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便可以产生心理。
()6.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
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7.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8.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9.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行为研究中提出来的。
()10.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11.好学、好问是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12.小班儿童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13.心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也是辩证统一的。
()14.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属于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
()15.4-5岁儿童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二、选择题1.弗洛伊德认为,()代表着人格中的“良心”成分,遵循道德原则。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大我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B.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4.运用观察法评价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C.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能采用除笔记外的其他任何辅助手段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6.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低年龄幼儿只是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情,年龄大了一些,喜、怒、哀、乐、惧,越来越丰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C.从被动到主动B.从具体到抽象 D.从零乱到成体系7.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2014.11真题】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2012.11】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9.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A.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B.通过儿童的谈话分析儿童的心理 C.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D.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10.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脑 B.心脏 C.感觉器官 D.大脑神经11.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
A.人脑所固有的 B.父母遗传的 C.客观现实 D.人脑想象出来的1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A.主观能动的反映 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C.被动的反映 D.原原本本的反映13.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C.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1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的社会行为 B.人的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过程 D.人的个性心理15.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在与同伴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2013.11】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16.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心理基本冲突是( ) 【2014.6】A.主动对内疚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对羞愧1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6岁幼儿属于()阶段。
【2012.6真题】A.感知运动 B.前运算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18.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2012.11】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B.潜伏期的长短 C.最佳期的性质 D.敏感期的特点19.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2014.11】A.2-3个月B.4-5个月C.7-8个月D.9-10个月20.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提出了()的概念。
A.观察学习 B.强化作用 C.环境作用 D.替代强化21.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2012.11】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22.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
【2013.6】A.无意触摸到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玩弄手指2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婴儿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其()。
A.主动性B.自主感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24.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B.教育差异C.环境差异D.个体差异25.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即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B.关键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26.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2015.上半年】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7.教师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
【2015.下半年】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袋评价法D.实验法28.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2016.上半年】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29.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2017.上半年】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30.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信任感B.主动性C.自主性D.自我同一性【2018.上半年】31. 下列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教育观点,哪种不妥( )。
【2018.下半年】A.应关注和尊重幼儿不同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B.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学习与探索C.应确保每位幼儿在同一时间达成同样目标D.应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给予特别关注32.梅梅和芳芳在娃娃家玩,俊俊走过来说我想吃点东西。
芳芳说我们正忙呢,俊俊说,我来当爸爸炒点菜吧,芳芳看了看梅梅,说好吧,你来吧。
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下列哪一选项最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2019.下半年】A.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伴B.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C.在4-5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D.能够在角色游戏中讨论装扮的角色行为33.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2017.上半年】A.扣纽扣B.使用剪刀C.双手接球D.系鞋带34. 教师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下列现象,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表现的是()。
【2016.下半年】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吃得很快B.有得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慢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幼儿D.通常男孩比女孩表现初更多的身体攻击性行为3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2015.下半年】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36.为避免儿童因模仿影视作品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下列最恰当的做法是()。
A.避免幼儿看此类影视作品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尽量选择反面人物少的影视作品D.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37.儿童最早发展的是身体中部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是腕、手及手指动作。
这表明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了()。
A.首尾律及近远律B.近远律及大小律C.近远律及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规律D.首尾律及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规律38.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统称为客观因素。
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客观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社会环境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B.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社会环境的作用C.如果个体某个器官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D.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成熟的进程39.在超市结账时,妮妮要求妈妈给她买一盒彩虹糖,被拒绝后她大哭了起来,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满足了她的要求。
此后每当妮妮提出要求不被满足时,总会使用哭闹的方式迫使妈妈满足自己。
该案例符合()流派的观点。
A.精神分析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40.在某个情境中,幼儿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种情况被皮亚杰称为()。
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4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B.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C.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D.一般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42.下列不属于大班幼儿心理特点的是()。
A.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好学、好问C.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D.个性初具雏形三、填空题1.认为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
2.概括地说,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是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实用的研究方法。
4.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5.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6.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这叫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