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是()。
A、获得表扬B、获得高分C、获得好名次D、获得解答答案:D解析:前三者是外在的学习动机,获得解答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故选D。
2.“吾日三省吾身”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以提高上,就是要求教师要()。
A、内省B、自律C、修身D、监听答案:A解析:“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意指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强调教师要内省。
这是教师加强和提升师德修养的较好途径。
BCD也是师德修养的途径,但不符合题意,在此为干扰项。
故选A。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A、拓宽知识视野B、更新知识结构C、勇于探索创新D、乐于廉洁从教答案:D解析:终身学习是指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故选D。
4.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这一涵义是由()决定的。
A、社会舆论B、教师的工作对象C、法律法规D、传统习俗答案:B解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着教师要为人师表。
故选B。
5.表示传统师德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的先哲名言是()。
A、躬身后而薄责与人B、三人行必有我师C、学而时习之D、见贤思齐答案:A解析:A项的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体力行的意思。
B选项是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表示要虚心好学。
C 选项是指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D选项是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也表示教师应该积极学习。
故选A。
6.“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出自于()。
A、《劝学》B、《道德经》C、《学记》D、《论语》答案:A解析:“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出自于荀子的《劝学》,在此书中,荀子第一次提出了道德一词。
故选A。
7.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处理纠纷B、损害救济C、保障国家强制力D、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答案:D解析: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故选D。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学校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正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答案:B解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
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犯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选B。
9.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身亡,问金某应当负()责任。
A、应负相对刑事责任B、不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完全刑事责任D、应负刑事责任答案:A解析:《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金某年满15周岁,所以负相对刑事责任。
故选A。
10.()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教师B、班主任C、班长D、学生会答案:B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故选B。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下列不属于教师角色的是()。
A、传道者、授业解惑者B、示范者、管理者C、朋友、研究者D、服务者、家长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不包括服务者的角色。
故选D。
12.下列心理学家与后面的理论相匹配的是()。
A、布鲁纳—联结说B、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C、加涅—顿悟说D、班杜拉—符号学习理论答案:B解析:布鲁纳提出的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提出的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班杜折拉提出的是观察学习理论。
故选B。
13.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于()阶段。
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答案: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14.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
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国敬业答案:B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话体现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无边际。
故选B。
15.程序教学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贝尔D、艾森克答案:A解析: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应用于教育,发明了程序教学。
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
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
艾森克的EPQ人格测验。
故选A。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B、教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C、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D、学生是一张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在教学中处于一种从属地位答案:D解析:D项说法过于片面。
故选D。
17.当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学生个性特长在班级中得到充分发展,此时班集体处于()。
A、组建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答案:D解析: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结合题意,D项正确。
A项: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里依旧受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题干强调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D。
1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答案:B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B。
19.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答案:A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老师和同学对小伟的行为不予理睬是不给予他任何强化物,属于消退原理。
故选A。
20.教师要从过去作为单纯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推动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A、研究者B、设计者C、促进者D、终身学习者答案:C解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题干所述重在要求教师应推动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这属于教师的促进者角色。
故选C。
21.“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A、愤B、悱C、启D、发答案:B解析: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里对孔子这句话的注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故选B。
22.晓阳的母亲在做饭时,晓阳为了帮助母亲便递给其一个碟子,母亲接过晓阳手中的碟子,晓阳很高兴,认为自己帮了母亲一个大忙。
根据埃里克森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晓阳可能处于()。
A、信任感对怀疑感的阶段B、自主感对羞耻感的阶段C、主动感对内疚感的阶段D、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是学前期(3~6、7岁)。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
例如,当父母做饭时,儿童递一个碟子,他便认为自己是在从事一项重要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项正确。
A项:第一阶段是婴儿期(0~1.5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品质的实现。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1.5~3岁)。
本阶段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第四阶段是学龄期(6、7~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选C。
23.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A解析: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一刀切”的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阶段性原则。
故选A。
24.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性与不可控性归因。
具体到某一个体时,他又将归因分为四个方面原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能力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性的因素。
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