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980年2010年


55% 40%


20% 44%


5% 7%


15% 2%


5% 7%
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东侧植树种草,西侧修建梯田
B.两侧都修建梯田
C.东侧修建梯田,西侧植树种草
D.两侧都植树种草
2.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通过植树种草来护坡。

第2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完全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②③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

答案:3.B 4.C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相差较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

第6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树木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答案:5.C 6.A
读某农业类型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数字及其所表示的含义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原料③原料⑦饲料⑨废弃物⑩沼气渣
B.②肥料④饲料⑥燃料⑧肥料⑨沼气渣
C.①原料③肥料⑤燃料⑦饲料⑨废弃物
D.②燃料④饲料⑥燃料⑧原料⑩沼气渣
8.图示农业类型的地理意义是( )
A.不利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B.把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D.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解析:第7题,图中①为原料,②为肥料,③为原料,④为饲料,⑤为燃料,⑥为燃料,⑦为饲料,⑧为废弃物,⑨为废弃物,⑩为沼气渣。

第8题,图示为生态农业,加强了工业与农业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7.A 8.D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第9~10题。

9.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以下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的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9题,该岛屿的生态农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

第10题,将耕地、林地都开垦为耕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化学工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9.D 10.B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南方低山丘陵区
12.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第11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第12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
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等方面解决。

答案:11.C 12.C
读下图,完成第13~15题。

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4.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5.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14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北美候鸽的灭绝是人类活动加速了其灭绝进程,是一种必然现象。

第15题,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会造成物种灭绝。

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注意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13.B 14.C 15.B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植物区系是北温带最多样化的国家和世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估计,有5 000多种植物在中国较正规地用于医疗。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3 000多种植物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其中常用中草药的命运格外令人担忧。

(1)材料中“常用中草药的命运格外令人担忧”主要指的是哪些问题?
(2)造成以上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保护中草药资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得答案。

第(2)题,中草药的减少甚至灭绝,是人类无节制开发的结果;质量下降与污染有关。

第(3)题,保护环境、合理开采、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有助于保护中草药资源。

答案:(1)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2)过度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土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草药的衍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建立无公害的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等。

17.(探究性学习)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解析:第(1)题,甲是平原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为解决旱情,常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易出现盐碱化现象;乙是低山丘陵地区,破坏植被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2)题,此题为开放式题目,选择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可。

答案:(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答出两点即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乱垦滥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