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西藏交通的变革
江泽民总书记
李金城
西宁-格尔木 1958年
格尔木-拉萨 1974年
参与建设青藏铁路的单位:
中铁一局集团、中铁二局集团、中铁三局集团、 中铁四局集团、中铁五局集团、中铁十二 局
集团、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等。
前期勘测
青藏铁路修建开始
高原冻土的难题
青藏铁路首 次采取“主动降 温、冷却地基、 保护冻土”的设 计原则。采取 “以桥梁通过” 的办法。不少冻 土工程措施都是 国内外首创。
那 藏拉萨市地 处喜玛拉雅山北 侧,全年日照时 间3000小时以上, 素有“日光城” 之称。拉萨空气 清新,阳光明媚, 是目前世界上海 拔最高和空气最 洁净的城市之一。
青海西宁的地理位置
青海位于青藏 高原东北部,因域 内有中国最大的内 陆高原咸水湖-青 海湖,而得名“青 海”。青海东部素 有“海藏咽喉”、
修建青藏铁路的前后比较
1960年 2008年
经济 边防
凝聚力 统一
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发展
旅游
工厂
青藏铁路沿线军事基地
外来旅游
世界眼中的青藏铁路
畅想未来的青藏铁路
青藏铁在未来可以 更专业的运用路综合专 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行车调度指挥系统、车 地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 车载信号集成列控系统 等先进手段,更好的实 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及 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 智能化,推助中国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 社会变迁
天路—西藏交通的变革
班级:道桥BG151 组别:第三组 演讲人:寇义超 指导教师:张淑春
➢1 青藏的自然条件
目 录 ➢2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
➢3 青藏铁路带来的影响
1 青藏的自然条件
由于其高度, 青藏高原的空气比 较干燥,稀薄,太 阳辐射比较强,气 温比较低。由于其 地形的复杂和多变, 青藏高原上气候本 身也随地区的不同 而变化很大。总的 来说高原上降雨比 较少。
高寒缺氧的难题
生态脆弱的难题
“世界三大难题”
工期近半
江 泽 民 总 书 记 慰 问 铁 路 工 人
青藏铁路正式竣工
2005年8月24日
热烈庆祝青藏铁路竣工
贯通国家命脉的铁路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2006.7.1
3 青藏铁路带来的影响
崭新的GDP指数
崭新的旅游事业
崭新的消费理念
崭新的教育事业
“金城屏障”和 “玉塞咽喉”等称 谓,可见地理位置
之重要。
青海祁连
山
西 里
可 可
唐古 拉山
昆仑山 风火山
念青唐 左拉山
楚玛尔河 布曲河
昆仑河
沱沱河 通天河
2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 1973年11月26日,原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了青藏线协 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 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