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篇: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大洲与大洋一、七大洲(面积排序)1、(1)亚洲:面积最大大洲,东、北半球;(2)非洲:东半球;(3)北美洲:东、北半球;(4)南美洲:西、南半球;(5)南极洲:西、南半球,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6)欧洲:东、北半球;(7)大洋洲:东、南半球,面积最小的大洲;2、分界线:(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非:苏伊士运河;(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4)欧非:直布罗陀海峡;(5)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海陆的变迁1、原因:地壳的运动(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海平面的升降(我国东部海域海底的人类活动遗址),人类活动(填海造陆:荷兰、澳门)2、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个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的运动(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3)板块运动A、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印度洋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第二篇: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四章人口与人种一、人口1、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3、世界人口增长率:欧洲、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4、世界人口的分布:A、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二、人种: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人口问题过多: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过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世界主要语言及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二、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兰教:第二大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3、佛教: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第三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引导语: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教学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

(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

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

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

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

)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

(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

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

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

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

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

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

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

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

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

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

(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

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后面的板书提纲。

这节课的两个会议大家组织得很好,很成功。

那么大家在这两个会议获得了些什么体会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再发言。

灵活处理学生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板书)。

中国入世说明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社会也需要同中国合作。

中国需要合作,世界各国都需要合作。

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4A、B图,并思考现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什么现象。

再问:这两个会议体现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学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经济方面(板书)。

那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体会,国际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请举例。

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是服装、饮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结果,航海家麦哲伦使用的指南针是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结果(板书)。

大家再想一想:本节课的两会议都体现了联合国这一重大国际组织的作用,对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只有安理会会议表明了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

(板书:联合国的作用)。

除了联合国这个组织,大家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板书:其他国际组织)?知道——非统组织、欧盟……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板书设计国际合作1、很重要:2、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3、联合国的作用:4、其他国际组织:教学反思:由于内容简单,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能很好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1.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2.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3.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4.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篇5.七年级地理上册模拟试题6.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试题7.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教案8.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网》教学反思9.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