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管理提高质量的方法

常规管理提高质量的方法

常规管理提高质量的方法
1、常规管理宜“疏”不宜“硬”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质量,因此,宜多疏导,尽量少用强制措施的“硬”。

比如体育课堂教学,总是存在不负责任——放羊式的教学,总是反映有个别教师存在“动手”的现象。

这些现象,虽经多次谈话,效果也不太明显。

于是,学校召开全体体育教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再进行集体疏导、谈话,这样效果十分明显。

2、常规管理宜“引”不宜“罚”
这里的“引”,是引导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并坚持好的,克服不足,而不应以处罚作为目的。

进行教学过程的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结构不外乎一是规定要怎样做,二是规定做不到怎样罚。

我们在制定有关制度时,“怎样做”严格按照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来制定,不任意拔高和降低要求。

“怎样罚”则慎之又慎。

处罚的原则和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工作,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处罚规定也要能够而且便于执行,不搞动辄“考核不合格”等不太切实际的规定,或者执行起来有困难的规定。

3、管理方式宜“人文”不宜少“面子”
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管理中,应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转变工作方法为目标,所以,要尽量体现人文主义,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在管理中,一旦发现教师存在问题,但是个别的,也比较轻微
的,这时宜进行个别交谈,指出问题,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中提出来批评。

比如,发现有的教师批改作业有时比较粗糙,学生的错误没有改正或没有指出来,就要直接交谈,指出问题,过后“回访”。

这样,一方面照顾的教师的“面子”,一方面也达到改进工有的目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切莫小看“面子”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管理者,如果充分利用了“面子”来进行管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管理是动态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结合校情,不可生搬硬套。

需要的是集思广益,最后殊途同归,于寻常中创非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