展史。
黄山市旅游业起步早,进展快,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突变。
2009年和2010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分别达到2122.52万人次和2544.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分别为87.71万人次和105.03万人次。
09年和10年全年初步预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68.15亿元和202.14亿元,在城市GDP中占了主要比重,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对于这样一个城市而言,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及未来的很长时间,城市的发展都必须紧紧依托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并重视旅游这一支柱产业,并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中重点考虑旅游产业的地位及其与其他产业的协调。
(二)资源特征: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特点表现为:(1)类型齐全。
拥有自然的(奇峰怪石云海)和人文的(宏村西递等古村落文化),历史的(屯溪老街)和现代的(汤口温泉),物质的(徽州三雕)和非物质的(民风民俗)等多种旅游资源,为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见图2-1)(2)数量众多(富集度高)。
黄山市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但是却富集了大量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密度堪称国内少见。
例如黟县,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明、清古民居而闻名,拥有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画里乡村----宏村两个4A级旅游景区。
目前还有已开发的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菊豆的故乡----南屏、神奇的八大家连体建筑---- 图2-1 黄山市主要旅游景点位置简图关麓、古黟风水村(舒秀文故居)----屏山。
另外还有由某种或某些旅游资源而构成的景区:徽州第一木雕楼、塔川秋色、木坑竹海、晚清名妓赛金花故居、陶渊明后裔居住地陶岭村落、宏村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等。
还有五溪山自然保护区、西递古石窟群、鸳鸯谷、十里桃花长廊等正在开发。
(3)品位极高。
黄山市基本拥有全国所有的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名录,拥有两处世界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拥有全国三个国家生态文化保护区中的一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棠越牌坊群、老屋阁及绿绕亭潜口民宅、罗东、舒祠、许国石坊等)和A级景区(5A级: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风景区;4A级:西递宏村、徽州古城、万佛湖风景区等)。
(4)分布广泛。
可以说,黄山市几乎处处皆旅游资源,处处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区)遍布于全市各地。
(如图2-2)图2-2 黄山市旅游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三)开发优势黄山市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带动,而在黄山市能够很好的发展旅游业完全凭借其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其具体优势如下:(1)旅游资源品位高、影响力强、辐射范围广,为世界级的精品,能够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黄山、宏村、西递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自然人文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屯溪老街和徽州古城又是徽派建筑的代表,屯溪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徽州古城是游客感受徽州文化气息的地方,都具有保护价值。
(2)旅游资源空间积聚性高。
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和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
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这些旅游景点相距不远,有利于集中考虑资源优势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3)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各异,有利于从多方面开发,从而满足游客的需求,能在黄山市内体验各种景观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有崇山峻岭、柔水平湖;有宗教名山,科研瑰宝;有浩瀚林海、珍禽异兽、飞瀑涌泉;还有许多风俗民情由民间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4)在旅游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费市场也不断广阔。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5)政府一直的支持与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开发。
自从黄山市开发旅游业,政府给予了政策及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开发旅游业配套产业(小商品市场、酒店旅店餐饮业等),加大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才有了其飞速发展。
(四)开发不足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从质量建设上,黄山市旅游业都获取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但从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经济地域系统的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规划上来看,黄山市尚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为:(1)主题景区的环境容量不大,形成高峰期容量“门槛”。
例如,黄山风景区坐缆车排队时间相当于游客登上山的时间,这导致了游览效果下降,影响了旅游景点形象;游客滞留时间过长,影响游客欣赏风景心情,降低游客购物欲望,经济效益不佳。
(2)交通便捷度不高,耗费游客的宝贵时间,影响游客旅游效率。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交通便利与否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影响旅游效果的各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将交通列为首位。
黄山市虽然近些年对城市交通加大了投入,公交和对外交通逐渐实现了立体式,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总体对于旅游景观的开发来说是滞后的。
不止对外交通不便,市区内景点之间交通也存在诸多。
景区内部分交通线路被垄断,游客观光景点受到交通班次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效率和心理期望,区内交通甚至比区际交通耗费了更多时间,游客把大多数抽出来放松心情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交通上。
现有的区内交通条件不能将分布于不同区县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发挥综合优势,使得游客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区内不同景区之间取舍,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游客在各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便捷往来。
对于黄山旅游业的总体发展不利。
(附相关区内外交通介绍)(3)旅游的配套产业及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现就屯溪区的要素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谁评价结果如何得到应作说明):屯溪区旅游要素综合评价料来源: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整理。
通过对屯溪各项旅游综合指标进行的调查统计不难发现,旅游者对于屯溪的相关职能评价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屯溪旅游休闲等功能的评价。
屯溪区是黄山市比较繁荣的中心城市,可见总体而言,黄山中心城区在地区发展中职能不够完善,长久以来没有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城市职能的定位主要着重于为风景区集散游客,没有完成与风景区并驾齐驱的无缝对接,因而始终在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也难以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
(4)缺乏品牌意识。
城镇品牌是包含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内的综合品牌,对于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树立城镇品牌强调对于城镇特色文化的体现,而目前黄山虽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文化历史悠久,但对城镇没有明确的发展导向,如西递宏村这类皖南古村落,一味的都是以徽州建筑来吸引游客,而没有重点考虑其他可开发的资源,宏村就可以以水道为主创想一些活动来增加游客量并另游客位置吸引,在发展中不够重视品牌的影响力,因而忽视了城镇自身品牌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