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亡羊补牢教案

幼儿园亡羊补牢教案

幼儿园亡羊补牢教案【篇一:《亡羊补牢》教案】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三斗坪小学李明义教材简析:《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一只羊,原因是他的羊圈破了一个窟窿,街坊邻居劝他修补,可他不听,结果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没听邻居的话,马上把羊圈修补好了。

从此,他再也没丢过一只羊。

这则寓言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设计理念: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明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衔”等字的字形。

2.能力目标:a.运用前面学过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

b.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中的道理。

3.德育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4.情感目标:通过对寓言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对寓言故事感兴趣吗?2.师介绍什么是寓言。

3.今天,我将引领大家走进故事王国,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课件,了解大意。

请小朋友们边听边看边认真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大家再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继续回答: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学完了生字,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养羊人为什么丢养,又为什么补圈?三、精读课文,感悟品味。

1.男女生轮读课文,边读边想:那个人一共丢了几次羊?2.评价读文情况。

3.教师抽生汇报交流。

4.研读第一次丢羊,明晰羊丢失的原因。

(1)想想养羊人为什么丢羊?(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字形理解窟窿的意思。

)(2)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你会怎样做?(3)第一次丢羊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引导学生理解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从哪一句中读懂的?想一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同桌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体会语气。

)(4)你想怎样劝他?(5)他不听街坊劝,结果如何?5.研读第二次丢羊,懂得补圈的必要性。

(1)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3)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四、合理想象,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五、拓展升华,联系实际。

1.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亡羊补牢”的事。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学生举例后师作评价。

六、总结全文,理解题意。

1.理解题意。

“亡”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牢”又是什么意思?2.明白寓意。

“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

3.总结学法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读懂故事,体会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七、作业设计:1.填空。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八、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丢失羊圈(知错就改)【篇二:亡羊补牢教案】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篇三:亡羊补牢教案】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寓言二则》。

3、理解题目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我会读,说说哪个字要注意读音。

窟窿叼劝②出示我会写,说说哪人字要注意写法。

寓言、两则、羊圈、窟窿、叼走、狼狗、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

(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

)3、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2、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汇报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教学多音字:圈。

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4、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5、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6、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给这个句子加上“因为……所以……”再读一次。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学生回答后板书:想已经丢做不修7、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分角色朗读。

8、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板书:结果又少(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五、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板书:赶快堵为什么要用“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板书:后悔(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 如果…就……)(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板书:再没丢六、体会寓意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2、想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板书:未为迟也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亡羊补牢”或“亡羊不补牢”的人或事,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如写作业时,把头埋得低低的,老师提醒后……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七、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作为成语,怎样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八、作业: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谈,如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板书设计:9、寓言两则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教学反思:主要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养羊人错在哪里及认识不补牢的后果,首先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的好处?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想象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揭示的深刻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