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
添加日期:2012/8/2
张元红何义敏黄彦萍何向龙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上浆率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保证布机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提下,采用高浓低粘高压,降低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降低布场湿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上浆率、纤维特性、织物组织、浆料配方、湿度、浆纱工艺
0. 前言
浆纱一贯被视为织造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上浆,贴伏毛羽,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达到降低断经,提高经纱可织性。

近年来,随着新型纤维品种的日新月异,高速、高效无梭织机数量日益增加,高支高密高附加值服装面料、装饰用布及采用新型纤维与棉纤维交织的各种条格织物不断开发,织造生产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质量要求,此外,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影响上浆率的因素、探讨如何在保证织造效率和质量前提下,合理制定上浆率,采用高浓、低粘、高压,实现较低上浆率和压出回潮率,达到降低布场相对湿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1.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
1.1合理控制上浆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上浆技术问题,理想的上浆效果是满足品种织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但由于浆料性能、浆料的工艺组合、上浆设备的机械性能,适应性能以及织机速度、品种、纱支、经纬密、组织、紧度、纤维种类等多因素影响,要想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以较低的上浆率满足织造要求,确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技术性较复杂的问题。

过去,为了防止轻浆,造成布机开口不清、阻纬、断经、影响产质量水平提升,我们一度对上浆率提出宁大勿小、大而不并,用浆槽浆液粘度来保证上浆率,片面认为粘度越大,上浆越大,对浆液粘度要求是宁高勿低,导致上浆率越来越高,分纱阻力越来越大,甚至难以分纱,引起断头,导致二次毛羽产生,并纱、倒断头多、落浆多、断经高,织造时,不得不提高织布车间相对湿度,降低断经,以稳定布机效率,但由于湿度加大后,对于回潮率较小的纯涤品种易出现综丝和停经片生锈、挂花,造成布机综合效率降低,所以如何控制上浆率也就成为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1.2目前,我们同日本先进织造企业的工艺及管理水平差距还较大,如生产同样的府绸织物,我们上浆率高达13%左右,而日本上浆率只有8%,是我们日常设计上浆率的50~60%,由于粘度低,浓度高,浆纱浆膜完整,毛羽伏贴,纱体光洁,富有弹性、耐磨,断经、断纬少,为织造车间减少用工创造条件,喷气车间每位值车工看台数达34台,相比之下,我们浆料配方相对于日
1(表1)
注:品种规格:JC60×60 173×120 67"直贡缎
影响上浆率因素分析
2.1纤维的特性及纱线结构
随着大量新型纤维问世,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涤棉、纯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变,天丝、莫代尔、粘胶、超细旦涤纶等。

生产此类产品时,首先须掌握其纤维性能,遵循浆料与纤维的“相似相溶”原理,优化浆料匹配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如天丝特点初始模量大,强力与涤纶相近,湿强较高,但毛羽多且长,纱线较硬,所以上浆目的不在于增强而是贴伏毛羽,其次天丝纤维比较滑,弹性小,织造时开车横档、轧断纱较难解决,若上浆大,尤其明显,所以上浆率宜偏小掌握,细支纱上浆率一般最好控制在10%左右,粗纱上浆率控制在8~9%。

莫代尔、粘胶纤维表面没有拒水性蜡质,回潮大、抱合性差、毛羽多,分子结构和棉纤维非常相似,上浆过程中纱线更易润湿,所以浆膜强力不能太大,上浆一定比棉纤维小1~2%,,细旦纯涤纶府绸上浆率要比棉大1~2%,因为涤纶纤维毛羽长、静电严重,如果上浆小,毛羽很容易因为静电粘连在一起,织造时开口不清,形成吊经、棉球。

2.2织物紧度和织造难度系数
织物紧度大,织造难度系数大,上浆率宜偏大,相对于股线品种同样紧度条件下,上浆率偏小掌握设定。

经纬向紧度相近或者纬向紧度大于经向紧度较同类品种上浆率大1~2%,如JC80×80 90×110 64″细布上浆率11%,而JC80×80 90×88 64″细布上浆率10%均可满足织造要求。

2.3织物组织结构
织物组织结构不同,经纱所受的摩擦频次不同,上浆率要求也不同,同样纱支、经纬密的平纹品种上浆率高于斜纹品种,斜纹品种上浆率又高于缎纹品种,若上浆率偏大,会影响纱线的弹性与伸长,平纹织物织造时,断头高、实物质量差,斜缎纹品种织造时布面易产生经缩浪纹,上浆率小,织造时轻浆起棉球,如JC60/2×60/2 144×76 63″3/1线卡上浆率达到10%左右,就可满足织造要求,如果上浆率超过13%,经缩浪纹特别突出,而用此轴生产同规格全线府,上浆率达到 12%,才能满足织造要求。

