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
2 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OIML D3 Legal Qualification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OIML D15 Principles of sele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OIML D19 Pattern evaluation and pattern approvalJJF1182-2007 计量器具软件测评指南注: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3.1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2 型式评价为确定计量器具型式可否予以批准,或是否应当签发拒绝批准文件,而对该计量器具的型式进行的一种检查。
3.3 完整型式评价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其他技术特性的所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该型式是否符合现行的法规要求。
3.4 部分型式评价仅选择计量器具的某些特性进行评价,确定它是否符合现行的法规要求。
3.5 有限型式评价评价型式的所有方面,但不象完全型式评价那样彻底。
其目的在于确定它们与上一次评价所得出结论的偏离。
3.6 P类型计量器具计量器具为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系统,系统在固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运行,软件在(受)保护或检定后不可能经接口或通过其它方法被篡改和上传。
3.7 U类型计量器具计量器具为基于通用的计算机系统。
4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申请单位应向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提供型式评价所需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4.1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4.1.1 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委托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申请书》4.1.2产品标准。
4.1.3样机照片。
4.1.4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
4.1.5使用说明书。
4.1.6制造单位或技术机构所做的试验报告。
4.1.7计量器具软件文档(型式评价大纲有要求时)。
申请单位为型式评价所提供的计量器具软件程序功能、法制相关的软件模块结构、控制结构、数据结构和接口文档,不允许存在任何未归档(的)隐藏功能。
软件文档应包含计量器具软件类型的描述或声明。
4.1.7.1P类型计量器具申请单位应提交下列文件:法制相关软件及功能说明;明确赋予法制相关功能的软件标识、软件结构和说明;提供预设的保护措施说明。
4.1.7.2U类型计量器具申请单位应提交除以上文件外JJF1182-2007中6.1条所要求的其它文件。
4.2 提供试验样机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应按下列原则要求申请单位提供足够的样机;4.2.1单一产品申请的,提供一台样机。
4.2.2按系列产品申请的,应提供不少于系列中三分之一有代表性规格的产品,每种规格提供一台样机。
系列中有代表性的产品应覆盖系列产品的测量对象、测量原理、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显示的标尺间隔等。
4.2.3如样机采用不同企业生产的名义相同的关键材料或元部件,则应提供不同的样机。
4.2.45 法制管理要求5.1 计量单位要求计量器具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5.2 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要求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的规定。
国家检定系统表或检定规程中没有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的,其准确度等级可参照《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OIML国际建议№.34)的要求。
5.3 关于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必须在计量器具的铭牌或面板、表头等明显部位标注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其标志、编号和说明必须清晰可辨,牢固可靠。
5.3.1计量法制标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5.3.2计量器具标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计量器具的生产厂名;准确度(或等级标志);计量器具软件标识(计量器具受软件控制时)计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指标;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条件;需要限制使用场合的特殊说明(必要时);5.4 外部结构设计要求对不允许使用者自行调整的计量器具,应采用封闭式结构设计或者留有加盖封印的位置,该结构应设计成封印可更换的形式。
对需要进行现场检测的计量器具,应有方便现场检测的接口、接线端子等结构。
5.5 安装标志要求对安装不当会影响准确度等性能的计量器具,应有安装说明的标志。
5.6 其他要求必须符合其他有关法制管理的要求6 计量要求计量器具根据不同工作原理、不同用途确定计量性能指标项目及要求:计量性能指标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各项:测量范围、准确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漂移、响应特性、重复性、稳定性。
还可以包括分度值、标尺范围、标尺单位和仪器常数的说明、标尺刻度的分辨率和刻线宽度、记录仪、记录图或示波器屏幕;数字读数有意义的最小位数;减小视差的可能性和措施;计量器具的理想载荷、特殊载荷和超载载荷的的规定;特殊领域使用的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指标。
7 技术要求7.1 通用技术要求器具支架和外壳机械方面的适用性;防止误操作的控制装置;标尺和度盘数字的可读性;器具双面读数的可见性;由于疏忽引起连接线路开路时的安全性;防欺骗的防护措施等。
