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次修订日期修订记事修订确认承认受控印章生效日期1 A0 2008-07-15 初版做成熊伟2008-08-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电陶瓷蜂鸣片(以下简称蜂鸣片)的检验项目、方法、条件以及判定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使用的所有系列的压电陶瓷蜂鸣片。
2. 引用标准:本标准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以下标准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的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发行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但对于引用条文的标准有变更时,通常应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最新规定。
SJ/T10709-1996---压电陶瓷蜂鸣片总规范 [电子行业标准代替SJ2780-87]GB3389.1-82------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常用名词术语]3. 定义:本标准中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应符合GB3389.1的规定。
4. 检查项目、方法、条件及判定4.1 外观检查在标准的光源下采用目视的方法或利用不同倍率的放大镜对下述外观项目进行确认:4.1.1 表面划伤:对于金属基片或是银浆层,在不影响电气特性的前提下,面积不超过 1.0mm2;深度不超过0.1mm;4.1.2 裂纹:对于压电陶瓷片层或金属基片不允许有任何可见的裂纹;4.1.3 褶皱:对于银浆层褶皱,距离1ft、45度角目视明显可看到的不允许;4.1.4 银浆层起泡或是凸起:在不影响电气特性的前提下,面积不超过1.0mm2;高度不超过0.3mm;4.1.5 压电陶瓷片脱落:在不影响电气特性的前提下,面积不超过0.3mm2;4.1.6 银浆印刷:银层均匀覆盖压电陶瓷片表面,漏印面积率不超过总面积的2%,银层表面层银灰偏白颜色,表面发黑或是氧化程度影响焊接者不许可;4.1.7 导线外观:用10倍左右的放大镜检查有无导线断股的情况,对于股数为5-9股的导线断股数不超过1股,股数为10-15股的导线断股数不超过2股,股数超过15股的导线断股数不超过3股;导线埋入锡点的结合部不可有松动,明显分层迹象;导线的规格(长度、脱线长度、镀锡处理、股数、线径,UL或JET或FM或CE认证)必须符合图纸规定或是承认样品;4.1.8 焊点外观:焊接的锡点要求光洁、发亮,不允许拉锡尖,锡渣堆积和包锡;4.1.9 材质确认:金属基片必须符合图纸指定要求,并注意铜基片、不锈钢基片的鉴别。
4.1.10 表面脏污、氧化:表面脏污或金属基片明显氧化、指纹印不可。
4.2 主要尺寸检查通常采用数显示游标卡尺进行尺寸检测;对于各尺寸公差须按图纸明示的规定执行,如果在图纸中没有明示的规定,则按下述条款中的规定执行。
常用尺寸标注及字母代码参考下图-1.修订版次修订日期修订记事修订确认承认受控印章生效日期1 A0 2008-07-15 初版做成熊伟2008-08-014.2.1 压电陶瓷片同轴度C O: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压电陶瓷片与金属基片的最大偏心C O不超过1/4(D-d) ;其中D为金属基片最大外直径,d为压电陶瓷片最大外直径。
4.2.2 金属片外直径D、压电陶瓷片外直径d、金属基片厚度t:按图纸规定公差执行;4.2.3 金属基片与压电陶瓷片总厚度T:此项目主要是为了考查压电陶瓷片厚度。
须注意的是在满足谐振频率的前提下,通常压电陶瓷片偏上限或是稍许超出上限可酌情考虑接受(主要要考虑压合的间隙和胶水的影响);而压电陶瓷片偏薄的情况必须警惕,因为较薄的压电陶瓷片通常容易振破(振幅特性不足,即耐压特性不够好)4.2.4 导线埋入长度及焊接位置:导线埋入焊接锡点的长度至少在脱线长度的1/3以上;(但对于脱线长度过长的埋入长度不低于1mm),须注意的是未脱皮部分绝对不可埋入焊接锡点;导线焊接的位置应满足图纸规定的要求,图纸没有明示的须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并不会对装配、性能、焊接带来影响;4.2.5 焊点尺寸:锡点的高度S H最高不超过1.5mm;锡点的直径S D最大不超过2.0mm;4.3 主要电气性能检查各电气性能指针必须符合图纸的要求,公差在图纸规定的范围内。
4.3.1 谐振频率f0:测试采用恒压法(测试原理电路参考图-2、测试连接及示意图参考图-3);测试电压应校准通常为50mV,但最高不要超过3V;蜂鸣片的测量点应在波节附近,以蜂鸣片的等效电阻最小值的一点为准;(通常对于直径为35mm、22mm修订版次修订日期修订记事修订确认承认受控印章生效日期1 A0 2008-07-15 初版做成熊伟2008-08-01 的蜂鸣片,波节点选择在瓷片边缘1mm左右的位置);按图-1接入测试夹具置开关K在1的位置,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校准测试输入电压。
置开关K在2的位置,将测试夹具置两尖端夹住蜂鸣片测量点位置(或直接夹住蜂鸣片引出导线),然后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毫伏电压表指示的电压为最大,此时频率计所显示的频率为该蜂鸣片的谐振频率。
4.3.2 等效阻抗Z R:测试电路同4.3.1,将开关K在2的位置,调节可变电阻箱的阻值,使毫伏电压表指示达到谐振频率的最大值,这时可变电阻箱上读出的阻值,即为蜂鸣片的等效电阻。
4.3.3 主电极静电容量C P:通常以测试频率为120Hz,测试电压不超过1V的电容电桥(RLC表)进行测量。
