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旧条文对照表

新旧条文对照表

1.食品等的一般标准
a.食品(包括进口食品)
1)产品名称
a) ~ d)(省略)
e)产品名称中,不可使用如下等表达。
(1)(省略)
(2)容易与其他种类的食品发生误认·混淆的表达。此种情况下,包括「健康功能食品相关法律」、「畜产品卫生管理法」等其他法律中规定种类的产品。〈后段新设〉
2) ~ 3)(省略)
(c)[表2]的营养素标准值的对应比率(%),采用各营养成分的标识含量来计算营养素标准值的对应比率,然后将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进行标注。但是,含量标为“00g以下”的情况,根据原有实际值计算营养素标准值的对应比率。
(d)(省略)
(e)营养成分于主标识面上进行标注的情况,应根据如下标准使用[图2]标识格式图表进行标注。
〈新设〉
2.(省略)
3.器具或者容器·包装
a.(省略)
b.食品包装用保鲜膜,要有尽量不要与脂肪成分含量高的食品直接接触的标识。
c.聚苯乙烯、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以及尿素树脂材质的器具及容器包装,在进行食品加热·烹饪时,要有请勿置入微波炉内使用的标识。
d.(省略)
第7条(禁止出现容易导致消费者误认·混沌的标识)根据第3条相关规定,对于制造·加工·进口·分售·销售属于标识对象范围内的食品等的经营者,食品的容器·包装等,不得使用如下各项容易导致消费者误认·混沌的标识。
〈新设〉
第3条(标识对象)标识对象食品等如下所示。
1.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
a.根据食品卫生法施行令(以下简称为“令”)第21条第1号相关规定,依法进行食品制造·加工业及根据同条第2号相关规定,依法进行当场销售制造·加工业申请后,进行制造·加工的食品。但是,对于食用冰块的情况,仅限于5千克以下的包装产品。
(c)(省略)
f)营养素标识量和实际测定值的允许误差范围
(1)~(4)(省略)
10)其他标识事项
a) ~ c)(省略)
d)产品中使用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容器或包装纸的包装材质如下所示进行标注。
(1)根据合成树脂材料的材质,可各自分别标识为: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等。
j)不采用小麦、黑麦、大麦的情况下,谷蛋白含量为20mg/kg以下的食品,可标识为无谷蛋白(Gluten
Fre)~ 5)(省略)
6)其他标识事项
a) ~ b)(省略)
c)只有化学合成产品(除以着香为目的进行使用的情况)可以互相混合而成,在食品添加剂中,对于该混合后的化学合成产品进行标注时,要将其名称及含量一并进行标注。天然色素类制剂以及酶或者维他命制剂的情况,则需要标注各自的颜色值和能效。
b.根据令第21条第3号相关规定,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制造业的许可后,进行制造·加工的食品添加剂。
c.~ g.(省略)
2.(省略)
第5条(标识方法)食品等(包括进口的食品等。如下所示)的标识方法如下所示。
1.~ 6.(省略)
〈新设〉
第6条(确保消费者安全的注意事项的标识)根据第3条相关规定,标识对象范围内的食品等制造·加工·进口·分售·销售经营者,为了确保消费者安全,如下各项相应的食品等必须要有注意事项标识。
c)标识单位及1次提供量计算标准
(1)营养成分含量采用1次的提供量、100克(g)、100毫升(ml)或者1个包装的含量值来表示。此种情况下,营养成分的含量单位要与表[2]营养素标准值的营养素单位统一进行标注为7。1次的提供量和总提供量同时进行标注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2)营养成分含量以食品中可食部位为基准进行计算。此种情况下,动物的骨头、植物的种子以及为了维持产品的质量特性而添加的液体等,即通常无法摄取的非可食用部位除外。以可食部分的实际可摄取的量为基准。
(1)~(6)(省略)
(7)食品法典第1.3.食品原材料分类1),2)[(12)其他除外]项对应的原材料中,如果个别原材料的重量比率未达到2%时,可以采用分类名称进行标注。
(8)~(11)(省略)
(12)〈新设〉
8)(省略)
9)营养成分等
a)(省略)
b)标识对象营养成分
(1)~(6)(省略)
(7)除此之外,营养标识或营养强调标识的参考标准[表2]营养素标准值表的营养成分
a.~ e.(省略)
f.关于制造企业对冷冻食品面包类及虾酱类进行解冻、出库的情况,此时,要对食品生产年月日、解冻年月日进行标注,另外作为冷冻食品,要在其流通期限或保质期限内设定解冻,也要将解冻后的流通期限或者保质期限(仅限于虾酱类),以及解冻后的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标注。
〈新设〉
「附表1」
食品等详细标识标准(第9条相关)
1.关于食品添加剂法典中对应的不可用于食品中的合成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要有禁止使用的标识。
2.并非是在制造·加工过程中降低或者除去营养素
的含量,而是原来食品中完全不含该营养素的情况,此时,关于该营养素要有强调标识。
3.(省略)
〈新设〉
第8条(标识事项的适用特例)关于如下各项食品,综合考虑该食品的特性,尽管第4条及第5条有相关规定,也要按如下采用如下所示标识。
