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摘要: 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责,转变与更新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方式。

面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动力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以产业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政府的创建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关键词: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服务一、引言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

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概念产生于90年代末期,是继电子商务后出现的。

电子政务在国外称为电子政府,即Electronic Government。

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价、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1]其核心内容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的含义可从这样三个方面全面理解:第一,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政府担当着管理社会的角色,掌握着80%以上的社会信息,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引导、调解、管理社会资源。

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地运行,并实现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

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已取得显著进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进行了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应用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政府内部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也在不断发展。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办公自动化”阶段“办公自动化”(简称OA),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开展办公自动化的主要阶段。

2、“三金工程”阶段“三金工程”即“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税工程”始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

3、“政府上网工程”阶段“政府上网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1998年4月,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正式亮相。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设立自己的政务网站。

2006年我国网站数量约为70万个,其中政府网站2000多个。

通过“政府上网工程”,政府机关首次大规模地在网上公开可以公开的政务信息,如:政府部门的名称、职能、机构组成、办事章程,之后陆续将一些公开性的政府文件、档案等“贴”在政府网站上。

在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因特网相互联系、左右沟通,上下级之间可以实现部分情况的上传下达。

随着政府网站功能的拓展,一些政府机构将纳税、项目审批等项工作也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大大方便了企业和公民。

[2]4、“三网一库”阶段“三网一库”起步于21世纪初期。

“三网”是指: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又称“内网”),与内网有条件互联、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又称“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

“一库”是指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并已启动并正在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建设“三网一库”旨在实现政府机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的传递,逐步实现网络化协同办公,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最终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

5、综合门户网站阶段综合门户网站,是指可以获得“一站式”服务的网站。

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

它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开始步入综合门户网站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中国近二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高速发展,为发展电子政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有利于自上而下地推行更有效的电子政务改造。

不利因素是:一方面是信息化社会基础相对较差,中国的计算机拥有率,人均上网率,还是一种落后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的规范性、标准化基础差,人为因素很多,这就为信息化改造带来困难。

[3]中国政府发展电子政务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1) 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

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划,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2)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3)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

(4)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5) 电子政务的内容亟需充实。

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

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趋势[4]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5、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四、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从重塑国家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的角度,实现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力和自治能力,从而实现管理的高效。

由于政府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意识形态,以及每时每刻需要应对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都在不停地丰富和发展着,因此,政府必须持续不断的进行职能转变,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快速变化。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出发,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成有所必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内容最终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

[5]从中国实际看,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电子政务有利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减少层级、压缩部门,精简人员,将政府管理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变为网络模式,将政府组织形态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变为水平的网络结构,促使组织扁平化。

推行电子政务,通过构建网络化的信息平台,打通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电子政府实现的组织转型,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有更加激进的改变,它把原来由三个政府部门负责的功能合并到一个部门中去,这一个部门将负责社会安全、健康和家庭服务、就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

这项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儿童成长方面服务的家庭就只需要和一个部门而不是和三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了。

大约有25000名政府雇员将转到这个新的部门中去,以后,这些人员将脱离政府系统。

未来几年内,挪威、葡萄牙等国家,面向民众服务的将只有一个窗口。

(二) 电子政务是改变政府服务模式的有效驱动力。

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责,转变与更新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方式。

面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动力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以产业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政府的创建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