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二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教 学 交流《绝句二首》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爱上 目 标 经典诵读
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绝句二首》
二、介绍《绝句二首》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 碧鸟逾
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 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 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 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 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 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 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 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 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 是,诗人
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 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
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 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 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 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 受的不同来反衬 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三、学习《绝句二首》 1. 指名好同学读,其他同学跟读,并奖励。

2. 分四人小组,组长领大家诵读。

3、检查过关。

形式:四人组长负责给组内同学背诵。

老师巡
视,抽查。

4. 小结:表扬认真负责的组长,给每组的诵读小明星奖 励
“☆”。

教学 内容
绝句二首 主备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
点、难
点 人人会背,人人能讲 教 学 预 案
诵读《三字经 46 则》感悟古代历史;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
点教、学难重
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 三字经 46则》,领悟《 三
字经》的内涵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

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 遍新内
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

我们怎么看待这三 个朝代
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
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 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 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

其实他不是 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

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 江边垂钓。

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
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 姜公不理。

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

稽昌觉得必是贤 人,
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

姜公很高兴,但 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

周文 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 800 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 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 王朝 800 年,这便有了 800年的周朝史。

姜公为周公出谋划 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教学
内容 三字经 46 则
主备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
学 预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 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 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 丛书”,可见其
影响之深远,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 来比
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

(不仅要背,还要说说 怎么记的。

) 古文
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 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 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嬴秦
氏,始 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
于献。

“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 2)指名读,正
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 究合
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 自己阅读、
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 流的学习过程。


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 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
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 2)你还 知道
哪些“唐高祖”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教学
内容 三字经 48 则 主备人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交流《三字经 48 则》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上经典 目 标 诵读。

教学重
点、难
点 人人会背,人人能讲 教 学 预 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下册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