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高素质的学生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

特别是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关系到学校的未来。

为此结合我校情况,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1、学校每学期制定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

做到定对象、定目标、定时间、定培训方式。

2、各学校专人负责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制定培养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通过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要使他们逐步实现由骨干向知
名转化。

附一
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附二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县、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县、区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壮岗一中教师教学业务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训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培训内容要从新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突出针对性,强调适用性,注重实效性。

2、学员为主体的原则
培训内容需便于新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以利于调动新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效性。

3、适当超前的原则
中学教师的培训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注重新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面对现实,适当超前,逐步形成先进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相协调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三、培养措施
(一)教学能力培养
1.每位教师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岗位责任和守则,有计划安排教师承担不同轨道的课程,注重能力培养并保证教学质量。

2.要求青年教师系统听专业理论课。

3.青年教师多承担实验课教学。

4.青年教师承担部分理论课内容。

5.青年教师讲课前要进行试讲。

6.对青年教师的讲课,组织听课进行评估。

7.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8.讲座、教学观摩、老教师现身说法、自学辅导、小组讨论、课堂教学实践、授课讲评等教学形式,还要针对青年教师特点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其它活动。

(二)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申报课题,承担科研项目
2.经常检查科研情况
3.鼓励独立撰写论文
4.鼓励申报科研成果
5.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四、培训内容
分必修课、选修课、校本教材培训。

(1)必修课
1. 邓小平理论;
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 教育政策法规;
4. 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5. 教育教学常规;
6. 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7. 现代教育技术。

(2)选修课
1.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 教改典型课示例分析;
3. 中学生心理咨询;
4. 课堂教学评价。

(3)校本教材培训
以教师心得、感悟录、教学反思等为蓝本在教师中交流、探索、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