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起施行)和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12月21日起施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7年8月25日起施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等有关的规定;结合小浪底引黄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对本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管理的客体包括本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单位、工程材料供应单位、工程设备的制造及供应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管局自身。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条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建管局)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质量管理,预防第一”的总方针。

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必须本着对工程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与措施、严格的质量检查与监督,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条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是:管理先进,质量优良。

具体质量目标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创一流质量管理水平;•单元工程综合优良率(土建)85%以上,机电设备安装95%以上;•建设过程中不发生质量事故;•争创省优工程、大禹奖。

第五条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是:(一)国家及其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现行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文件及其它相关条款。

(二)工程建设中,各方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责任、权限和质量标准履行自己的义务。

合同中有关质量规定不明确时,按监理单位批准的可以参照的国家质量标准执行;当没有相应的可参照的国家质量标准时,按监理单位与有关各方协商并征得建管局同意后所确定的质量标准执行。

第六条小浪底引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即参建各方在各自合同责任范围内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贯穿于工程施工、直至工程项目竣(交)工验收的全过程;要对构成或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工程材料及工程设备(指工程永久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第七条小浪底引黄工程质量管理实行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承包商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各参建单位应采用ISO9001︰2008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五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手段落实、质量管理经费落实。

第八条各参建单位均应执行本办法,履行合同规定,制定与本单位有关的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第九条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是由建管局统一组织和管理下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该组织体系包括了建管局与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及其各层次、各项目的质量管理。

第十条为具体协调、统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建管局成立“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建管局质量管理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全面组织、领导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领导组设组长一人、常务副组长一人、副组长数人和组员若干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管局质量与安全管理科。

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统计工作,完成领导组交办的事项。

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二)制订小浪底引黄工程质量管理、检查、检测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并监督实施;(三)在工程开工前及时办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四)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工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并组织或参与事故的处理工作;(五)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定期上报有关部门。

组织培训质量管理人员。

组织开展工程质量检查活动。

第十一条各参建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并接受领导组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章参建各方职责第十二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由建管局负总责。

各参建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所承担的工作或工程的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建管局职责建管局对工程质量实行总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并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实施办法或细则;(二)明确工程建设质量目标,并督促各参建单位具体落实;(三)检查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四)监督监理、制造、施工、调试等单位组织落实在合同中承诺投入本工程的技术力量、设备和其他资源;(五)做好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工程质量检查、考核和奖惩;(六)组织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积极支持和配合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第十四条监理单位职责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所监理的设计与施工质量负监督与控制责任,对其验收合格项目的监理工作质量负责。

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监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二)按合同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三)协助建管局进行承包商的资质、业绩审查;并对施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四)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审查按合同规定由施工单位完成的设计图纸和文件;(五)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签发经业主批准的设计变更和变更设计;(六)坚持事前检查和全过程控制,对施工重点部位、隐蔽工程及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当发现有质量问题时,有权要求停工或返工;(七)组织和参与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八)负责监督和控制工程质量,定期编写质量报告;向质量与安全管理科报告工程质量情况,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九)组织对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十)建立完善的监理工作资料;(十一)参加招标设计、招标文件的审查,对其中涉及工程质量的问题和合同条款向建管局提出意见;(十二)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十三)审核签发设计单位的施工设计文件(含施工详图等),以及施工所必须遵循的各类质量文件;(十四)组织检查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十五)按合同规定进行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十六)及时组织进行单元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签证与质量评定,按有关规定参加建管局或政府组织的工程验收工作;(十七)支持、参加或配合工程安全鉴定工作。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职责(一)施工单位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或项目法人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签证与验收,不替代或减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应负的责任。

(二)施工单位应认真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责权相称的质量管理机构与质量检测机构;2.按合同规定按时上报施工设计文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3.组织本单位职工(包括临时合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保证施工质量的能力,保证所承包工程项目具有足够数量和相应资质的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经培训的劳务人员;4.按合同规定采购、使用符合合同规定质量标准的工程材料及设备,并按有关规定对进场工程材料及工程设备进行试验检测、验收;5.按有关施工规程规范及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规范施工行为,对施工质量严格管理;6.保证所提交的证明施工质量的试验检测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对其负责;7.按本办法及合同规定,参加工程质量检查签证验收、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工程验收工作,支持和配合工程安全鉴定工作;8.接受监理单位和建管局对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并对其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予以支持和积极配合;9.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0.按本办法规定参加领导组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

第十六条各参建单位都应按合同承诺投入的工程技术力量、设备和人力等资源投入本合同工程并保证施工质量。

第十七条建管局、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行政正职是本单位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单位在工程现场的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总监、总工)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负技术责任。

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各参建单位的行政正职和现场行政负责人,应采取措施保证本单位的质量检测、质量管理与控制部门能独立行使职能。

第十八条各参建单位均应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总结,实行质量月报制度。

工程质量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当月工程项目质量的统计汇总、分析与评价;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发生情况、原因及处理结果,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等。

第五章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与供应的质量管理第十九条主要工程材料及设备由合同规定的单位负责招标采购,选定材料、设备的供货厂家,并负责材料、设备的检验、监造和出厂验收工作,对其质量负责。

工程材料、设备采购要依法订立合同,在合同中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

(一)设备监造工作由建管局委托有关单位。

监造人员应督促制造厂编制规范的《质量控制计划》(QCP)并监督贯彻执行,有权禁止制造厂将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和零部件用于设备制造,有权制止质量不合格或无质量合格证的产品出厂。

监造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领导报告。

(二)根据合同应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在采购前施工承包单位应将拟确定的供应厂家资质证明文件及有关的调查考察报告提交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第二十条重要工程设备(如水泵、机电设备、闸门及启闭机)的出厂验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合同规定严格验收外,还应特别注重设备制造与安装在质量上、技术上、工艺上能够顺利衔接和过渡。

第二十一条建管局或由其授权(或委托)的单位或部门作为采购方,应定期到主要工程材料(水泥、粉煤灰、钢材、爆破材料等)生产厂进行质量检查和产品抽样检测。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责成生产厂限期整改,必要时应中止采购合同。

第二十二条进场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认定及交接(一)工程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按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按批量抽样试验检测,并将试验检测成果及采购单位提交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和其它有关资料报监理单位审查签认。

(二)进场工程设备由建管局组织、施工、监理、设备制造厂、监造单位进行交接验收。

设备交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数量清点、外观检查、必要的检测以及设备制造竣工图纸资料的审核与移交。

采购单位和制造厂在设备移交时必须同时提交符合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并经监造单位审签的设备出厂竣工资料。

设备的交接验收应在合同规定期限内进行。

(三)现场的施工(包括安装)单位应根据设备、材料的数量和保管要求,设立必要的仓库并配备有经验的仓储管理员,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及相应台账。

第二十三条设备的监造、出厂验收、交接验收不减轻、更不替代设备制造厂应负的质量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