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和曲线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和曲线特征

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 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 上进行探讨。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 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石千峰组(P3q)
厚度一般为250-300米,上部棕红、紫红色、紫灰色泥岩加紫红、暗紫 红、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下部桔红、紫红色、浅灰色不等粒长石砂岩、 底部砾状长石砂岩。
下石盒子每套储盖组合一般都是由总厚度5-35米的一至三个砂层,其上
封盖20-60米左右的泥质岩组成。盒7、盒8砂岩发育,厚度大,泥岩薄。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暗棕色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砂岩;中部为暗棕色、浅灰 色泥岩与灰绿、惠色砂岩互层,下部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 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沉积正旋回-盒5-8,每个旋回一般都是由总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石盒子底界砂体
石盒子组的砂体岩性较纯, 层厚一般在10米以上
山西组(P1s)
一般厚90-120m,该组有湖泊沼泽相、湖成三角洲平原相两大沉积 体系。根据沉积的韵律及岩性组合序列依次分为山1、山2上下两段:
上段山1层厚40-50m,由分流河道相岩屑砂岩与灰绿色泥岩及灰黑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颜色加深,有煤层,炭质泥岩出现气
测基值抬高,电性上表现为高电阻、高伽玛。与上伏地层太原组呈假整 合接触。
山西组底界 山西组然伽玛成中-高值, 电阻率呈高值,井径不规则, 以煤层结束
太原组(P1t)
太原组一般厚60-80m,(2000年,长庆油田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 分的原太2地层划为本1地层。此层的标志层很多,有:东大窑灰岩、七
进入石千峰组后,为大段紫红色泥岩加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泥岩
质纯,色泽鲜艳醒目,以红为主。在电性上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 极为明显,声速曲线在泥岩段呈高峰锯齿状,与上覆刘家沟组在岩电上均形 成鲜明对比。该标志层在全盆地范围内均可对比,为一区域性标志层。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棕色、棕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棕、浅灰色细砂岩;
里沟砂岩、斜道灰岩、毛儿沟灰岩、庙沟灰岩。还有油田现已划分为本1
段的9#煤层、吴家峪灰岩、晋祠砂岩。
长庆石油勘探局根据沉积组合韵律及岩性、电性变化原分为上下两
段:上段太1,为区域海侵形成的含生屑灰岩继海退形成的泥岩及薄煤层,
并且灰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四个次级旋回,层内还有火山灰、玻屑凝灰 岩:下段太2以砂岩为主,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夹有少量灰岩,底部 夹有3-5m的可采煤层,其煤层则是与下伏本溪组分界的标志层。 太1与太2区别是以薄层凝灰岩作太1底,最厚的第一个煤层作太2的顶
与下伏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石千峰底界
Hale Waihona Puke 石千峰组底界自然伽马较低,电阻比 石盒子组高,声波偏低,井径不规则
下石盒子组(P2h)
下石盒子组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总厚120-160m左右, 跟据砂泥岩组成的沉积地层旋回可分为盒5、盒6、盒7、盒8四个岩性段。 层理构造发育,常见的有大型板状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由于物性普遍较好 而成为找气的主要目的层。
马五5层:深灰色泥晶灰岩和深灰色云(化)质泥晶灰岩,夹有薄层
含骨屑泥晶灰岩,偶见泥晶含藻屑球粒灰岩。 马五6层-马五10层主要为粗粉晶白云岩,含有变形蝌蚪状的内碎屑,但这 些地层很少取心,故不赘述。
马五1
岩性:浅灰色、灰色细粉晶云岩、孔洞云岩,深灰色含泥、泥质云岩, 角砾状泥质云岩,黑色含云、云质泥岩及深灰色凝灰质泥岩,白云岩,成 分中白云含量占85-96%,泥质占4-8%,黄铁矿占1-5%。 凝灰质泥岩:成分主要为火山碎屑,次为泥质,易碎,呈鳞片状。 电性及分层依据:进入马五声速平缓,自然伽玛由低变高,岩性为细 粉晶云岩,以高伽玛底分层。进入马五自然伽玛曲线出现两低两高特征,
马五4
岩性:上部为灰色细粉晶云岩,褐灰色角砾状孔洞云岩与灰色角砾状含泥
灰质云岩、含灰泥云岩互层;中、下部为灰色含泥云岩、灰黑色含云含灰 泥岩、灰绿色凝灰质泥岩及灰色膏质云岩。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含量为87-93%,泥质占5-6%,方解石占2-7%。 凝灰质泥岩:细腻、具滑感,易剥落。 膏质云岩:成分中白云石约占75%,膏质与泥质约占25%。 电性:自然伽玛顶部表现为低平,中下部呈锯齿状。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上部为灰、褐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细砂岩;
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色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
是一套海退厚的湖洛相三角洲平原相沉积。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胶结,较致 密-较疏松。泥岩质纯,较硬,具吸水性及可塑性好-差。
电性:电阻率呈高值,井径不规则,声速曲线上部平缓,下部起伏 变化大,呈尖齿状,自然伽玛成中-高值。
中部为棕褐色、棕红色泥岩与浅棕、浅灰、灰白色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浅 灰色细粉砂岩与暗棕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 之,半棱角-次圆状,泥质与铁质胶结,较疏松-致密。泥岩质纯,具吸水 性及可塑性。
地层岩性特征 电性:电阻率为中-高值,井径不规则,自然伽玛曲线高低值变化大,对 砂泥岩分辨明显。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颜色以红为主,电阻明显高于石盒子组。
岩。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含量92-95%,泥质占5-8%。 电性:声速低,自然伽玛表现出低-高-低特征。 分层依据:以自然伽玛第二个低伽玛即云岩低分层。
马五3
岩性:褐灰色云岩、深灰色含泥、泥质云岩与灰黑色含云泥岩互层,底
部角砾发育。 白云岩:成分中白云石约占90%,泥质及方解石约占10%。 电性:声速略有起伏,自然伽玛值普遍偏高。 分层依据:马五3底部角砾发育,岩石颜色较深,以高伽玛底分层。
厚度5-35m的一至三个砂层,其上封盖20-60m座有的泥质岩组成。盒7盒8砂
岩发育,厚度大、泥岩薄,砂岩以浅灰、灰绿色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居 多,中-粗粒-不等粒为主,自上而下由细变粗,由北至南变细,厚度140160m.
