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软件建设方案模板1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软件建设方案模板1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软件建设方案模板1.总体概述1.1. 建设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快速、准确、高效的途径,对构建本质安全型项目、促进项目的科学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 适应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势需要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切身的感受到行业监管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事故追责越来越严,对企业影响也越来越大,安全风险已成为项目管理的第一大风险,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质量隐患自查自纠水平。

(2) 适应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快速发展的根本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信息化技术,着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强化后台监控、前台自控能力,促进制度、标准有效落地,管理规范高效,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是时代需要参建人员个人专业知识储备和涉猎专业有限,导致风险管控、现场隐患难以发现;在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工作方面,缺乏动态管理,重大风险管控针对性不强,进度不知、责任不明,无法及时形成闭环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统计工作占据大量时间,效率低下;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系统的建设,是适应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势需要,也是适应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快速发展的根本需要。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2. 建设思路(1)知识分类、管理分级;(2)量化管理、规范行为;(3)流程对应、责任绑定;(4)管理闭环、持续提升。

1.3. 建设目标(1)明确管理人员应“管什么?”;(2)明确“谁来排查?谁来治理?”的管理关系;(3)明确安全管理应“如何排查?如何响应?”。

2. 总体设计2.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企业信息化架构设计方法来规划系统整体功能范围,着眼于施工单位,打造具备企业特色的系统,规范企业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图系统架构示意图整个系统架构如上图所示,包含支撑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展现层四个部分。

➢支撑层:主要包括云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通信系统、系统软件运行环境等。

➢数据层:包含业务系统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内存数据。

➢业务层:包含基础配置、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等业务模块,支持分布式部署。

用户访问量较大或使用频繁的业务系统可实现动态负载均衡,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使用效率。

➢展现层:包含PC端和移动端应用。

3. 功能介绍3.1 web端功能3.1.1 基础配置模块(1)风险清单系统管理员按实际维护清单库,可以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2)隐患条目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可以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3)检查部位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可以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4)频次设置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可以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5)扣分设置系统管理员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可以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6)受检单位系统管理员对安全受检单位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

3.1.2 风险管控模块(1)风险辨识项目部每月或每季度末填报一次本项目风险管理情况,上报后的风险清单经审批后纳入风险清单进行发布和管控。

(2)风险检查风险施工中,每月定时生成检查任务,施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标记回复或预警。

(3)风险预警对重大安全风险可以进行预警,项目部整改后申请撤销,预警状态恢复正常。

(4)风险消除在风险施工结束后,项目部申请风险消除。

3.1.3 隐患治理模块(1) 排查任务系统根据排查频次设置,定时生成排查任务,同时系统也支持排查人员自主上传。

(2)排查治理整改人对分配的隐患排查任务进行处理,手机端和网页端均可以处理。

(3)延期申请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隐患治理任务,可以在系统中申请延期处理。

(4)班前讲话支持填写班前讲话,支持图片上传。

3.1.4 安全教育模块(1)课程中心系统支持上传培训课件、学习课件等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网页端学习。

(2)练习中心通过练习中心筛选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完成规定的学时任务,学习完成后可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

(3)积分中心维护一套完整积分的规则,用户任务完成情况计算个人积分,同时展示积分排名。

(4)培训记录系统支持线下的培训记录在系统中维护。

3.1.6 统计分析模块(1)单位工程风险统计按照单位工程维度统计风险数据相关信息。

(2)单位工程问题统计按照单位工程维度统计隐患问题数据相关信息。

(3)现场检查明细表现场检查明细数据的展示。

(4)单位工程检查次数统计按照单位工程维度统计检查的数据信息。

(5)按专业类别统计按照专业分类维度统计数据相关信息。

(6)个人排查记录表个人排查所有记录的情况。

(7)检查频次统计表依据检查频次统计相关数据。

(8)施工单位得分统计按照施工单位维度,根据施工单位处理记录,再依据扣分规则统计相关的施工单位的得分。

3.2 移动端功能3.2.1 首页根据当前登录用户权限自动获取首页展示界面及数据范围,查看相关统计数据。

3.2.2 风险管控移动端风险任务的处理。

3.2.3 隐患治理用户对隐患排查任务进行查看并处理。

包括课程中心、练习中心、积分中心等功能,支持用户对试题进行每日练习、每周练习、专项练习和错题练习。

3.2.6 统计分析支持统计数据展示,风险清单汇总、安全检查问题、安全检查整合、本人排查记录、单位排查记录以及单位隐患统计数据。

3.3 系统非功能性要求3.3.1 平台集成系统架构要遵从信息化总体架构,应与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并基于平台鉴权中心、流程中心、开放应用、统一门户等基础服务能力构建:(1)鉴权中心,依托平台对系统登录账号、身份认证、用户授权等功能进行统一管理,无需单独创建账号进行二次登录;(2)流程中心,涉及到审批流程的功能,与平台流程中心对接,使用平台统一的工作流引擎;(3)开放应用,具备平台之间的业务双向协同,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对系统和主要应用的单点登录,能够推送待办事项统一办理;(4)统一门户,使用综管平台统一门户登录界面,包括电脑端和手机端应用,无需重复开发登录界面。

