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污染问题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黄河流经济南的北部,进而流向东营入海,在济南缺水严重的时期,济南市区水厂曾用黄河水作为生活水源。

黄河是整个黄河流域的母亲河,是多个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多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黄河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是迫切需要的。

尤其近几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量的亏缺,而且还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与丧失。

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改善和提高黄河水环境的质量,是目前治黄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有关专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

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

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同时,黄河水被超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按照有关规定,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但目前黄河的实际开发量已超过70%。

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是影响黄河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末为21.7亿t,90年代后期已达到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

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生活污水9.3亿t,分别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和28.5%。

进入新世纪后,废污水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39.5亿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

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

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

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达32.5%和22.5%。

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2.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黄河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水质优良的Ⅰ、Ⅱ类水数量大幅度减少,而水质很差的Ⅴ类水和基本失去水体功能的劣Ⅴ类水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基本能满足多功能水体的Ⅰ、Ⅱ、Ⅲ类水所占的比例在近年来也非常低,可见黄河流域水质趋于恶化。

二、黄河污染的成因1.黄河污染的构成因素工业污染黄河污染中工业废水污染占60%-70%,生活污水污染占30%左右,农业以及其他污染占10%以下。

据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黄河流域来自工作的废水排放量为32亿t,占污水总量的73.5%。

工业是黄河的污染大户,在工业中化工、食品、酿造、石油加工、炼焦、造纸等5个行业又是污染的主要排放者。

据统计,这5个行业COD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作废水排放量的90%。

氨氮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的80%。

从工业污染成分看,黄河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和汞是主要成分,部分重金属也明显超标。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和分散养殖等方面。

据资料显示,到2007年,黄河流域年面源污染入河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已经分别超过39万t、1.5万t、13万t和2万t。

流域水资源短缺,流量减少。

黄河本身是一条水资源比较困乏的河流,加之近年来气候变迁使流域降雨量趋于减少,黄河水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之势。

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流量不足,加剧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恶化。

一方面是来水量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入污量在增加,遂使黄河水污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大量不符合标准甚至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是导致黄河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在2007年前后黄河流域每天实际处理的污水量不,90万t,处理率仅为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政府对环保重视不够,环保投入不足;流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污染监管治理体制不顺,环保执法不严等,也都是影响黄河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黄河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999年黄河龙门以下河段发生污染,下游一些城市引黄供水被迫停止一个月。

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已经运行的第七次引黄济津被迫中断。

2004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历时11天,黄河干流三湖河口-万家寨水库区长340km的河道内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治理黄河污染,保护良好的黄河水环境,是治黄者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保障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2.黄河典型流段污染状况兰州是黄河途经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调查组的第一站。

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水从青海流入甘肃时还是三类水,但是一进入兰州段,水质便明显地变成了四类水。

兰州的南滨河路有兰州人引以为豪的“黄河四十里风情线”。

这条风情线是兰州不惜巨资打造的全国最长的带状公园。

然而就是这条“风情线”的周边,不断有阵阵恶臭便迎面扑来。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个直径足有半米的排污管口从河堤底部伸出,令人作呕的酱色污水“毫不隐讳”地吐向黄河。

河堤边缘的水与黄河中间的水陡然分成黑黄两色。

据了解,在这段仅40公里的沿黄通道沿线,隐密和暴露的排污管至少有30个以上。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在关中平原蜿蜒502公里,在西安境内先后接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泾河和石川河后,最终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作为陕西的省会——西安,曾经面临过造纸企业数量众多,治理污染水平低下的问题。

但是为了治理渭河的污染,西安彻底关停了50多家不达标造纸企业。

这一做法也许值得许多面临同样境遇的地方借鉴。

在2003年之前,西安的造纸企业有几百家,占西安市工业总产值不到2%,然而废水排放总量却占到全市工业的70%,减少向渭河排污成为当时西安非常急迫的一项任务。

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翁正强回忆起当初:不达标的企业共有50多家,这些企业养活了大批职工,关停企业,他们的生活怎么办?但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我们下定了决心。

2004年3月,国家颁布造纸业新标准。

2005年1月1日,西安市环保局对所有相关企业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不达标的,在办完法律程序后,环保局申请政府下达停产治理通知,在15天之内境内这些企业全部关停。

黄河流域有一些大量的重工业基地。

由于原来的历史条件比较差,当时在建厂的时候并没有把环保作为建厂的一个重要指标。

“白银公司”,便是其中一例。

白银市,就是因为有了“白银公司”才正式建立行政区域的。

在白银市,与白银公司相关的城市居民达15万人,他们过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是而今,这类企业每年往黄河中排放的重金属酸性水就高达1000多万吨。

此外军工是又一大问题。

比如陕西的军工企业,惠安“化工厂”,每年通过新河排往渭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达500多万吨!户县环保局对其监测表明,其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在1900多毫克/升,PH值只有2点多,属于强酸。

据了解,该厂至今已有50多年,废水一直就是这样排放,由于是军工企业,省环保局对他们毫无办法。

三、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的措施1、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即管理措施。

主要是根据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实际情况及水体功能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统筹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尽量减少点、面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入河量,以防止和减轻对地面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法制治河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要使水利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为详细、便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保护水资源。

就黄河流域而言,多年来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会同有关省(区)的水利、环保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条例(办法),有些省(区)还制定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但有关流域全局的《黄河水污染防治条例》虽历经多年,数易其稿,至今仍未能颁布实施。

应当看到,该条例毕竟符合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客观需要,是管理手段的进步,在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利条件下,应尽早实施。

此外,还应根据近年来所开展的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尽快制定《取水许可水环境管理实施办法》和《水质监测归口管理办法》等。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外,还应运用经济手段,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对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的,经济上要给予处罚。

必须征收“水污染补偿费”,以达到限制废污水排放、促使废污水治理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2)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只有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因此,要加大对新《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以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

2、工程性措施在河流水污染范围较广、历时较长、程度较重的情况下,要控制或减轻污染仅靠非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性措施。

工程性措施即治理措施。

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废污水处理装置(设施)、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和处理系统等。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一般按3个层次设计:重点污染源(工矿企业)的分散治理,根据其废水特性选取有针对性的处理装置或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基本是以污水土地生态处理系统为主,即实行污水资源化工程。

在一些污染较重的大中城市河段,大多将这3个层次作为系统工程考虑,并对工程措施组合方案进行优化。

(1)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黄河流域省区、重点城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深度处理废污水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

因此应该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大力提高城市及工业废污水处理率、废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废污水处理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