2.4浆料配方中PVA含量
由于PVA分子结构稳定,有良好成膜性,浆膜强度大,粘着力好,根据纤维性质、品种结构,浆料配方中PVA含量也不同。

JC60/T40 45×45 136×72 63″府绸PVA含量70%时上浆率控制在10%左右,PVA含量降到40%,上浆率控制在12%方能保证产质量水平基本稳定。

所以经实践,以淀粉为主体的浆料配方较以PVA为主体的浆料配方,上浆率高1~2%。

2.5织机速度
同一品种,织造速度高,上浆率相对也就大一些。

如JC60×60 200×160 65″直贡缎在ZAX9100喷气织机上生产时,车速为650rpm,上浆率控制在13.5%,可满足织造要求,而在ZA205喷气织机上生产时,车速550rpm,上浆率12%就可满足织造要求,故织机速度不同上浆率要求也不同。

2.6浆纱设备、工艺部件及工艺
浆纱机型号不同,浸浆形式和浸浆长度不同,压浆辊包覆材料及硬度不同,压浆力大小不同,加榨区宽度不同,压出加重率大小不同,上浆率大小也不同,因此首先必须了解浆纱机型特点,根据品种结构,合理固定浆纱机台,合理制定上浆率,合理选择浆料配方、浆液浓度、粘度,使之达到要求上浆率,如同一品种津田驹HS20-Ⅱ浆纱机上浆率大于S432、GA308浆纱机,所以要想达到相同上浆率,在GA308、S432浆纱机生产时,适当提高浆液浓度,并合理配置浆纱过程中的压浆力,分区纱线张力和伸长,浆槽温度和锡林烘燥温度等浆纱工艺技术参数。

压力配置是“先轻后重”,一般前压在900~1100kg之间,后压在1800~3000kg之间,前压压出纱线空气,达到湿润作用,后压达到浆液对经纱浸透效果。

如我们生产T/JC32×32 130×70 63″斜纹,压力从15KN提高到23KN,浆液含固率从10%提高到11.2%,上浆率也从11%降低到9.8%,浆液粘度从11秒降低到8秒,压出加重率从115%降低到95%,浆纱增强率从17.8%提高到28.1%,织机断经从0.98根/台时降低到0.57根/台时,纬向断头从5.75根/台时降低到4.55根/台时,织机效率从88%提高到95%以上。

3.采用高浓低粘高压浆纱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
由于上浆率与浆液浓度成正比关系,浆液浓度的大小是影响上浆率的主要因素,浓度高、粘度又不低,浆液不易渗透,一般形成表面上浆;浆液浓度低,流动性好,浆液易渗透,但被覆差,高浓低粘浆液,高压上浆,上浆率小于含固率,一般可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粘度是描述流体流动的行为,是流体流动时内磨擦阻力的物理量,粘度太大,虽然粘着性较强,但压浆辊与纱片之间会发生打滑,反而使粘着性降低,若粘度太小,浆纱机从蜗牛速度上升到I速(5米/分)上浆辊难以带起足够的浆液到挤压区,使经纱吸浆不足,发生轻浆,产生毛轴。

一般条件下,只有相对高浓度浆液加上适当压浆力,使压出回潮率较小,上浆率才不受或少受打慢车等因素影响。

所以只有在高浓低粘浆液浆纱时,保证一定的上浆率和尽量小的压剩回潮原则下,掌
握低粘度,经过十年的实践,GA308、S432浆纱机粘度范围建议: YT821型手提粘度度3号孔(漏斗水值4.2S)掌握在8━12秒。

PVA聚合度为1000━1300的JS-1PVA、JS-3PVA,或者掺用聚合度为500的PVA205MB,变性淀粉10MPa.S左右。

高压浆力是以其压浆效果,压出加重率≤100%及压出回潮率≤100%为标志,高压上浆额定压浆力40KN,额定速度为100米/分,低于额定速度按速度系数计算相当压浆力上浆,以达到高压效果。

一般我们将压浆力界定为20-40KN,并与相应浆纱速度配合使用,使得纱线内部的纤维之间很好地粘在一起,避免低压上浆带来的表面上浆,手感粗糙。

4.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节能减排
为使经纱有足够的剩余伸长,达到伏毛羽、增耐磨的浆纱目的我们在参考标准上浆率的基础上,通过小试、扩大试,选择满足织造要求的最佳上浆率,由于降低了上浆率,各区烘筒温度降低了20~40℃,千米汽耗量降低20%左右,浆料成本降低22%,织布车间湿度由78%降到74%,布机综合效率稳定在93%左右,下机一等品率达94%以上。

主要品种上浆率、浆料单耗、布机效

影响上浆率的因素很多,各个生产厂家实际情况不同,想要达到最合理的上浆率,要调整浆料配方、浆液浓度和粘度及浆纱工艺参数,值车工操作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喷气织机速度不同也对上浆率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上浆率的制定和控制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达到理想的布机效率和下机质量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萧汉滨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的量化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0;28(4):8
黄彦萍、何向龙、张新宏国内外新型浆纱机的合理应用与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