电性:电阻率为低值,成小锯齿状,井径不规则,自然伽玛曲县高低 值变化明显。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大段出现,砂岩颜色变浅,电阻率明显低 于山西组。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色泥岩组成:砂层,一般厚度2-10m,主要岩性为灰色或浅灰色中粒岩屑 石英砂岩。
下段山2层以湖沼相煤系地层为主。砂岩加煤线及暗色泥岩,由于 砂岩(北砂沟砂岩)中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炭屑组分,所以易
于与下伏的太原组滨海相纯石英砂岩区别;同时山2电测曲线反映的高
时差、大井径及低密度也与山1的平缓曲线易于划分;与石盒子组相比, 双侧向电阻率值增高,煤层对应,声波曲线呈尖峰状,自然伽玛呈锯齿 状起伏。岩性主要为粗-中粒石英砂岩,厚度5-30米以上。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地质分层 和曲线特征
2015年7月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 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 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
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
部,反映在电测曲线上灰岩及煤层为高阻值。
太原组砂岩极不发育,砂岩层厚2-7m,石英的含量一般均在90%以上。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灰褐、深灰色泥晶灰岩与灰黑色碳质泥岩及煤层互层,底部 夹灰白色粉砂岩。 灰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见少量陆源碎屑,遇盐酸反映剧烈,具 贝壳状断口。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半棱角状,泥质胶结,软疏松。 电性:电阻率自上而下由高变低,井径较规则,声速曲线顶部明显
地层岩性特征 岩性:是在海陆变互频繁背景霞的添平补齐,快速沉积的产物,岩 性较杂,泥岩、石英砂岩、煤层、薄层灰岩、透镜体、铁铝土岩。 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次圆状,泥质胶结,疏松。 泥岩质纯,具吸水性及可塑性差,较硬。 电性:低电阻,自然伽玛高值,井径较规则。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以大段灰黑色泥岩为主,电性上与下伏地 层形成明显分界。与下伏马家沟组地层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细粉晶云岩加薄层泥岩,以第2个高伽玛底分层。进入马自然伽玛
出现低平,岩性为细粉晶云岩及孔洞云岩,以低伽玛低分层。进入马五自 然伽玛出现高-低-高特征,岩性为两层泥岩夹云岩,底部由薄层凝灰质泥
岩,以高伽玛底部凝灰质泥岩分层。
马家沟组
马五2
岩性:褐灰色泥粉晶云岩,深灰色含泥云岩、泥质云岩及角砾状泥质云
电性:声速、自然伽玛曲线呈锯齿状。 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膏岩发育,自然伽玛曲线升高。
谢 谢 大 家
分层依据:顶部为溶孔云岩,底部膏质云岩,以锯齿状伽玛底分界。
马家沟马五41
马五5
岩性:灰黑色灰岩、泥灰岩。
灰岩:成分中方解石约占90%,泥质约占10%,遇酸反应强烈,具泥晶结构。 电性:声速、自然伽玛明显降低,呈平直状。 分层依据:岩性为灰岩,电性平直。
马五5灰岩
马五6
岩性:深灰色泥质云岩与灰色膏质云岩互层。
低于山西组,呈尖峰状,自然伽玛低值。
分层依据:本组地层顶部灰岩为一重要标志,电性特征明显。与下 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太原组灰岩
本溪组(C2b)
本溪组地层厚度10-40m,自东向西超覆于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之上。 岩性复杂,主要为泥质岩夹煤层、生物灰岩、铝土岩等。仅在局部地区 岩奥陶系风化壳古侵蚀低凹带及沟槽沉积各类海退、潮汐砂丘、砂咀、 砂坝,直接覆盖于风化面上,并沿古沟槽分布。本溪组在盆底内根据沉 积序列及岩性电性组合变化规律由上而下可分为本1和本2两段。(2000 年,长庆石油已将长庆石油勘探局划分的原本1、本2地层划为本2地层) 底部本2段为铁铝质泥岩与奥陶系区分,测井曲线呈明显低阻和高自然 伽玛值;上部本1段为一套局部夹生物灰岩及煤线的砂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