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及其图像三只钟的故事一只小钟被主人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的走着。
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
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的。
”“天哪!三千两百万次。
”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支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
成功就是这样,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功。
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 B. C. D.例2: 2013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重庆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 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 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是( )例3:函数y =自变量x 取值范围是( ) A .1x ≥且3x ≠ B .1x ≥ C .3x ≠ D . 1x >且3x ≠例4: 已知二次函数2(1)y a x c =--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A 组【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1.函数1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在函数12-=x x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函数52-=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在函数2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5.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D6. 在函数x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求函数值】8.如果一次函数y=-x+b 经过(0,-4),则b=9.函数13y x =+中,当x=-1时,y= 10.函数21y x=+x=-4时,y=11.已知函数y=kx+b 的函数图像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5,且当x=1时,y=2,则x=3时, y=B 组【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12.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 为一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是图中( )13.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至点B 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 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A 为圆心,线段AP 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 与点P 的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14.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BD15.“五·一”期间,九年一班同学从学校出发,去距学校6千米的本溪水洞游玩,同学们分为步行和骑自行车两组,在去水洞的全过程中,骑自行车的同学比步行的同学少用40分钟,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1)求步行同学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2)右图是两组同学前往水洞时的路程y (千米) 与时间x (分钟)的函数图象. 完成下列填空:①表示骑车同学的函数图象是线段 ; ②已知A 点坐标(300),,则B 点的坐标为( ).C 组【理解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16.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90C ∠=,6cm CD =,AD =2cm ,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BA 、AD 、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C 点停止, 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s ,而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Q正好到达点C .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s)t ,BPQ △的面积为y 2(cm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运动中y 关于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C. D.EA CBPD A . B . C . D .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4,点P 在BC 边上运动,联结DP ,过点A 作AE ⊥DP ,垂足为E ,设DP =x ,AE =y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18.如图, A 、B 、C 、D 为O 的四等分点,动点P 从圆心O 出发,沿O C D O --- 路 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APB=y (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 与之间函数 关系最恰当的是( )19. 如图,点E 、F 是以线段BC 为公共弦的两条圆弧的中点,6BC =. 点A 、 D 分别为线段EF 、BC 上的动点. 连接AB 、AD ,设BD x=,22AB AD y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20. 如图,C 为⊙O 直径AB 上一动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D 、E 两点,且∠ACD=45°,DF ⊥AB 于点F,EG ⊥AB 于点G,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x ,DE=y ,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第8题图AB C DOP B .D .A .C .A21. 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BC边的中点,点F在对角线AC上,连接FB、FE.当点F在AC上运动时,设AF=x,△ BEF的周长为y,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函数及其图像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 B. C. D.【答案】C.【解析】当时间为0时,两车均未出发,相距1000千米,即t=0时,y=1000,由此排除B选项;当两车相遇时,得100t+150t=1000,解得t=4.接下来两车相遇后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两车相遇后均在行驶,二是两车相遇后,特快车到达终点地而只有快车在行驶.这时,联想现实情景,发现后者中y的增大幅度明显会小于前者中y的增大幅度.于是可知相遇前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线段,相遇后的函数图象是一条折线段,且前段比后段陡.综合这些信息知答案选C.【方法指导】本题考查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也可以从函数解析式的角度分析判断.由两车相遇得100 t+150t=1000,解得t=4;特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t=1000 150=20 3;快车到达乙地所用时间t=1000100=10.所以当0≤t≤4时,y=1000-(100t+150t)=-250t+1000;当4≤t≤203时,y=(100t+150t)-1000=250t-1000;当203≤t≤10时,y=100t.显然,这没有上面的方法简单.【易错警示】易漏掉203≤t≤10这种情况的讨论,错误的认为相遇后的y一直是匀速变大而选A.对于A中的时间8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由(100t+150t)-1000=1000,解得t=8.可见这种错误的根本在于没认识到特快车是先到达终点地的,存在特快车停止行驶而快车仍在行驶这种情况.例2: 2013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重庆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是()【答案】A【解析】时间x =0时,童童还在家里,所以图象必过原点;匀速步行前往,说明y 逐步变大,是正比例函数;等轻轨车,x 变化,而y 不变化,图象是水平线段;乘轻轨车匀速前往奥体中心,速度比步行时大,在相同时间内,函数值变化量比步行时大,所以图象是比步行时k 值大的一次函数,这样,就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为A .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用图象法表示函数,考查了对用图象表示分段函数的正确辨别.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平线段表示;②当两个阶段的图象都是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时,自变量变化量相同,而函数值变化越大的图象与x 轴的夹角就越大;③各个分段中,准确确定函数关系;④确定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易错警示】对函数图象的分段不准,对各个阶段相对的变化快慢忽视.例3:函数3y x =-自变量x 取值范围是( ) A .1x ≥且3x ≠ B .1x ≥ C .3x ≠ D . 1x >且3x ≠【答案】A【解析】根据条件得⎩⎨⎧≠-≥-0301x x ,解得1x ≥且3x ≠,所以选A .【方法指导】根据函数解析式求自变量x 取值范围,主要四个方面考虑:①整式,x 为全体实数;②分式,x 满足分母不为0;③二次根式,x 满足被开方数非负;④指数为0或负数,x 满足底数不为0.如果是实际问题,还要注意自变量x 符合实际意义.本题通过列不等式(组),并求其解集,而得到答案.【易错警示】从分子中的二次根式看,容易误为x -1>0,从而误选选项D .例4: 已知二次函数2(1)y a x c =--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答案】A【解析】由二次函数图像知,抛物线开口向上,则0a >,因抛物线的顶点(1,)c -在第四象限,则0c >;据此,一次函数y ax c =+中,因0a >,则图像自左向右是“上升”的,先排除C 、D 。
又0c >,则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故B错误,A 正确。
【方法指导】考查一次函数数、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像间的关系,函数相关系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和转化思想、观察判断能力,综合考查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虽说难度不是太大,但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全面仔细的考虑,对相关知识熟练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