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地理教案生态环境保护学案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
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
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
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 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4)报告中的“新增沼气用户”是为了改变农村的__________结构,目的是什么?
(5)报告中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3)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答出两点即可)
(4)能源消费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人们对乔木、灌木、草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5)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反思归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措施具体表现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灌溉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施肥、选育良种、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地膜覆盖等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生态恢复与建设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牧区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
开发风能、太阳能、农村小水电、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迁移应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10年来,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1)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哪些效益?
(2)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________(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2)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解析第(1)题,“退耕还林还草”将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是题眼,主要从其生态效益归纳。
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
探究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究活动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
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回答(1)~(3)题。
(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B(2)C(3)A
解析第(1)题,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第(2)题,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
第(3)题,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
反思归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入侵的江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
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微甘菊,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材料二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
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答案(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
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进行谨慎地引进物种。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