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信息系统p1土地信息系统就是存储、管理和应用土地信息,为土地管理工作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2、土地管理p3土地管理是维护土地制度和合理调配社会对土地需求的国家措施,具体来说,它是一项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确立和巩固与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3、土地制度p9土地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4、土地数据库p35土地数据库是根据数据库建设规程,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对土地调查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为土地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5、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p3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功能,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服务。
6、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p36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7、农村土地数据库p40农村土地数据库是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空间数据库。
8、权属界线p42权属界线是指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包括已确定、未确定、有争议的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
9、高程注记点 p41高程注记点是反映重要地形和地貌特征点的地图符号,是推算等高线高程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高程控制作用。
10、地类图斑 p42地类图斑是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划分的土地种类地块,由地类界线、线状地物、权属界线所构成的多边形,为面状要素;是由土地调查数据中的拓扑弧段构成的封闭区域,可以多重嵌套岛与孔,也可以由多个不连通的区域组成,通过目标代码与属性表链接。
11、零星地类 p43零星地类是某种地类的图斑中所含有,不能用最小图斑所表示的异地地类,为点状要素,是一种不一比例尺表示的特殊图斑。
12、数据字典p47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13、地籍信息系统p37地籍信息即在土地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设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统计、汇总、制图、输出及更新等功能的,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的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
14、地役权p12是指为自己特定的土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特定土地的权利。
15、数据库整合 p63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将已有数据库中的数据集成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为用户提供条理化的信息服务,为后续信息的管理与使用提供规范,从而实现信息的增值利用。
16、建成区p70;建成区是指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以及独立工矿区的建设范围,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已成片开发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17、界址线p71界址线是连接两个界址点的线,具有直线、圆弧和光滑曲线等多种类型,与农村土地权属界址线不同,它不能为折线或多线段。
18、初始地籍 p7初始地籍就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级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薄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19、长事务处理p80地理数据的更新、编辑工作,可能几分钟做完,也可能拖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情形即所谓的“长事物处理”。
20、地籍信息系统p89地籍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宗地和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21、空间查询p97是指在查询统计过程中使用了空间分析工具,通常也叫综合信息查询。
22、采矿用地p121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23、土地利用规划 p126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24、土地开发p127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25、土地复垦p127是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26、土地整理p127土地整理是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通过调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
27、土地分等定级P138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28、土地估价p138土地估价是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29、地租p139;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30、土地定级单元P156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位,而划分土地定级单元是土地定级数据处理的基础工作,按照GB/T 18507—2001规定,采用计算机系统为辅助手段进行土地定级时,可以直接把城镇划分为若干面积相同的网格。
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的功能。
①负载的功能:土地是地球表面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场所。
②养育的功能:土地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氧气、温度和营养物质,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土地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地方;③仓储的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建材资源,人类所需的一切物质财富,无不源于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④观赏的功能:土地还提供了许多满足人类欣赏美景愿望的自然风光,即为人类提供各种景观。
2、简述我国土地的基本问题。
①土地数量与质量的数据不准确,底数不清。
我国土地总面积至今仍然沿用新中国成立前从小比例尺地图上概算出来的数据(960万平方公里),更加准确的数字,至今国家还没有公布。
其中耕地面积更不准确,据年报统计为14.9亿亩,而据资料介绍卫星测得的净耕地面积为19亿亩左右。
至于土地质量状况,虽已经过两次土壤普查,但其准确度仍达不到土地管理的要求。
②土地权属关系紊乱。
由于我国长期对土地的权属管理不够重视,地界不设永久性标志,征用土地手续不健全,地籍档案不完整,致使土地纠纷频繁发生。
虽然城市中土地权属关系紊乱的现象已得到了相当的缓解,但农村中这类问题依然严重。
③破坏和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土地管理,或不重视土地管理,忽视土地的制度划分和权属的确认等原因,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建房等存在着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3、简述土地主要具有哪些自然特性。
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是自然生成物,它总是固定在地球表面的某个位置,土地位置不能互换,人们也不能把它挪动。
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们只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合理确定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
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面积有地球的大小决定,人类虽然能够排山倒海,也只能改变土地的形态,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面积。
③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人类祖先使用过的土地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使用,这充分证明了土地利用具有永续性。
④土地地域的差异性。
影响土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土地地域的差异。
4、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①基于CAD平台和关系型数据库建立起来的土地信息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开发难度小、投资小,缺点也明显,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不能统一管理,易造成管理效率低和管理混乱,另外它只具有一些GIS的系统功能。
②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侧重于空间分析与处理的土地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借助GIS平台提供的全面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与处理工具开发出独立应用的子系统来满足土地管理的要求。
这种系统侧重于图形的分析与处理,没有很好地和土地管理业务结合起来,导致仅为少数专业人员使用,而真正的用户即土地管理部门却难以利用。
③基于土地部门具体要求独立开发的土地信息系统:这种系统考虑了土地管理业务的需求,两类数据由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提高了效率,缺点是系统开发难度较大,在图形处理上功能有些欠缺,必要时需借助通用的GIS完成。
④基于超大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GIS平台上的土地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克服了分开管理带来的问题。
5、简述基于GIS为平台的土地信息系统软件结构。
6、简述基于超大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GIS平台上的土地信息系统软件结构。
7、简述空间数据的特征。
①空间特征: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空间索引是空间检索的关键技术,如何有效地从大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的信息,将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能力。
②非结构化特征:结构化的数据满足第一范式,即每条记录定长,且数据项是原子数据;而空间数据的数据项是变长的,一个对象包含一个或多个对象,需要嵌套记录。
③空间关系特征:反映地理实体空间关系的拓扑数据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
④分类编码特征: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一个属性数据数据表文件,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⑤海量数据特征:数据量特别巨大。
8、简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分哪几个步骤。
①建立空间数据库结构: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描述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得到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编写功能软件,经编译、运行后形成目标模式,建立起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
②数据装入:一般由编写的数据装入程序或DBMS提供的应用程序来完成。
在装入数据之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及格式转换等。
装入的数据要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③调试运行:装入数据后,要运行地理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程序,执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对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9、简述农村土地的基本要素。
①行政区:是由行政区界线组成的区域,为面状要素;②行政区划界线:是指各级行政区划界,包括已确定、由争议的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地、自治州、盟界,县、自治县、旗界,乡镇界;③权属区:是由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即宗地,为面状要素;④权属界线:是指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包括已确定、未确定、有争议的土地所有权界线和使用权界线;⑤权属界线拐点:是指权属界线的特征点。
⑥地类图斑:是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划分的土地种类地块,由地类界线、线状地物、权属界线所构成的多边形,为面状要素;⑦地类界线:是指不同地类之间的分界线,或某种地块的范围线,它为线状要素;⑧线状地物:是指用单线形式所表示的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⑨零星地类:是某种地类的图斑中所含有的,不能用最小图斑所表示的异种地类,为点状要素,是一种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特殊图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