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2.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3.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
2.由v-t图象得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过程注意事项.
2.实验数据的处理.
课前准备
1、联系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间
2、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细线、复写纸片、刻度尺.
3、预习了解
1.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
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②小车③带小钩的细线④25 g的钩码3个,也可以用50 g 的钩码或用沙子和小桶代替钩码,用弹簧秤或天平称量⑤打点计时器⑥纸带⑦刻度尺⑧学生电源、导线
3.实验原理
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4.实验内容
(1)如图2-1-4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图2-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点迹清晰的,计为纸带Ⅰ.
(4)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
(5)在打纸带Ⅰ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
(6)整理器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回顾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1
图1
复习旧知:1.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瞬时速度的测量:时间比较短时,可用纸带上与待测点相邻的两点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待测点的瞬时速度.
3.用v-t 图象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本节课我们将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一、进行实验
要探究一个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本实验中我们用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探究
问题1:如果探究得到小车在砝码拉动下在平直的长木板上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与点的间隔距离近似相等,那么小车做什么运动?
结论猜想:纸带上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而点与点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2:在探究小车带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的点与点间的距离不等,那么小车做什么运动?
结论猜想:纸带上点与点间的距离不相等,说明相同时间内位移不相等,小车做变速运动. 教师点评:通过探究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大胆猜想的良好科学品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若要了解做变速运动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就必须求出打每一个点时的速度.速度求出来了,由加速度定义式a=
t
v
∆∆便可求出相邻两点间运动时的加速度,便可看出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否变化,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先进行完实验才能处理.
二、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3.要防止钩码下落时与地板相碰,可在地板上事先放几本书.
4.要防止小车与定滑轮相碰,可用中、食指叉开跨过细线放在滑轮前事先等着小车.
5.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便使在长度为50 cm的纸带上清晰地取得5—6个计数点为宜.
6.细线一定要与长木板平行.
三、处理数据
合理的数据处理如下:
1.对每条纸带(即Ⅰ、Ⅱ、Ⅲ)都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且每隔4个点计一个计数点.
2.对Ⅰ、Ⅱ、Ⅲ条纸带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小车对应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 位置(计数点)0 1 2 3 4 5 6 7 时间(s)0 0.1 0.2 0.3 0.4 0.5 0.6 0.7
速度(m/s)纸带Ⅰ纸带Ⅱ纸带Ⅱ
3.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根据表中数据给坐标轴适当刻度.特别注意要标明各轴的单位.
4.分别根据表中纸带(Ⅰ)(Ⅱ)(Ⅲ)对应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分析对应每条纸带描出点的分布规律.
5.作出每条纸带对应的v-t图象.
6.从图象上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探究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实验原理及目的的探究得出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通过纸带分析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最终得出小车速度时间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
规律方法总结:1.因为打点计时器结合纸带能记录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位置,所以通过纸带分析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电火花计时器及闪光照相的原理与之类似,也可以应用.
2.求纸带上某点速度时一般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在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还有更准确的方法. 布置作业
1、课时讲练通作业
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小车速度随⎪⎪
⎪⎪
⎩
⎪⎪
⎪
⎪⎨
⎧⎪⎩⎪⎨⎧-⎪⎩⎪⎨⎧直线运动则小车做加速度不变的线如果图象是一条倾斜直分析图象得邮结论图象画出小车的规律探究描点作图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分析纸带求各位置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过程,:::t v 时间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