3.3.2 数据集成系统数据架构要符合数据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

3.3.3 性能与可靠性要求(1)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不低于 1000,系统登录、查询、提交事务等业务操作平均响应时间不得超过 3 秒;执行复杂的综合处理业务,平均响应时间不得超过5 秒;(2)日常平均 CPU 占用率小于40%,忙时小于 60%,内存占用率小于 50%,最大并发时小于 80%;(3)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5%,系统故障平均间隔时间≥90 天。

3.3.4 易用性(1)系统页面设计、交互设计风格等,应与信息系统总体风格保持一致,用户界面应操作简洁、易用、易学、统一;(2)系统应能够兼容谷歌 Chrome内核浏览器。

信息系统上线前需完成新系统上线安全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并配合信息中心按照相关法律和文件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备案。

3.4 需求设计安全综合管理系统比较规范化,更多的是简便的需求开发。

3.4.1 需求调研调研客户,了解并收集客户的真实的需求和想法。

3.4.2 需求分析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同时加上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系统的搜索了解,进行需求详细的分析,并编写需求规格文档。

3.4.3 界面设计根据确认的需求规格文档,需要UI设计师设计系统界面。

4、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安排4.1 项目实施内容4.1.1 总体思路安全综合管理系统以管理平台为主线,整体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和数据集成贯通。

4.1.1 实施组织机构及人员在项目立项开始,首先要组建起适于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组织架构,完整的组织架构是顺利进行项目交付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由用户单位、本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团队。

项目经理由具有行业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同时需求组、开发组、实施组、培训组和运维组都配有相关经验人员。

4.1.2 实施计划(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4.1.2.1 项目准备在此阶段,基本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分配双方的相关工作职责和任务,设定项目运作的有关标准。

项目准备阶段的目的是:➢制定项目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对项目未来的任务、工作方法、工作时间和人员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设定项目运作标准,包括项目进度月报告、里程碑报告标准,问题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范围管理办法;➢对项目组进行培训,使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和项目范围,了解项目计划及项目实施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准备。

4.1.2.1.1 开发团队任务➢协助召开项目启动会,发文明确项目启动;➢确定各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角色及各自的责任,确定互相沟通的方式、项目组的纪律和工作时间表;➢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在项目准备阶段双方共同确定项目管理工具。

4.1.2.1.1 系统使用者任务➢明确项目组成员构成、职责和纪律;➢提供并介绍现有规章制度及业务文档;➢在开发公司的指导下确保相关软硬件设备到位;➢组织人员参加业务调研活动。

4.1.2.2 需求定义在此阶段,定义和明确在本项目中的详细业务需求,以及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4.1.2.2.1 开发团队任务➢进行业务需求采集,分析,研讨及确认;➢提供系统的客户化开发设计方案(含系统架构设计);➢定义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并提交功能清单4.1.2.2.1 系统使用者任务➢配合并协调相关业务进行业务需求分析;➢确定未来业务流程和详细规则及系统展示(含系统架构设计)。

➢确定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4.1.2.3 系统设计与实现本阶段的目的是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单元测试工作。

4.1.2.3.1 本公司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及开发/配置;➢指导项目组准备基础数据;➢制定单元测试计划;➢准备用于单元测试的测试脚本(含测试所需的业务流程和数据)。

4.1.2.3.2 系统使用者任务➢在开发公司顾问指导下,学习系统配置技术,并进行系统配置;➢组织开发人员参与模块的测试。

4.1.2.4系统测试在此阶段进行系统上线切换前的集成、系统以及用户验收测试等工作。

4.1.2.4.1 开发团队任务➢制定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用户验收测试的计划;➢对用户进行测试前培训;➢准备用于各项测试的测试案例;➢进行各项内容的测试。

➢总结交付测试报告;4.1.2.4.2 用户任务➢组织关键用户实施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参与完成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报告;➢签署用户验收测试报告4.1.2.5 上线准备4.1.2.5.1 开发团队任务➢制定最终用户使用手册和相关培训材料;➢对用户进行培训;➢制定数据准备计划;➢制定系统切换计划;➢上线后系统支持至项目完成;➢完成数据迁移及测试系统向生产系统的切换。

4.1.2.5.2系统使用者任务➢参与制定最终用户手册和培训材料;➢组织用户进行培训;➢在开发公司的指导及协助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等准备;➢协助开发公司完成测试系统切换至生产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