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1.2项目实施主体··1.3项目主管部门··1.4编制依据··1.5项目建设地点··1.6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周期··1.7投资及筹措··1.8效益分析··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章单位状况及建设计划·3.1单位概况··3.2用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3人员编制概况··3.4建设计划··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4.1建设目标··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5.1建设标准及建设规模··5.2场址选择··5.3工程方案··5.4.环保、节能及消劳防··5.4.1 环境保护··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2项目实施初步进度表··第七章项目管理建设与招标··7.1项目管理建设与招标··7.2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8.1投资估算依据··8.2编制方法··8.3投资估算··8.4资金筹措··第九章效益分析··附图:1.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图(规划图)2.建筑物各楼层房间平面图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固原市档案馆1.2项目实施主体:固原市档案局1.3项目主管部门:固原市委办公室1.4编制依据:(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正);1990年11月19日国家档案局令第1号发布,1999年5月5日国务院批准修订,1999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重新发布);2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档案局,2000年6月1日);,2008年7月1日实施);,2008年2月27日);,(档函〔2008〕46号,2008年3月20日);,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007年11月23日);;1.5项目建设地点:固原市社会公共行政中心。
1.6建设目标、规模、内容、性质、周期,馆藏档案数量40万卷以上,完全实现做为固原市安全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信息查阅的法定场所、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平台。
,档案库房建筑面积为3310.72平方米,对外服务用房和办公室用房建筑面积为4054.43平方米,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3730.00平方米,附属用房建筑面积为230平方米。
,政府公共财政投资。
,共计约15个月,其中包括冬季休工期约4个月。
1.7投资及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3197.1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80%,共计2557.68万元,地方自筹20%,共计639.4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精神2.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决议,着力解决落后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2.3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特别是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信息全国共享、便民为民利民的信息平台,促进知识、科技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传播,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4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2.5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档案事业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严重制约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均衡发展。
2.6党中央、国务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委已将档案馆建设列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固原档案馆是固原档案事业的主体,所存各类档案近10万卷(件、册)。
这些档案不仅在本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档案不仅具有地方意义,而且具有国家意义和全局意义。
但是,由于我市属国家老少边穷地区,又属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这影响了我市在各项建设上的地方财政投入,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上的财政投入。
由于档案馆面积狭小,大量已到进馆期限的档案无法及时接收进馆,散存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给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造成隐患。
特别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去年5月1日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将作为各级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场所,承担向社会提供政府公开信息这一新的职能,如果没有符合要求的档案馆舍,其社会服务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加快固原市档案馆馆舍建设刻不容缓。
这主要是因为:1、馆库面积严重不足,大量到期档案无法进馆由于馆库建筑增长幅度大大落后于档案馆藏量增长幅度,造成馆库面积严重不足,截至2000年底止,固原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从1980年的2万卷(册)增加到10万卷(册),增长了五倍多,大大高于馆库建筑增长幅度,若加上到期应进馆而因为库房饱和无法进馆的档案,情况则更为严重,至使大量到期档案无法按时接收进馆。
据统计,目前全市直单位已到期应进馆档案中,尚有近10万卷因库容饱和而未能进馆,而库房面积只有340平方米。
为解决库容紧张难题,市档案馆采取了安装密集架、增加铁箱层次等措施,但大部分档案存放有关单位和部门,设施很简陋,保管条件很差,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安全。
2、现有建筑忽视功能多样化,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需要档案馆是公共文化设施,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应突出档案馆的文化性、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才能担负起“档案保管的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的功能。
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上的制约与影响,我市档案馆在设计功能上均是库房加办公用房的模式,除了保管与查阅,别无其他功能设计。
132即使是保管功能也存在诸多缺陷,在防火、防水、防震、防高温高湿、防光、防尘、防虫、防紫外线、防鼠,防有害气体等方面能力较差,从而使档案的安全保管面临严峻的挑战。
档案馆没有陈列室、展览室,一些必须配套的档案目录室、复印室,接收室,整理室,裱糊室、消毒室、计算机房,冲冼室等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就更谈不上了。
受馆库功能的限制,目前市档案馆仅能应对一般的档案保管和利用,要实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四位一体”功能(即档案安全保管的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非常困难。
3、设施设备简陋,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市县档案馆库设施设备简陋。
现只有十列密集架和几十套铁皮柜。
没有去湿机、空调机、消毒机等设备。
由于缺少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备,未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温湿度严重超标,在高温高湿自然环境下,致使多数馆藏档案资料普遍出现档案纸张老化、变黄发脆、字迹褪变等现象,档案资料遭受虫咬、霉变时有发生,大大缩短了档案寿命,档案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档案,如清代档案、民国档案以及革命历史档案受损严重,濒临损毁。
馆内保存的大量珍贵档案均为纸质载体,且为孤本,直接提供利用一旦受损,损失无法弥补,但因档案复制手段落后,导致档案复制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这些珍贵资料的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4、是整合档案资源,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市档案馆现深居市府大院一角落,环境封闭,功能不全,设施落后,群众查阅档案十分不便。
现馆内办公用房很紧张,没有电脑室、查阅室、洗影室、消毒室、陈列室等十多种业务用房无处落实,加之设施不到位,许多业务工作无法开展,档案馆的“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公开的中心和档案资料信息服务中心”的“四位一体”功能无从体现。
由于档案利用手段单一,无法适应网络社会信息服务的要求,不具备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能力,档案馆面临着自己有信息无法提供、社会有需求无处查找的矛盾局面。
5、是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政务信息公开的需要中央和自治区文明委已将档案馆建设列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档案馆要成为市委、市政府指定的政务信息公开场所”。
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已明确档案馆是政府指定的信息公开场所。
政府信息的接收、加工、鉴定及利用都需要工作场所,但目前市档案馆工作用房本就十分紧张,只有新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章单位状况及建设计划3.1单位概况现有固原市档案馆建于1959年,现面积为600平方米,为2006年固原市委、政府搬迁时迁建的,是中共固原市委、固原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履行接收、整理、保管记录我市历史发展的珍贵档案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我市各项建设事业发展提供档案服务的职责。
目前,馆内保存有10万卷反映固原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系统地记录了固原建置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
这些档案不仅是固原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服务,在提供机关工作查考、领导科学决策和我市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用房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是馆舍条件差,不符合新时期档案馆设计规范的要求。
档案馆馆舍是发挥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保障,也是充分发挥档案部门职能的前提和基础。
但目前我市档案馆馆舍建设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拓展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
馆藏档案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在馆内设立方便利用的阅览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展厅等,严重影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
二是馆藏结构单一,馆藏数量不足,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根基不坚实。
保管的档案以党政机关文书档案为主,占馆藏总量的52%,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政治活动档案资料多,文书档案资料多,一般档案资料多,重复档案资料多;专门档案资料和科技档案资料少,特色档案资料少,其他载体档案资料少,有查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少;利用者需要的多是科技信息、技术动态、经济动态、新产品动态等,而这恰恰是档案馆所没有的信息,造成利用上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