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31010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0 上机:8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分析、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与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来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及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
(三)实施说明1.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与上机实验同时进行。
2.授课中要注重讲述课程设计部分。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不相关部分可以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习题与实验将在两周的课程设计中体现与加深。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笔试,闭卷。
2.考核目标: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3.成绩构成:笔试、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管理信息系统》,宋远方、成栋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管理信息系统》,张军、张庆来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2《管理信息系统》,陈晓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中文摘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信息系统和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信息及其度量,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重点:信息及其度量,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发展。
难点:信息及其度量,信息系统和管理。
习题内容:信息、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第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组成、结构。
第2.2部分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MRP II与ERP的概念、结构与应用。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组成、结构。
难点:MRP、MRP II、ERP等现代管理方法。
习题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组成、结构。
第3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3.1部分 MIS的技术基础(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发展过程。
第3.2部分 MIS的开发基础(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技术。
重点:数据处理技术,数据组织的概念。
难点: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技术。
习题内容:MIS的技术基础与开发基础。
第4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制订MIS战略规划应注意的问题,MIS战略规划内容、目标和作用,制定MIS战略规划的两种方法。
第4.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步骤、方法、原则,BRP与企业信息化和信息系统规划的关系;MIS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学的概念。
重点: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步骤、方法、原则,MIS的开发方法。
难点: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MIS的开发方法。
习题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开发方法。
第5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系统分析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图形、图标等,系统分析的任务与目标,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5.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详细调查的原则和方法,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系统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重点: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工具,系统分析的任务与目标。
难点:根据系统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习题内容:系统分析的管理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图。
第6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4 实验:0 上机:2第6.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之一(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与方法,系统设计的步骤。
第6.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之二(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重点: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与方法。
系统设计的步骤与过程。
难点:根据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习题内容: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实验:ERP软件运用—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2学时)第7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 3 实验:0 上机:0第7.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过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实施过程,程序设计的任务和方法。
第7.2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测试(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MIS的系统测试、切换、运行及维护等的方法与内涵。
重点:程序设计的任务和方法,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方法。
难点:MIS的新旧系统切换。
选择恰当的程序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习题内容: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第8部分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 2 实验:0 上机:2具体内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重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难点:面向对象系统开发基础。
习题内容: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建模语言。
实验:ERP软件运用—业务处理模块(2学时)第9部分信息系统的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 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系统开发合同的内容,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及组织开发人员,人员培训内容;系统日常运行及系统文档的管理方法;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系统评估内容及评估指标。
重点:选择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软硬件,熟悉开发合同内容。
难点:系统日常运行及系统文档的管理方法,系统安全保密措施。
习题内容:信息系统的运维与管理。
第10部分决策支持系统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 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与MIS的关系,智能DSS和群体DSS的概念及组成,人工智能的发展等。
重点: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与MIS的关系。
难点:智能DSS和群体DSS的概念。
习题内容:智能DSS和群体DSS。
第11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 2 实验:0 上机:4具体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
重点: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
难点: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供应商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编写人:曾鹏飞舒启林审核人:任金玉批准人: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