7.2对软件的要求计量器具所应用的软件应按照JJF1182-2007《计量器具软件测评指南》中第四章的要求进行设计。
尤其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计量特性有影响并起关键作用的软件应予以特别标识并得到保护。
该标识应易于获得,对软件进行保护的证据记录应保存足够时间。
2)测量数据和重要计量参数的存储或传递应得到足够的保护,以避免意外或有意的破坏。
3)计量器具应具有防止欺骗性使用的特性,同时应将误操作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4)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不应受到与其连接设备自身特性或与其通讯的远程设备(包括无线接入设备)的影响。
7.3气候环境要求计量器具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气候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盐雾、霉菌、空气腐蚀、生物损害、沙尘、淋雨、太阳辐射等。
7.4机械环境要求计量器具在不同机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机械环境条件包括:振动、冲击、碰撞、跌落及运输适应性等。
7.5安全环境要求计量器具在防爆、绝缘等方面的安全性能要求。
计量器具的安全环境要求也要根据计量器具的结构类型、使用条件的不同,加以区别。
7.6电磁兼容要求计量器具在电磁干扰、电源突变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8 型式评价型式评价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型式评价大纲进行。
型式评价包括审查提交的技术资料、试验、编辑型式评价报告(格式见附录)。
型式评价工作一般应在3个月内完成,有的计量器具具有长期稳定性、可靠性试验项目的,可适当延长试验时间,但应事先向委托型式评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申请单位说明。
对新生产的计量器具应进行完全型式评价。
对已批准的型式进行了改进,应进行部分型式评价,试验项目由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根据原型式改进的具体情况确定。
对型式批准到期的计量器具,应进行有限型式评价。
型式评价一般按照审查技术资料、试验、出具型式评价报告的顺序进行。
8.1 审查技术资料8.1.1按4.1条的要求,审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8.1.2按第5章要求,审查技术资料是否符合法制管理的要求。
8.1.3按第6、7章的要求审查计量指标及技术要求是否合理、适用。
8.1.4按照4.1.7条的要求审查软件文档的完整性。
8.2试验8.2.1 试验项目及顺序一般情况下试验项目按下列顺序进行。
——外观检查——读出部分检查——基本安全试验——标准条件下计量性能的试验——明示的工作条件下计量性能变化量的试验——短期稳定性试验——抗干扰试验——模拟运输、储存条件下计量性能适应性的试验——软件测试(国家颁布实施的型式评价大纲有要求的)——可靠性与寿命试验——特殊试验——关键材料和元器件试验8.2.2 试验时的环境条件8.2.2.1应在参比条件下进行计量性能试验,参比条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8.2.2.2明示的工作条件下计量性能变化量的试验应在明示的工作条件的上下极限点分别进行计量性能的试验。
8.2.3计量器具软件测试应对计量器具软件进行计量特性功能测试、软件特性功能测试、文档分析和设计验证。
对于高水平等级要求的计量器具软件和具有“特殊结构或可疑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计量器具软件应进行源代码测试。
参照JJF1182中计量器具软件的应用要求、技术特性分类及对软件开发者、软件测试机构、计量管理部门的不同要求实施水平分类测试。
测试方法可参照JJF1182中第6.3条进行编制。
8.2.4有些产品在研制单位做过可靠性、寿命试验,且数据可靠的,可以免做这些时间长、耗费大的试验,也可以利用其他单位的设备进行上述试验;特殊试验可以采用分包的形式,利用其他单位的条件进行。
8.2.5 型式评价结果的判定所有的评价项目均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的为合格,可以建议批准该型式。
有不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的项目为不合格,技术机构出具型式评价报告在总结论中注明不合格,在建议中建议不批准该型式。
8.2.6试验不合格的处理试验中,出现不合格项时,如样机条件许可技术机构应继续进行下面的试验,直至全部做完,出具型式评价报告,在报告中指明不合格项,在总结论中注明不合格,在建议中建议不批准该型式。
此次型式评价结束。
如样机由于不合格项无法继续进行下面的试验,技术机构出具型式评价报告,在报告中指出所有不合格项,在总结论中注明不合格,在建议中建议不批准该型式。
此次型式评价结束。
8.2.7样机和技术资料的保密技术机构在型式评价中和型式评价后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样机和技术资料必须保密。
8.2.8纠纷的处理型式评价中,因数据准确性、行为公正性发生纠纷时,由受理申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组织调解或仲裁。
8.3 出具型式评价报告试验工作结束后,按附录的格式要求出具型式评价报告。
型式评价报告由两部分组成,正文和附录。
附录是型式评价时评价者观察及测量到的客观实际情况的记录,正文则包括了所申请计量器具型式的相关信息及根据附录得出的结论和建议。
附录应包括所有观察项目记录和检测项目的数据记录。
检测项目的数据记录应包括该项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检测的起始时间(年月日时分)、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检测中所有观察到的数据及处理后的数据、所用计量器具的情况(名称、型号、编号)、检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记录、检测人员签名等信息。
计量器具软件检测项目的记录还应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标识、软件结构、测试用例和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
8.4 软件的备案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应对计量器具软件的文档及标识备案,必要时需对法制相关软件的模块结构图、控制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及源代码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