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 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难点 30 正确理解通假字通假字属于文言实词中的一类。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来看,通假字有时作为文言实词题单独考查,有时 出现在文言文翻译中。

又快又准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是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条件。

复习时,考生一 定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语境分析法。

考生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 “以声求义” ,找出 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 “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 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早” ,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

2.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 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 “弟子趣之! ” ( 《西门豹治邺》 ) ,这里的“趣”通“促” ,意为“催促” ,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

3.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如“无”通“毋”的例句: “令壮者无取老妇” ( 《勾践灭吴》 )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 “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示儿》 )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谏太宗十思疏》 ) 、 “苟富贵,无相忘” ( 《陈 涉世家》 )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 《诗经·氓》 )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寡人之 于国也》 )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伶官传序》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诗经·氓》 ) 。

4.联系所学。

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

5.训练语感。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也 是这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夷、 叔齐, 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 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 通 假 字是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 指古代汉语中 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 用与某个字音第 1 页 共 8 页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 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去 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 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 . . 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 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 归矣?于嗟徂 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 . (选自《史记》 ,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 之 . B.天下宗 周 . C.我安适 归矣 . D.于嗟徂 兮,命之衰矣 . 【答案】B 去:使……离开 宗:祭祀 适:往,到 徂:通“殂” ,死亡 )同或音近的字 来代替这个字 的现象。

被替 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 代本字的那个 字叫借字。

通 假字应读本字 的读音,按本 字的字义解 释,表达时一 般用“×通×” 的形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 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 ,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反国 B.置胆于坐 C.饮食亦尝胆也 D.振贫吊死 【答案】C 【解析】 ) 本 文 主要 讲述了伯夷、 叔齐不肯继孤 竹君之位,劝 阻武王伐纣之 举无果之后, 隐居首阳山采 薇而食,终致 饿死的事情, 宣扬了儒家传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考查通假字。

A 项, 统 的 尊 崇 礼 仪、严守秩序 的思想。

“反”通“返”; B 项,“坐”通“座”; D 项,“振”通“赈”。

第 2 页 共 8 页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 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快 速 找出 通假字的诀 窍: 1.按通假 字字面意思来 解释明显不合 逻辑。

在翻译一 个文言实词的 时候, 如果按照 它的字面意思 来解释, 发现明 显有悖于整个 句子的逻辑或 句意, 那么它极 有可能是通假 字。

2.明确词 性,抓住搭配 找通假。

当一 个文言实词就 其字面的词性 来讲,不能与 其前后的句子 成分很好地搭 配的时候,我第 3 页 共 8 页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 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们就可以考虑 该字为通假 字。

一、 (2017—2018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 12 月月考) 下列各句中,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刀而藏之 B.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D.砉然向然 二、 (2016—2017 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 5 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 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 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 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汜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 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 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 人侍。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 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诸将议欲 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 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 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 不从。

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语在《既传》 。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 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 稍实。

第 4 页 共 8 页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 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

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时司徒华歆、 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 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

子毓嗣。

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B.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C.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D.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 辟:征召 易:轻视 单:通“殚”,竭尽 殆:几乎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 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关右是古代地区名。

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东汉末年 著名文学家王粲 《从军》诗:“从军有苦乐, 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 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

” C .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因此有了 “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 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 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其中 包含了钟繇的努力。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

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 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 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