f)〈新设〉
c.器具或者容器·包装(包括进口器具或者容器·包装)
1)通用事项
a)对于合成树脂材料的容器·包装,可各自分别标识为: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等。
(3)~(6)(省略)
d)标识方法
(1)通用事项
(a)关于营养成分标识对象范围内食品的热量、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以及钠元素,其名称、含量以及表[表2]营养素标准值的对应比率(%)都要进行标注。但是,热量、糖类、反式脂肪对应的营养素标准值的对应比率标识可除外。
(b)对于营养素含量不存在的情况,(根据营养成分类别具体标识方法相关规定,要求标注为“0”的情况除外)可以不标注该营养素的名称和含量,或者将该营养素含量标注为“无”,再或者用“-”进行标注。
造·加工过程中对相应营养素的含量进行降低或
者除去的情况使用。〈附加内容 删除 2007.10. 19〉
②·③(省 略)
(b)营养素含量强调标识的具体标准
营养成分
强调标识
标识条件
(省略)
膳食纤维
含有
或者
来源
每100g的食品含3g以上,每100kcal的食品含1.5g以上的情况;或者是每1次的提供量占1天营养素标准值的10%以上的情况。
1.当场销售制造·加工业的营业者根据「食品卫生法 实行规则」附表15相关规定,对于销售当场销售制造·加工对象食品的情况,标识事项标在陈列箱或者单独记载在标志牌上进行展示,此时,可省略各个商品类型的标识。〈后段新设〉
2.如下所示各项相应情况下,虽然可以使用贴纸、标签(Label)、吊牌(Tag),但是务必要贴牢以防脱落。
高或者
丰富
是含有或者来源标准的2倍的情况。
蛋白质
含有
或者
来源
每100g的食品占1天营养素标准值的10%以上,每100ml的食品占1天营养素标准值的5%以上,每100kcal食品占1天营养素标准值的5%以上的情况;或者每1次的提供量占1天营养素标准值的10%以上的情况。
高或者
丰富
是含有或者来源标准的2倍的情况。
新·旧条文对照表
现行
修订方案
第2条(定义)本通告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其含义解释如下。
1. ~ 5.(省略)
6.所谓“成分”是指单独添加于产品中的营养素或者非营养素,其作为单一物质参与原材料的构成并含于最终产品之中。
7.“营养素”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成分,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是维持人体健康成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人体缺乏此种物质时,可导致生化变化、生理变化等。
② 维他命和无机物的名称及单位根据[表 2]的营养素标准值表进行标注,低于营养素标准值的2%时,可用“0”进行标注。
③ 未进行营养素标准值设定的脂肪酸类及氨基酸类等,对其进行标注或强调标识时,该营养素名称以及含量都要进行标注。
4关于以婴·幼儿、孕妇·哺乳妇女、患者等特定团体为对象的食品,(a)国内(b)国内或者
a.“营养素含量强调标识”是指:使用营养素的实际含量或者含量多少,使用“无○○”、“低○○”、“高○○”、“○○含量”等标识术语来强调标识营养素的含量。
b.“营养素的比较强调标识”是指:使用表示“营养素”的实际含量或者含量多少的“不够”、“还需”、“强化”、“添加”等标识术来标注与同一类型产品的对比情况。
(a)营养素含量的差异可以通过与其他产品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后的百分率或者绝对值来进行标注。此种情况下,所谓其他产品的标准值,则是以同一产品类型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3个以上的类似产品为对象进行计算而得。
(b)营养素含量的差异,与其他产品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热量、碳水化合物、糖类、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钠元素的含量情况,最少也要有25%以上的差异。钠元素除外的[表2]营养素标准值表中规定的维他命及无机物的情况,最少也要有1天鼓励量的10%以上的差异。
1.食品
a.对于肉类等冷冻食品,要有“本产品为已冷冻食品,解冻后,请勿再次进行冷冻。”等的标识。但是,对于面包类及虾酱类冷冻食品,制造企业
在解冻、出库时,要有“本产品属于冷冻产品解冻后产品,请勿再次进行冷冻。”等的标识。
b.~ l.(省略)
m.咖啡因含量为每1㎖含量为0.15mg以上的液体食品,要有“儿童、产妇、咖啡因过敏者,请小心摄取。”等的标语;以及主标识面必须要有“含高咖啡因”和“总咖啡因含量为OOOmg”的标识。〈后段新设〉
(2)使用复合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标注该复合原材料的名称时,括号内要标上纯净水除外之外用量最多的5种以上的原材料名称或者成分名称。但是,如果复合原材料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在相应食品中可发挥效用的情况,此时也要将该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标注在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