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四首秋词等
课外古诗四首
更戛初级中学 胡天霖
秋词(七言绝句)
yǔ xī
刘 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国
诗
唐朝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 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格调清新,韵律
人
优美,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
简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 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
介
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何时将要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头说,追述
何时你我才能重聚,秉烛长谈,共剪烛花。那 时我再告诉你今夜我在巴蜀听雨时对你的思念。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当你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却无法确定这个日期。 今晚巴蜀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何时 你我才能重聚,秉烛长谈,共剪烛花。那时我再告 诉你今夜我在巴蜀听雨时对你的思念。
简
居家乡。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
介
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 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
似太白,故有小太白之称。他的词风以 雄放悲慨为主,兼有柔婉清逸之美,前 人谓其流丽处似秦观,雄放处似苏轼。
这首诗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
创
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年六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对秋天的与众不同的感受,
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态 度和不屈的斗志。
炼字炼句(赏析)
议论
开篇 点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 起笔
对比
我言秋日胜春朝。 直抒
胸臆
论证
前两句通过将前人的悲秋与自己的赞秋作对比,直接 表达诗人的自信与乐观豁达的心境。
炼字炼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炼字炼句(赏析)
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 虚实 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合
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请分别予以解释。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凉悲伤寂寥的气氛;第二个巴山 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重逢团聚,突出的是重逢的温馨与喜 悦。
炼字炼句(赏析)
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 虚实 却话巴山夜雨时。 结合
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
诗
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
人
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 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
介
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一生处于
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很不得志。年仅
四十六岁,就怀着报国无门的悲愤离开
人世。
创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
作 背
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 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按照通行说法,这首诗是寄给妻
景 子的。
期: qī 涨: zhǎng 烛: zh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指妻子王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天的池塘
当你问我回家的日期,但我却无法确定这个日 期。今晚巴蜀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 塘。
课堂检测
1、诗中写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2、诗中写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句子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思念亲人的古诗:
期: qī 涨: zhǎng 烛: zh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七言绝句)
陆游
拓展积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课堂检测
1、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2、诗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 是: 3、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秋天的古诗文 名句?
诗歌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描绘了一只鹤在万里晴空凌云飞越、遨游云霄 的开阔别致景象。尾句一个引字表现了诗人乐 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炼字炼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白 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达 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
并想象重逢,表达了诗人期待早日与妻子想见 的愿望。
炼字炼句(赏析)
对比
情景交融
君问归期未有期, 点名时间 巴山夜雨涨秋池。 渲染气氛
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诗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问归期的满怀希望和未有期的无 限失望做对比,突出双方互相思念之深之苦。
秋词(其一)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 蓝天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白云直冲云霄,也激 发我的诗兴飞向晴空万里。
思考:这里的白鹤仅仅指白鹤吗?
秋词(其一)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自古逢秋悲寂寥,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总是感叹它的萧条空寂, 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 推开白云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兴飞向晴空万里。
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该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的作
品。永贞元年,唐顺宗即位,任用
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
创 作
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 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 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
背
赐死,刘禹锡被贬。
描绘了一幅与妻子团聚重逢,秉烛长谈,共剪烛花的画面,表 现了诗人此时的孤独、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拓展积累
成语“剪烛西窗”,表思念之情,期待重逢团聚。 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思念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Hale Waihona Puke 秋词(其一)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 冷清萧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天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总是感叹它的萧条空寂, 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等等
披着铁甲的马;冰封的河流
夜将近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
梦见自己跨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跃过冰冻的河 水,驰骋在战场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注意其是爱国诗以及陆 游的生平。
我尽管病卧在孤寂的荒村里,但我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伤, 心里仍然想的是为国家守卫边关。夜将近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风 吹雨打的声音,梦见自己跨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跃过冰冻的河水, 驰骋在战场上。
诗人在这两句中是如何将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的?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 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 达了作者想要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
炼字炼句(赏析)
前三句写梦因,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 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 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 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 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 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 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躺卧不起,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形容老病。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守卫边关。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 汉王朝曾在此屯守。这里指边关。
尽管病卧在孤寂的荒村里,但我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 伤,心里仍然想的是为国家守卫边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深,夜 色将尽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诗
,中国唐朝晚唐时期最出色的诗人,和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人
李”。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
简
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 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用典太多,
3、请写出连续两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