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下面给大家分享《陶行知文集》的,欢迎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

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教育要从小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让我们每天留出6个“一分钟”,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尊重和引导,帮助孩子成长。

一、一分钟倾听陶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不要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他还不懂”。

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

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

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懂!二、一分钟示爱陶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

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他。

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

三、一分钟参与陶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

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

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

四、一分钟赞美陶先生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闻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师傅修表。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

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

五、一分钟鼓励陶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陶行知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

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

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一分钟矫正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

在“矫正”中,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

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男孩不敢抬头。

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迟疑的接过糖。

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

”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

”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

天底下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家长,让我们一起坚持每天6个“一分钟”,做孩子最好的老师!最近又一次读了《陶行知文集》,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

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

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

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孩子受益。

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

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渗透陶行知思想,那么会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添色。

拿到《陶行知文集》这两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

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

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刻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当此句跃入眼帘时,我陷入了沉思,思绪也不由千回百转,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脑海中回荡:每当下课后,孩子总爱围在身边,顶着那一张张无与伦比的灿烂笑脸,连太阳都为之失色。

他爱说笑话给你听,希望换得你的一笑;他爱为你捏肩捶背,换得一句轻声的“谢谢”,然后再欢呼雀跃般的回句“不用谢”;他爱兴奋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点滴的成果,希望听到你的一句赞美:“你真是了不起!”;他爱向你报告同学们之间发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赋予他神圣的职责;他爱将自己带来的水果与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爱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着家庭成员最近的动向,以期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

他爱,在他犯了错被批评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泪,再伴上一句深切的忏悔:“老师,我知道错了。

”以期得到你的原谅,然后转身,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每每此时,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们总是埋首于作业堆中,或者在训斥那几个“惯犯”。

所以,当他要说笑话时,一句“下次吧”,冻结了孩子的笑颜;当他给你水果时,你的拒绝接受让他心伤;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

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也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脚步,降低身姿,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也许,学校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读完《陶行知文集》,让我感触最深是陶行知先生的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师爱的无私与伟大。

都说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平常人的付出都为回报,而作为一名教育者,却要用博大的胸怀去爱教育,爱学生。

这种爱不是指只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只爱乖巧听话的学生,只爱漂亮可爱的学生……而是没有界限,没有边际,公平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不以面貌美丑为取舍,不以成绩优劣为基准。

那么,如何“爱”学生呢?我有以下几点浅见:一、宽松学生,把他们当做“孩子”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我们每个教师也希望自己教的学生都能非常优秀,所以当实际教育的效果和预期的有差距时,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每当这个时候,教师轻则批评、打压,重则谩骂甚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更有甚者,直接对其放弃了教育。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犯错的根源,从而多方面解决问题,过后,再让学生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从而改进,或许他们才会真正成长。

二、学会与学生沟通我们眼中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他们,我们看到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从而给出的“定义”和评论并不一定就是准确的。

一次,我们班里一个男生来找我,说班里一个个子比他大好多的男生欺负了他,并且还表示自己学习好,看不起他。

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还刻意委婉的说到班里个子大的同学不能欺负个子小的,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而不是看不起他们。

结果,就在那周的周记上,大个子男生写到:老师,或许你只是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但实际班里有些同学的性格你并不了解。

并且他还写到了和来告状的男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是因为那个男生在班里炫耀买的游戏皮肤,影响到了其他同学,这个男生上前制止,结果还被骂了脏话,所以这个男生才说:破游戏皮肤有啥好,我学习比你好!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我在周记评语里给他道了歉,说自己缺乏调查就妄下定论,是我的错!还有一次,是班里一个男生,上课小组合作学习时他总是不主动,我当堂就批评了他。

后来他也是周记里写到,他不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不愿意讨论问题,而是他左右两边都是女生,并且每次讨论问题,这两个女生就不和他交流,人家两个说去了。

为此,我也很后悔自己盲目的在课堂上伤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自尊!所以说,不要用我们成年人自以为是的理智和成熟去给孩子们下定义,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多听听他们的倾诉,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方可带着他们一起前行。

三、教学生会“学”在课改以前,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现在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教会孩子如何去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