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愿者支教小学生策划书

志愿者支教小学生策划书

青年志愿者协会寓教与兴趣,多向发展麦旋风行动·兴趣班课程策划书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一、活动目的 (3)二、活动主题 (3)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3)四、活动对象 (3)五、组织机构 (4)六、活动简介 (4)七、活动内容及流程 (4)八、注意事项 (6)九、经费预算 (6)十、结束语 (6)一、活动目的1. 把更多的知识传播给孩子们,增加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希望对他们的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和引导。

2. 让服务队成员们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通过兴趣班多元化系列活动,增强成员沟通合作能力,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丰富的业余生活。

3. 充分利用院服务队的社会宣传作用,将农民工子女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反映给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并参与农民子女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寓教于兴趣,多向发展三、活动时间及地点珠海市三灶镇XX小学1-3年级教室四、活动对象珠海市三灶镇XX小学1-3年级学生五、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珠海市三灶镇XX小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牵手服务队协办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部门六、活动简介本系列活动以“寓教于兴趣,多向发展”为主题的兴趣班活动。

共开展10周,每周1次,该系列活动按学科分为三部分:历史听说开放课堂(3节)、化学体验趣味课堂(5节)、美术动手创新课堂(2节)。

其中,历史听说课堂主要内容为中华著名人物简介、世界简史以及中国野史;化学体验趣味课堂主要形式为我院服务队志愿者们通过若干个简单而新奇有趣的小实验激起小学生们的热情,培养好奇心;美术动手创新课堂则具体分为:泥塑小可爱、彩笔我画你。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一)活动前期准备1、联系学校,并与该校负责人协商好,组织兴趣班报名,并确定全系列活动流程2、计算活动经费3、进行校内外活动宣传(海报、官方微信、微博等)4、借用或购入所需物资5、安排志愿者的培训,确定所支教科目,确定各个方面负责人以及各负责人职责分工。

(二)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宣布全系列活动正式开始,并介绍参与活动的学校负责人、我院单位负责人和志愿者团队。

2、每周活动由A组志愿者负责统核、运送、发放该次活动所需材料;由B组志愿者负责文字资料的准备、分发;另设特别组志愿者(5名)为机动人员,负责活动中的突发意外和人手临时调用。

3、志愿者与学校老师对接,开始兴趣班课程(各课程细项见附件一)。

4、每周兴趣班活动课程结束后,回校进行课后总结。

5、全系列活动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三)活动后期安排1、全体活动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总结活动的经验和不足,表彰表现突出的同学2、每个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提出相关意见;完成活动的后期宣传,配合媒体做好报导、宣传活动3、在校内举行展览活动,向全校感兴趣的同学介绍活动进行情况八、注意事项(一)全系列活动前,全体会议向志愿者们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所到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院服务队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每周活动开始前,负责人须开例会确定人员安排。

(二)要做好活动前期工作,各小组协调好,了解策划内容。

(三)在每次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进度的控制,掌握现场情况,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文明礼貌,热情开朗,着装整洁。

(五)注意自身安全及该校每名孩子的安全。

九、经费预算十、结束语希望通过本系列活动,能够确实激发孩子们对各科的新兴趣,以利于孩子多向发展。

提高新干事们的综合素质和处事能力,增强服务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并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志愿者服务行列中!历史听说开放课堂:中华著名人物简介:统治帝王-秦始皇、武则天;文人墨客-屈原、鲁迅;文武将才-杨贵妃、林则徐;发明创造-华佗、华罗庚世界简史:以韦尔斯巨作《世界简史》的目录为主要线索,简单介绍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国野史:以《中国野史》为目录,节选合适的篇章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另一番景象化学体验趣味课堂详细实验过程见附件二美术动手创新课堂泥塑小可爱:学生们按照平日的印象用泥塑土捏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彩笔我画你:每位学生为志愿者们画出心中的画像,写上想对志愿者们的话,并将画像赠予志愿者们。

(每位同学描绘想象中未来的自己)PS:以下实验材料可从实验室或平日生活中获取。

1、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

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答案】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

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

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

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

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

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

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

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答案】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

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

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

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

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

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答案】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

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

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Mg+2H2SO4(浓)=MgSO4+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

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污水里。

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答案】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

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

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

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

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

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

,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

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

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

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5、石灰煮鸡蛋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答案】道理很简单。

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

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6、不安定的卫生球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

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答案】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

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

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

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

同们学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答案】原来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

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请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答案】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