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日期:2008-12-27]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也就是对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是( )。

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2.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B.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C.确定教学目标D.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3.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 )。

A.概括B.系统C.巩固D.评价4.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 )。

A.心智技能B.特殊技能C.元认知D.程序知识A.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B.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在不同学习类型中,也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C.应陈述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变化D.应该简明扼要,可以操作8.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教学制度B.教学设计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9.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这一过程是( )。

A.教学设计B.教学任务分析C教学测量D.教学评价10.下面不属于《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的是( )。

A.印刷材料B.图示媒介C.声音媒介D.电子媒介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aspx二、填空题1.教学设计是指( )及其( )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2.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 )出发,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配等,才能从整体上保证( )的正常运转。

3.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4.(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5.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这六级目标概括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为( );第二个范畴为( )。

6.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 )。

7.( )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

8.确定学生的( )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生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

9.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 )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 )。

15.( )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

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类型。

2.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3.简述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

4.简述教师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5.简述教学模式的涵义与种类。

四、论述题1.试论述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2.请系统论述教学模式中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2.aspx一、选择题1.B解析: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因此,答案为B。

2.C解析: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确定教学目标属于微观教学设计。

因此,答案为C。

3.D解析: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这六级目标概括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为记忆知识。

第二个范畴为领会与运用知识。

因此,答案为D。

4.A解析: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念和命题三个层次;认知策略,即学习策略,也包括元认知策略;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既是概念和命题有效学习的条件,也是概念和命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

这样的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就有了科学依据。

因此,答案为A。

5.D7.A解析: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要求:①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②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③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因此,答案为A。

8.D解析:教材是直接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编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首先要制定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其次要充分反映学习规律,以利各种人才的迅速造就;再次要妥善处理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要求与学习规律的要求,以利提高教学成效;最后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因此,答案为D。

9.B解析: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因此,答案为B。

10.C解析:《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是:①印刷材料;②图示媒介;③照片媒介;④电子媒介。

因此,答案为C。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3.aspx二、填空题1.教学的系统规划;教学方法2.各种人才成长的规律;教学系统3.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4.教学目标12.认知发现;认知结构13.讲授法14.组织者15.教学媒体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4.aspx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类型。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来分,教学设计有以下两种类型:(1)宏观设计宏观的教学设计是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解决教学的总体规划以及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造就各级各类人才的总体规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各种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配(包括课堂教授和实验操作)等,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

(2)微观设计微观的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活动的计划以解决教学的短近期规划问题。

这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进行的,主要包括六个步骤:①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确定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状态。

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

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即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③制定教学程序计划。

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内容,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及传递经验的媒体。

④进行教学活动。

进行教学活动即执行教学程序计划。

⑤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以确切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

⑥对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评价,对教学是否需要继续做出判断。

六个步骤在教学的动态结构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连续步骤。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5.aspx2.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从系统的观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其基本特点和遵循的原则分别为:(1)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①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③努力使设计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南。

④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⑤强调教学的出发点既要考虑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⑥把教学任务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明确无误的、可操作的项目来表示。

⑦重视对教学效果做客观的科学测量,评定效果时还要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况等等。

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察细究。

3.简述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

答:(1)智育目标智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即具有解决问题的本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必须以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认知策略)和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的掌握为前提。

智育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念和命题三个层次,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是概念和命题的教学。

知识的掌握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②认知策略,即学习策略,也包括元认知策略。

③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既是概念和命题有效学习的条件,也是概念和命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

这样的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就有了科学依据。

(2)德育目标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即成为一个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的人。

要培养个体健康的人格,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社会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

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自我意识的培养,包括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和积极控制自我。

②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即培养对待社会和他人的积极态度,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意志行为。

③人际关系的调适,即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环境。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p6.aspx4.简述教师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

教学空间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差距,即改变学生的原有状态,使其向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终末状态变化。

而当教学目标的终末状态确定后,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的确定便成了问题的关键。

起点行为或倾向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的原有基础是新的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的学习的成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