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A.①④B.③⑥C.③⑤D.②③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是()①四肢底部有厚皮②驼峰内贮有脂肪③有三个胃④身体表面长毛⑤身体高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4.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雨后彩虹B.嫦娥飞天C.流星划破夜空D.大雁南飞5.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6.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两者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7.图示为杭州滨江长达7.4公里的沿江樱花大道,樱花盛开时,美不胜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樱花树属于被子植物B.一朵樱花属于一个营养器官C.大道上所有樱花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樱花可用嫁接或扦插进行繁殖,这属于有性生殖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9.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此食物网中()A.共有四条食物链B.草的数量最多,位于第一营养级C.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中包含四个营养级D.使用农药DDT后,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狐11.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 B C D有毒物质浓度0.06878 1.23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A.B→A→C→D B.A→C→D→B C.A→D→B→C D.C→A→B→D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13.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B.草→兔→狐狸→细菌C.植物→鹿→羚羊→狮子D.植物→鼠→蛇→山鹰15.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A.草←兔←狐B.兔→狐C.草→兔→狐D.兔←狐16.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树木C.同一地带全部的麻雀D.同一地带全部的蛇1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
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19.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B.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C.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D.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2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峨眉山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21.农谚说“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这些现象体现了()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2.泰安郊区近年来在蔬菜种植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的什么限制因素(A.光照B.空气C.水D.温度23.路桥中央山公园是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憩生态之园,整个中央山公园可以称之为A.生物群落B.生物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24.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2种C.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那么鹰体内毒素最多D.蛇和鹰之间只有捕食关系25.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分析以下生物的特性,可能会被环境淘汰的是()A.根系发达的旱生植物B.能用巧妙的方法把自己隐藏在环境中的变色龙C.竹叶虫的形状像竹叶或树枝D.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蚯蚓26.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27.下列现象属于保护色的是()A.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B.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色纯白C.生活在热带的树蛙有很醒目的暗棕色,带蓝色斑点D.竹节虫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似树木的细枝28.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29.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0.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能育后代31.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
这个现象说明了()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32.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投放塑料瓶、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A.可回收物B.有害垃圾C.易腐垃圾D.其他垃圾33.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关于地形对区域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修建大坝,对乙村不利影响大于甲村B.丙丁等地种植果树比种植水稻合适C.村落沿河流分布,航运条件好D.两条引水路线中④比③更合理34.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9年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营养物质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5.母马和公驴能交配产生幼骡,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
说明() A.马和驴是同一物种B.马和驴是两个物种C.骡也是一个物种D.无法判断36.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37.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38.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39.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40.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4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A.水B.阳光C.土壤D.温度43.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己,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但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如金小蜂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原来的适应变得极不适应了。
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A.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夏眠B.响尾蛇遇到敌害时尾部发出响声C.雷鸟在降雪前换上了白色的羽毛D.震动枝条,竹节虫跌落僵直不动44.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生物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以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