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产生史
五、化学肥料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化学肥料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已位居世界之首, 肥料品种也不断更新。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化学肥料养分供应速度快,损失严重,导致肥料 利用率较低。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氮肥当季利用率仅 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5%~20%,钾肥利用率 也不超过65%;化学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氮肥多,磷肥、 钾肥较少,中量元素肥料及微量元素肥料则更少,从而影响 肥料的增产效果;肥料的施用方法不当,浪费现象严重;化 学肥料的生产、销售、供应不稳定,涉及部门多,协调性差 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öhler,18001882)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按当时化学 界流行的“活力论”观点,尿素等有机物中含有某种生命
力,是不可能人工合成的。维勒的研究打破了无机物与有
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但当时人们尚未认识到尿素的肥料
用途。直到50多年后,合成尿素才作为化肥投放市场。
❖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到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已有大半的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 的上限225千克/公顷。
与过量施肥伴生的就是盲目施肥、滥施肥,这无疑导 致了化肥利用率低,中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远低于西 方发达国家40%以上的水平。河南省农业厅一项调查表明, 该省每年施用的300多万吨化肥中,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 在800多个调查点中,50%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因过量用 氮而超标。该院预测,至2015年,中国除江西、山西之外 的中部和东南部省份,均将因为过量用氮而成为地下水硝 酸盐含量超标的潜在高风险区。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和化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引起人 们的高度重视。
李比希(J.von Liebig)
哈伯(F.Haber)
博施(C.Bosch)
二、化学肥料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 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 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中国国情,继续扩大 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中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 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粮食 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肥料目前的状况。 2.掌握各种化学肥料目前的利用率。 3.了解化学肥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增强兴趣)
根据古希一腊、传说化,学用肥动料物产粪生便作史肥料是大力士赫拉克
罗斯首先发现的。赫拉克罗斯是众神之主宙斯之子,是一 个半神半人的英雄,他曾创下12项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在 一天之内把伊利斯国王奥吉阿斯养有300头牛的牛棚打扫 得干干净净。他把艾尔菲厄斯河改道,用河水冲走牛粪, 沉积在附近的土地上,使农作物获得了丰收。当然这是神 话,但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粪肥对作物增产的作 用。古希腊人还发现旧战场上生长的作物特别茂盛,从而 认识到人和动物的尸体是很有效的肥料。在《圣经》中也 提到把动物血液淋在地上的施肥方法。千百年来,不论是 欧洲还是亚洲,都把粪肥当作主要肥料。
由于消费量的稳步增长,国内产能供应缺口仍将存在,特别是 钾肥、磷酸二铵和NPK复合肥仍要靠进口来满足需求。中国化肥的 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需求增长空间。中国化肥面临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为中国化肥生产企业改善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提 供了很好的机遇。
虽然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和总用量方面居世界
第一位,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化肥合理使用技术 上也处于第一的位置,反而,恰恰相反,中国 部分农村在施用化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合理、 不科学的问题,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增加 了农业成本,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亟待改变。
❖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中国农民有施用有机肥的优 良传统,数千年来得以保持地力不衰。但是,仅仅依靠农 业内部的物质循环,难以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正是施用化肥, 为农作物提供了新的养分来源,生产出了更多的农产品。
❖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
❖
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L.B.Ross)用硫酸处理磷矿
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肥料。
维勒(F.Wöhler
❖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 Liebig, 1803-1873)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 应用》—书,为化肥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 础。李比希在1850年发明了钾肥。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
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
粮农组织(U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
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我国化肥的产量及用量
目前,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和总用量方面居世界第一位。据相关 资料:2011年12月份,我国生产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506.8万 吨,同比增长7.79 %。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全国化肥的产量 达6027万吨,同比增长12.14 %。其中,氮肥的产量为4178.99万 吨,占总产量的69.34%;磷肥的产量为1462.4万吨,占总产量的 24.26%;钾肥的产量为385.6万吨,占总产量的6.40%。
四、我国化肥利用率
❖ 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到的调查数据显 示,当前中国已有大半的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 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与此同时盲目施肥、滥施肥, 大大降低了化肥利用率,只为30%,远低于西方发达国 家40%以上的水平。这些多余的未被有效利用的化肥就 会流失走,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尤其近年来氮肥污染在 中国大部分地区抬头,正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
1850年前后,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
Hale Waihona Puke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
1934)与博施(C.Bosch,1874-1940)合作创
立了“哈伯-博施”氨合成法,解决了氮肥大规
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施用化肥得到了大规
模应用。据统计,在各种农业增产措施中,化肥 的作用占大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