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知识(一)关键词:发电厂检修润滑一. 什么是润滑在发生相对运动的各种摩擦副的接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从而使两摩擦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将原来直接接触的干摩擦面分隔开来,变干摩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摩擦,达到减小摩擦,减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是润滑。
二. 润滑要求由于各摩擦副的作用、工作条件及其性质不同,对于润滑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归纳有以下几点:(1)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剂。
(2)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方法,将润滑油按一定的量分配到各摩擦面之间。
(3)搞好润滑管理三.润滑剂的作用使用润滑剂的目的,是为了润滑机械的摩擦部分,减少摩擦抵抗,阻止烧结和磨损、减少动力的消耗,以提高机械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用方面的作用,归纳如下:(1)减少摩擦在摩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能使摩擦系数降低,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节约能源的消耗。
在流体润滑条件下,润滑油的黏度和油膜厚度对减少摩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摩擦副接触面间金属-金属接触点的增多,出现了边界润滑条件,此时润滑剂的化学性质(添加剂的化学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降低磨损机械零件的黏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与润滑条件很有关系。
在润滑剂中加入抗氧、抗腐剂有利于抑制腐蚀磨损,而加入油性剂、极压抗磨剂可以有效地降低黏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
(3)冷却作用润滑剂可以减轻摩擦,并可以吸热、传热和散热,因而能降低机械运转摩擦所ω造成的温度上升。
(4)防腐作用摩擦面上有润滑剂覆盖时,就可以防止或避免因空气、水滴、水蒸气、腐蚀性气体及液体、尘土、氧化物等所引起的腐蚀、锈蚀。
(5)绝缘性精制矿物油的电阻大,如作为电绝缘材料的电绝缘油的电阻率是2*10 16Ω.mm2/m(水是0.5*10 16Ω. mm2/m)(6)力的传递油可以作为静力的传递介质。
例如汽车、起重机的液压油。
也可以作为动力的传递介质,例如自动变速机油。
(7)减振作用润滑剂吸附在金属表面上,本身应力小,所以,在摩擦副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收冲击能的本领。
如汽车的减振器就是油液减振的(将机械能转变为流体能)。
(8)清洗作用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油路系统中的杂质,再经过滤器滤掉。
内燃机油还可以分散尘土和各种沉淀物,起着保持发动机清净的作用。
(9)密封作用润滑剂对某些外露部件形成密封,防止水分或杂质的侵入,在汽缸和活塞间起密封作用。
润滑剂可以分为润滑油和润滑脂两大类。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和而成的。
基础油则是润滑油的主要构成原料,一般占润滑油成分的80%左右,可以说基础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美国石油学会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烷烃(饱和烃)含量高;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黏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虽然Ⅳ类合成基础油的品质很好,但由于成本非常高,目前在世界上应用率较低,而III类基础油由于各项性能指标接近于IV 类基础油,所调和的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又远高于I、II类基础油调和的润滑油,所以III类基础油逐渐开始为人们所青睐机油因其基础油之不同可简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种(植物油因产量稀少故不计)。
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合成油使用的温度更广,使用期限更长,以及成本更高;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达成,而矿物油就需用相对于合成油较浓的黏度才可达到如此要求。
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合成油因为使用期限比矿物油长很多,因此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
矿物型基础油规格一览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五大类:1. 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2. 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3. 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4. 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5. 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 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
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
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HVIS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有较优良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一定的蒸发损失指标。
适用于调配高档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
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HVIW为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
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规定了较低凝点、较低的蒸发损失和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
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液力传动液等。
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MVIS为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
适用于调配汽轮机油等。
其粘度牌号对应于MVI中性油。
MVIW为中粘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蒸发损失。
适用于调配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等。
黏度是指流体(含气体及液体)在流动时它内部的摩擦力,即流滞阻力(1)粘度Viscosity润滑油的粘度可定性地定义为它的流动阻力,它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润滑油粘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摩擦副的运动阻力,而且对润滑油膜的形成及承载能力有决定性作用。
这是流体润滑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1)动力粘度液体的动力粘度示意图右上图(液体的动力粘度示意图)所示长、宽、高各为lm的液体,上、下平面发生lm/s相对滑动速度需要的切向力为lN时,该液体的动力粘度为lN•s/ 或lPa•s(帕•秒)。
Pa•s是国际单位制(SI)的粘度单位2)运动粘度工程中常用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该液体密度ρ的比值表示粘度,称为运动粘度υ, 对于矿物油,密度ρ=850~900kg/ 。
在C.G.S制中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斯)。
原国标GB443一64曾规定润滑油是按或50℃或l0O℃时运动粘度中心值划分牌号。
新国标GB443一8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新牌号。
润滑油实际运动粘度应在中心粘度值的±10%偏差以内。
常用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的新、旧牌号对照见下表。
全损耗系统用油的新、旧牌号及粘度系数范围对照表名称牌号运动粘度范围( )新旧新旧40℃ 50℃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 L-AN5L-AN7L-AN10L-AN15L-AN22L-AN32L-AN46L-AN68L-AN100L-AN150 4号6号7号10号-20号30号40号60号90号 4.14~5.066.12~7.489.00~11.013.5~16.519.8~24.228.8~35.241.4~50.661.2~74.890.0~110135~165 3.323.994.76~5.726.78~8.149.80~11.813.9~16.619.4~23.327.0~32.538.7~46.655.3~66.680.6~97.1注:L-AN220、L-AN320、L-AN460、L-AN680、L-AN1000、L-AN1500未列入。
(2)润滑性(油性)润滑性是指润滑油中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吸附形成一层边界油膜,以减小摩擦和磨损的性能。
润滑性愈好,油膜与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对于那些低速、重载或润滑不充分的场合,润滑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极压性极压性能是润滑油中加入含硫、氯、磷的有机极性化合物后,油中极性分子在金属表面生成抗磨、耐高压的化学反应边界膜的性能。
它在重载、高速、高温条件下,可改善边界润滑性能。
(4)闪点Flash Point当油在标准仪器中加热所蒸发出的油气,一遇火焰即能发出闪光时的最低温度,称为油的闪点。
这是衡量油的易燃性的一种尺度。
对于高温下工作的机器,这是润滑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通常应使工作温度比油的闪点低30~40℃。
(5)凝点这是指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不能再自由流动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它是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机器在低温下的起动性能和磨损情况。
(6)氧化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