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导论

国际贸易导论

生产国的出口=消费国的进口
基本概念 8
•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通过第三方的贸易,间接出口,间接进口,有货物运销行为
•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经过第三方改装和加工或不经过第三方直接运至消费国
•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通过一国国境,(不加工)运往第三国的贸易(直接/间 接:暂存海关仓库分类或包装后再运出)
11
基本概念 7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地区分布):
(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各国外贸额占世界进/出口比重
•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别构成):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一国出口去向及进口来源
12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3
•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自然资源有限,必须依靠出口创汇以换取大量进口产品、设备和原材料, 并解决就业问题。 2.经济高速增长对国际原材料需求旺盛 膨胀的房地产业使钢材进口大 增,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扩张,导致 零部件和石油进口增加,从而使得中国进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都不断 提高。 3.外企和私企带动加工贸易高速增长 2003年,加工贸易已占中国出 口总值的55.2%,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虽能改善就业状 况,但工费低,对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帮助不大,高比重的加工贸易,还 夸大了对外贸易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地位。 4.入世后的贸易扩张效应 中国入世后连续6年,进出口总额以年均28 %的速度增长,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2003年达到60.3%,2004年为 68.8%,2005年上升至86.7%…… 5.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中国外贸顺差逐年扩大,与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 鼓励出口不无关系。1995年中国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并保持汇率10多年不变,实际起到奖出限入的作用。
• 国际贸易额 (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以美元等货币表示的以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进 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和。
为什么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进口总额? (运保费) 为什么国际货物贸易额单指世界出口货物总额?(避免重复计算)
7
基本概念 3
• 国际贸易量
(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5
1996-2005年中国外贸依存度(%)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 1997 1998
进出口
1999 2000
出口
2001 2002
进口
2003 2004 2005
16
中国外贸依存度迅速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国大人多,资源有限 中国虽是人口大国,但仍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
18
如何看待外贸依存度的高低?
依存度毕竟只是经济分析的一项指标,何况,一 国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外贸依存度的高低有其必然性 和合理性。 中国国土虽大,但资源贫乏;人口虽多,但收入有 限;市场虽广,却消费不足;GDP总值虽高,但人均 值偏低;进出口总额虽大,但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 易为主,实际收益很小。 因此,从人均值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看,中国更类 似于工业和外贸都较发达的韩国和墨西哥,而非出口 相对较少的印度和巴西。因此,中国外贸依存度偏高 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有必要刻意加以限制。
25
案例分析
1.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说明:目前中国经济的外向型
特点越来越明显,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但 是,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必然会给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 来很大的风险。
2.中国目前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当前的经济增
长主要在靠外需拉动。但是,一旦外需出现波动,就将使 经济出现问题。而且,过大的贸易顺差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这增加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同时,外汇 储备增多也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压力。
导论
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 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理解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掌握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4
本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 相关概念、框架内容、研究方法; • 历史演变、当代特点和原因;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5.5 7.4 6.4 4.9 4.7 4.3 3.5 3.4 2.9 2.9
11 17 20 17 12 6 13 14 11 12
20
计算公式: T=[(X+M)/GDP or GNP]x100% 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总额:17610亿美元 出口总额为: 9690亿美元 进口总额为: 7920亿美元
17
中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利弊
利: 获取稀缺资源;拉动就业; 弥补内需不足的缺口,推动GDP增长。 弊:1、容易引发频繁的贸易纠纷; 2、容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动荡的冲击(如地区冲突、金
融危机或大宗商品国际市场行情突变);
相关行业及其连带的上下游产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进而对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造成影响。 e.g. 2005年初至2007年9月,国际原油价格涨幅100%,进口依存度 超过50%的中国石油类产品的价格也急速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 连续十一次调整,涨幅超过45%,与之相关的海陆空客货运输业、 城市出租车行业、农业及制造业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
• 相关概念的界定;以相关案例阐释。
• 实践教学:学生收集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外贸依
存度、贸易差额等变化趋势的相关资料,简要讨论分析 导致上述变化的趋势、成因和影响。
5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 什么是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 什么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广义的对外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单指货物贸易,不含服务贸易
• 什么是世界贸易(World trade)
• 什么是区域贸易(Regional trade)
6
基本概念 2
• 对外贸易总额(Total 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美元表示的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货物及出口货 物的金额总和。
24
案例1-1
经济增长需要适度的外贸依存度 案情: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经常项目 和资本项目一直保持双顺差。10年来,贸易顺差累 计约3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年年攀 高:200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中国 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逼近80%。这一比 例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准,中国 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进入国境的总进口+离开国境的总出口
• 总贸易(General Trade)
•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进入关境的总进口+离开关境的总出口
• 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 商品贸易 • 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服务贸易
22
基本概念 11
• 复出口(Re-Export):一国进口的商品未经加工再出口 • 复进口(Re-Import):一国出口的商品未经加工再进口 • 净出口(Net Export):一国同类商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净进口(Net Import):一国同类商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贸易额无法比较,因此, 通常采用国际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来衡量。
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对外/ 国际贸易额。 确切的说是,以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 格指数,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公式:
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
8
基本概念 4
19
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额前十位排名 (单位:10亿美元)
排名 出口国 数额 比例/% 年度变化率/% 排名 进口国 数额 比例/% 年度变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德国 美国 中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英国 意大利 加拿大 比利时
1112 1037 969 647 490 462 443 410 388 372
国际贸易学
INTERNATIONAL TRADE
1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 • • • • • • 掌握学习和研究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了解相关概念和分类(外贸,国贸,贸易额,货物与服务贸易); 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公元一世纪,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战后); 掌握相关贸易理论 (古典,新古典,新国贸,保护贸易); 了解理论的实践途径——国际贸易政策; 熟悉理论的实践手段——国际贸易措施; 运用所学理论,采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经 济贸易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 础。
10
基本概念 6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一定时期各类商品额占整个世界出口额的比重: 机电产品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石油……
•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或某类进出口商 品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26
启 示 1:
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适度的外贸依存度
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因素,国内消费应该占主 导地位,达到70%左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 经济增长仅仅依靠外需的拉动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过 高的贸易顺差必然导致内需不足。要解决中国外贸依存 度过高的问题,一方面对中资企业的出口,应按照市场 经济公平竞争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 优惠和银行贷款优惠;另一方面,则可以按照中国对WTO 的承诺,应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 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市 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