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洲 教案

美洲 教案

美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北美洲概况
(1)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25ºN—85º N,20ºW—170ºW,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北寒带;
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思考1:为什么在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区?
地形。

思考2: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东低?
洋流。

思考3:为什么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强,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无法深入,分布范围不广。

思考4:北美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西部: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西部高山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带),在迎风坡一侧形成地形雨。

东部: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

(4)河流:河湖众多。

①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注入墨西哥湾。

发源于美国北部,纵贯大平原,灌溉和航运便利。

②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由冰川作用形成。

③圣劳伦斯河沟通了五大湖与大西洋。

④西部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干支流多峡谷,河床比降大,富水力资源,开发后主要用于灌溉和发电
⑤东部河流水流平稳,通航便利;西部河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

(5)人口:3亿多人口,白色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通用语言是英语。

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6)经济:
A.自然资源丰富:
(1)主要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及有色金属;
(2)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3)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

B.经济发展不平衡:
(1)美国,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单一;
(2)墨西哥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2.南美洲概况
(1)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10°N——54°S,80°W——40°W。

海陆位置:美洲南部,北起巴拿马运河,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地形: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

地势西高东低。

(3)气候:以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温暖湿润。

原因:纬度低,大陆形状北宽南窄,热带范围广;大部分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周围海洋面积广阔,山脉东侧平原面积广阔,且向大西洋敞开,便于湿润气流深入;大陆东侧有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1: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有何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特点:分布在50S-300S之间的太平洋沿岸,大致呈狭长条带状。

原因: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信风带)——狭;受秘鲁寒流的影响——长。

思考2: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且赤道横穿其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北部、南部是高原,西侧是山地,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信风深入内陆;
③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④沿岸南、北赤道暖流的增温增湿。

思考3:A地、B地纬度相同,气候有明显差异的原因?C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A地和B地之间有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水汽的深入,导致山脉两侧气候差
异显著。

C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河流:河流多,流量大。

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

马拉开波湖:最大湖泊。

思考4: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A、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上升气流,降雨丰富;
B、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山势,有利于大西洋水汽的进入;
C、水汽进入内陆后,受三面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D、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聚;
E、两岸上植被好、覆盖率高。

思考5: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密西西河比较,航运价值有何差异?
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最高: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水量丰富,流域内经济发达,航运量大。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较低: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水量丰富,但流域内经济不发达,航运量小。

刚果河航运价值最低:下游河口附近落差大,流域内经济不发达。

(5)资源
水力资源:巴西高原;森林资源: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草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渔业:秘鲁渔场。

石油:墨西哥、委瑞内拉;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秘鲁。

(6)人口
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

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人口分布不均,稠密区: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7)农业: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

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
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课堂训练: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1—4题。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4.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所在地形区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B.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①处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
D.④处北部铁矿储量丰富
下图是南美洲两个气候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两地气候成因的相同点是 ( )
A.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都受下沉气流控制C.都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 D.都受沿岸暖流影响
6.有关①、②两地自然带,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是热带荒漠带,②是温带荒漠带
B.像①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洋东岸
C.像②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陆东岸
D.①②都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答案:CACA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