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浅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浅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浅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三废”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等,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剧减,草场严重退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疾病发病率也迅速提高。

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如现代环保生物技术等,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

2环境生物技术简介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利用生物或生物有机体的特定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染色体工程、生化工程等。

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衍生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技术,即我们所说的“环境生物技术”,亦称“环境生物工程”。

其特点如下:实现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对垃圾废弃物的降解生成的产物或副产物,一般都可重新利用。

这样,可把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不仅可解决长期污染的问题,还实现了对固废的循环利用。

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治理,产生的物质基本属于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包括CO2、水、氮气、甲烷等。

并且,多数都是一步到位,无二次污染。

因此,该技术既安全、彻底又高效。

简化流程,节约成本生物技术是建立在酶促反应基础上的生物化学过程。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实质是一种活性蛋白质。

一般在常温常压或近乎中性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反应。

因此,绝大部分生物治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可就地实施。

3.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应用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蛋白质等。

废水生化处理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

通过生物技术治理废水,主要借助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完成。

它分为耗氧降解技术与厌氧降解技术两种。

耗氧降解技术又分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它属于酶工程技术。

固定化酶又称为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导致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从而使酶不再溶于水。

微生物细胞犹如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可采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式。

对于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均可通过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进行治理。

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在废气净化方面的应用废气是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净化废气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生物吸附和植物修复法等。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

根据微生物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分为两大类:生物吸附法与生物过滤法。

前者可治理含胺、酚和乙醛等气体,后者可降解恶臭性废气。

植物修复技术是把太阳能作为动力,依靠植物的同化作用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它属于一种绿色技术。

现在,全球都有很多成功处理废气的案例。

美国利用微生物作用来净化工业恶臭气体,效果明显,且还不会出现二次异臭。

德国与荷兰利用生物膜过滤技术可除掉超过90%的硫化氢。

我国相关学者也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比如,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处理橡胶再生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若相关条件控制适度,净化效果显著,净化率可超过90%。

相比原有的废气处理方法,生物技术法有着很多优势:节约成本、效果好、安全可靠、没有二次污染等。

在处理固废方面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与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

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会污染环境。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不但可以把这些废弃物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制沼气等。

4.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化学杀虫剂、农药被大量使用。

而这些农药很多都会残留在土壤中,。

尤其是那些极难降解的农药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通过相关生物技术处理,可以把这些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分解,生成水与CO2。

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还能防止出现二次污染。

但是是分解周期较长,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

重金属属于土壤污染中重要的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机制是:借助生物作用(酶促反应)导致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改变,将其固定在土壤中,或减轻其毒性。

这样,可有效制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

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后,会进一步固定重金属或减小其毒性,从而净化土壤。

此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物的数量,调动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优化土壤生态结构。

同时,还能强化对土壤的固定作用,避免土壤受到风蚀、水蚀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水体生物自然净化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中通过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体与土壤的方法被称为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分为生物塘与人工湿地两种。

前者把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利用塘中植物的同化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掉,从而净化水体。

生物塘中可栽植的高效净化植物有水葫芦、芦苇、水莴苣等。

同时,还应构建集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进而提高生物塘的处理能力。

后者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由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较好,可用于饮用水源的处理,并且所需成本也比常规处理方法要低。

白色污染的治理采用生物技术治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筛选具有降解塑料与农用薄膜的微生物,形成高效降解菌。

二是分离克隆出带有降解功能的基因,再将其植入到特定的土壤微生物内,如根瘤菌。

这样,既能发挥两者各自作用,还有利于加快对塑料垃圾的降解速度。

此外,还应重点对预防白色垃圾技术进行攻关与研发。

个别微生物可以生成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类似于塑料,被称为聚酯。

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致力于通过DNA重组技术,试图改造某些微生物。

比如,当前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相关研究人员正试图形成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

通过把PHAs重组菌发酵后,积累数量众多的PHAs,再添加一些信号物质,从而生成裂解蛋白,然后细胞壁被破坏,PHAs析出。

即简化PHAs 的提取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降解废水中微量油脂含油废水属于一种量大面广的污染源。

废水中的少量油脂并不能通过原有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掉。

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日本日立化成公司合作,从5种活性污泥或土壤中驯化分离出六种菌,分析了它们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浓度植物类油脂的实际降解能力。

不同菌的降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其中,发现两种菌的除油效果很好,除油率高达% 和%,相关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经统计资料显示,每合成一吨农原药需消耗3-4吨化工原料,多余的原料作为未反应物或中间副产物随水排出,每年数百家农药厂排出的废水上亿吨,危害极大。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处理农药(乐果)废水的方法。

他们将高效微生物菌种用于SBR设备处理有机农药废水,效果显著,使有机磷转化率达96-99%,其技术指标达到了相关排放标准。

一般情况下施用的农药化肥约有80%的残留,特别是难降解的氯代烃类农药,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滞留危害,必须依赖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进行处理。

但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还必须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大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5.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生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监测水质,利用细菌的数量、某些粪便指示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霉伯氏菌)等②检测物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通常使用鼠伤寒少门氏菌来检验。

③通过发光细菌对环境中的毒物进行检测,速度较快。

④根据对水中藻类的生长情况测定,对水质进行监测或检测某些物质的毒性。

近年来,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PCR技术(应用聚合酶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等。

PCR技术可用于当前还无法培养的微生物检测,一般适用于对土壤、水样、沉积物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

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水质的检测,核酸探针与PCR 技术极有可能取代现在的常规微生物检测方式。

此外,生物酶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适用于快速检测与现场测定。

生物传感器具体有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通过酶、微生物、抗原、抗体等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从而把外部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转化为电磁信号。

它可用于对特定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并且操作简便、结果精确。

5环境生物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现状环境生物技术虽有诸多优点,并能有效解决各种污染问题。

但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种种局限:①反应速度较慢,并且需要大型的反应器,需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

②对于原水水质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不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③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如污泥膨胀或流失,余下的污泥也不易处理。

④通常的微生物也极难解决人工合成物,尤其是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⑤实验室有可能泄漏某些活的有害菌体。

大规模的微生物应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发展前景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比如,国内有关专家利用高效反应器治理印染废水时,结合三种新技术,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即在厌氧流化床中加入高效的脱色菌,通过聚集-交胶固定法,把脱色菌固定到活性污泥中。

再在反应器中加入磁粉以构成稳恒弱磁场,从而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以加快生化反应速率。

此外,还有利用基因工程克隆生物生长基因控制植物生长、构建高效的细菌来治理各种污染问题,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处理农业固废中难降解的五碳糖等等新技术。

综合利用为了避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后形成二次污染,同时,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物治理技术也更趋向综合性利用,如利用降解后形成的微生物菌体、微生物体内酶、有关代谢产物、或其产生的能源。

当前,“沼气田”发电是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投资少、成本低、使用管理方便,正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

英国有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乳酸细菌降解农用工业垃圾生成乳酸。

和其它现代科技有效结合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IT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生物治理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生物处理工艺正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生物技术方面正积极开展数学模拟研究。

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已研制出电子计算机辅助系统。

该系统分为分析程序与处理程序,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厂设计方面的难度。

随着自控技术的发展,连续性运行的大型氧化沟也随之产生。

重点研究极端微生物与超级工程菌极端微生物是指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能生存的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