4.3.4 次电极静电容量C S:方法同4.3.34.3.5 主次电极的极性P:参照图-4 电极的极性测试示意图;将低频示波器(OSCILLOSCOPE)的"TIME/DIV"设置为"0.5ms";"VOLTS/DIV"设置为"1V"或合适的量程;将待测蜂鸣片平放置于绝缘带缓冲性材料(比如:海绵)上;用示波器引出线负极(GND端)接金属基片;探头(正极)接触到蜂鸣片主或次电极(银浆层),然后轻轻往下压,观察示波器,波形由初始位置0向下移动至1,轻轻移开探头,观察示波器,波形由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0,由于惯性作用波形继续向上至2位置,再由2位置向下回到初始位置0。
重复2次,现象均应相同.符合上述描述的蜂鸣片主电极极性为"+".为合格品,反之(波形向相反方向移动)为不合格品;4.3.6 压电陶瓷片粘接强度:用一根直径与压电陶压电陶瓷片相同的圆柱体金属棒,长度为60mm左右,把蜂鸣片的金属面贴在金属棒的曲面上,将其压弯至与曲面相吻合后,检查外观;蜂鸣片经折弯后,应无压电陶瓷片脱落和翘起现象,但允许龟裂。
4.3.7 银层焊接强度:在样品银层面上,在导线上施加250g负荷,负荷时间为10s,焊点不可剥离或脱落,银层无机械损伤。
4.3.8 自由跌落:将蜂鸣片放置在水平位置,金属片的一面朝下,从1000mm高度自由跌落至硬木板上,跌落二次后,检查外观并测量电性能;蜂鸣片经自由跌落试验后,无脱胶及压电陶瓷片碎裂等机械损伤;4.3.9 绝缘电阻:测试电压为50V,用误差小于10%的绝缘电阻表测量,1分钟后读取绝缘电阻值;要求蜂鸣片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MΩ。
4.4标志、包装、运输、贮存4.4.1标志:蜂鸣片上应清晰标明:制造厂商标、型号、生产日期,由于尺寸限制不能完全标志时,应按相应的详细规范规定标志,但应在包装上完全标志;4.4.2内包装:内包装盒应在运输、贮存整个过程中,为防止蜂鸣片变质和物理损伤提供足够的保护。
内包装盒内只能装同一品种的产品,并应放上盖有质量部门的印章的合格证。
内包装盒上应标明:[1].制造厂名称和商标;[2].产品名称和型号;[3].产品数量和生产日期;[4].包装人姓名和代号。
修订版次修订日期修订记事修订确认承认受控印章生效日期1 A0 2008-07-15 初版做成熊伟2008-08-014.4.3 外包装:外包装箱应符合防护要求,箱内壁应衬有防潮材料,空隙处用减振材料填塞。
箱内应有装箱单,装有蜂鸣片的外包装箱重量不超过20Kg。
包装箱上贮运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标明“怕湿”、“小心轻放”等字样的标志。
包装箱的外表应标明:[1].产品的名称、型号、详细规范号;[2].内包装盒数及总数量;[3].重量、外形和尺寸;[4].制造厂名称和商标;[5].包装日期。
4.5 运输:装有蜂鸣片的包装箱充许用任何方式运输,但应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袭或机械损伤。
4.6 贮存:蜂鸣片应储存在-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空气无酸性、碱性或其它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内。
4.7 非常规检查项目(通常由蜂鸣片厂商进行测试,并提供相应测试报告)4.7.1 最高温度:蜂鸣片能在最高温度70℃时工作,其中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5%,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30%;参照基准:按GB2423.1试验Bb进行试验,试验保温时间不少于30min,在高温下测量。
4.7.2 最低温度:蜂鸣片能在最低温度-30℃时工作,其中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5%,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30%;参照基准:按GB2423.1试验Ab进行试验,试验保温时间不少于30min,在低温下测量。
4.7.3 温度变化:蜂鸣片在承受最低工作温度-30℃和最高工作温度70℃的五次循环后,其中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0%,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20%;参照基准:按GB2423.22试验Na规定。
试验时间30min,试验后恢复1h检查外观并进行电性能测量4.7.4 恒定湿热:蜂鸣片经恒定湿热96h后,表面不应有发黑、发黄等现象,标志仍然清晰,其中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0%,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20%。
参照基准:按GB2423.10试验Ca规定。
试验后在常温下恢复1h,检查外观和进行电性能测量。
4.7.5 振动:蜂鸣片在频率为50Hz,振幅为0.75mm,扫频循环5次的条件下,在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上振动试验后,应无机械损伤,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0%,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20%;4.7.6 碰撞:蜂鸣片在峰值加速度为100(10)m/s2(g),脉冲持续时间16ms,相应速度变化量1.02m/s,碰撞次数1000次的条件下,在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上,经碰撞试验后应无机械损伤,其中电性能变化值要求:谐振频率变化值不超过±10%,自由电容变化值不超过±20%。
5.关于检验项目的的规定:5.1 进料检查必检项目: 4.1至4.4所有涉及项目,但4.3.4;4.4.5;4.3.8;4.3.9可根据条件可以免于测试或检查。
5.2 供货商出货检查项目: 4.1至4.4所有涉及项目。
5.3 样品承认时检查项目: 4.1至4.7所有涉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