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店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实施意见(讨论稿)

张店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实施意见(讨论稿)

店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实施意见(讨论稿)为深化学校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工作,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服务、指导、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与监督效能,构建有利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涵发展,现就我区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提出如下意见:一、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目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是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过程为对象的评价。

它关注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潜力,注重总结办学经验,诊断发展中的问题,寻求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从而获得增量发展。

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要求充分尊重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在机制,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是以促进学校未来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将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轨道上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创设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支持学校依据涵发展的需求制定发展规划,构建自我评价机制,增强办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发展规划的形成和目标的达成,将成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双向承诺契约。

3、阶段性原则: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以承认和注重学校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基础,评价重点、标准、方法因校而异,引导学校基础阶段目标实现后,向更高阶段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特色。

4、激励性原则: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注重对学校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把督导评价作为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三、成立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秀德副组长:仇传宝王德海董汉龙邹云慧胜华徐继伟成员:局属各科室站负责人及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指导小组组长:仇传宝副组长:徐继伟成员:待聘专、兼职督学及督导室人员四、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指标设计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指标由学校办学的“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组成。

“基础性指标”是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学校的要求而设计的,强调中小学依法办学,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如:“入学率”、“教师资格”、“学生质量”、“财务管理”等基础性指标具有法制性和统一性,通过督导评价督促学校必须达到基础性目标。

“发展性指标”是依据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所确立的关键领域及要素,如“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选择重点发展项目,以形成发展特色,通过督导评价指导学校努力实现选定的发展性目标。

五、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实施步骤1、实施学校安排(7月中旬以前)我区分两批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第一批从二OO 六年七月始,第二批从二OO七年八月始,首批实施学校将通过学校申请,教育局审批来确定。

2、规划制定阶段(8月下旬以前)对学校制订发展性规划进行培训;学校对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进行动员,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自身实际,发动教职工参与制定学校三年规划和分年度的实施计划;指导小组对学校规划进行评审或认证,指导学校修订、完善发展规划。

3、规划实施阶段(分年度实施)学校将三年规划的发展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并落实部门和责任人加以实施,规划实施中允许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发展目标;教育督导部门将建立督学联系制度,加强对学校随访指导。

4、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建立自评领导小组,自上而下组织教工开展自评,搜集信息,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撰写中期自评报告;教育督导部门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掌握与分析信息资料,组织督导队伍对学校实施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中期认定,并对学校进行反馈,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5、终结性评价(规划实施结束)学校规划终结性评价阶段程序同上,教育督导部门撰写督导报告向学校公布评价结果,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学校在综合自我评价和督导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并制订新一轮三年规划。

5、督导结果的运用由督导部门将各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作为学校等级认定、校长任期工作目标考核、师资配置、经费投入、学校干部任免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要求1、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各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积极研究探索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力求全员参与,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2、精心制订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发展背景现状分析,发动教职工共同参与和听取社区、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要素,科学制订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度发展目标,以规划目标来统一教职员工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之中,并经教代会通过后上报。

3、强化规划实施责任制。

学校要以达成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与完善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将任务分解到部门与教师,责任到人,形成部门和教师联动机制,健全学校部管理系统,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过程监控措施,加强部门与个人的自我监控与调节,把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增强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实施能力,提高规划目标的达成度,实现共同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任,要精心谋划校本管理,确保学校发展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4、建立规的学校自评机制。

学校要把自评作为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现代学校建设和校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容,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年度自评和综合自评制度,准确设定自评目标,建立健全自评组织,严格规自评程序,形成学校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互动的监控机制。

学校要注意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每学年结束后,要根据有关数据、材料进行分析、汇总,开展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微调规划目标,实现诊断、整改、提高。

5、重视对规划的指导与过程管理。

局属各科室要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协助每一处学校按规划达成目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发展性督导的研究,建立全面的基础性数据库,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培训、指导,切实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评审与论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汇总与分析学校的年度自评报告,及时掌握学校发展进程,妥然处理好过程性信息采集与终结性督导评价的关系,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督学的专业能力,真正达到指导和服务学校的目的。

6、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目前是针对中、小学设计的,其他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价指标另行制定。

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附:1、店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基础性指标2、店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指标店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基础性指标店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指标第一部分学校综合性发展指标一、学校发展目标1、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体现学校发展的阶段性、递进性及自身特点,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律。

2、学校培养目标符合教育方针,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体现学校育人的特色。

二、师资队伍建设1、形成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用人机制,师资配置合理,适应学校发展要求。

2、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和评估制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3、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创设开放式的校本培训格局。

4、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的工作机制,管理措施具体。

三、教育教学工作1、德育工作(1)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容序列,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

(3)形成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2、学校课程建设(1)课程容具有时代气息,体现学科整合特点,积极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课程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和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自主选择的容和探究的空间。

3、课堂教学(1)开展学法、教法研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健全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

(3)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4、教育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学校自主监控网络,形成监控信息反馈制度,调整及时。

(2)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监控规要求,监控手段合理、多样。

5、学生评价(1)开展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综合评价。

(2)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制度。

四、教育科研1、科研管理(1)建立科研兴校的工作运行机制。

(2)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开展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综合和专项课题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注重科研成果的运用,促进教师、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五、开放办学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2)建立学校、社区双向服务的工作机制。

2、社会的监督和评价(1)建立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机制,社区对学校发展的评估机制。

(2)建立学生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学校发展的制度。

六、校园文化建设(1)师德、校风、教风、学风蓬勃向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和凝聚力,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及进取精神。

(2)文化活动丰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注重师生自主发展、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3)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干群、师生、生生关系。

(4)形成独特的学校个性特色。

七、办学条件改善(1)学校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多渠道筹资,开源节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2)不断提高教育经费和教育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

八、保障机制(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2)管理方式、务实、创新,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落实,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形成现代学校管理特色。

(3)周期性地进行学校综合自评,构建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在机制;广泛获取支持,构建多方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机制。

(4)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体现监控过程的完善性和实效性,反映师生进步与发展的档案质量。

第二部分学校特色发展指标各校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除全面参照综合性发展指标外,要根据各校实际,有重点地选择综合性发展指标的一项或几项,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点指标,重点规划,凸现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