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基本完整复习大纲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基本完整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

1、 信息的定义、特点

自然界和一切人类活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是事物表现的这一种普遍形式。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的现象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传递性:信息的获取依赖于传递。

时效性:信息从产生、出发、接收到进入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共享性:同一内容的信息可同时被多个用户使用。

2、 信息技术的概念、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2.信息传递技术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4.信息施用技术

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在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四种。

4、 进制的转换——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分两种情况进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具体规则如下:

整数部分:除2取余,直到商为0;先取的余数在低位,后取的余数在高位。

小数部分:乘2取整,直到值为0或达到精度要求。先取的整数在高位,后取的整数在低位。

位权法:把二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

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与转换成二进制数相似

5、 ASCII码

ASCII码由7位二进制组成。ASCII码在计算机内存储时占一个字节,最高位为0

包括英文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控制字符以及各种符号等。共有128个编码,每个编码对应7个二进制位,也称7位ASCII码,用一个字节表示

6、 冯·诺依曼原理基本内容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7、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机、内存储器

8、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9、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构成、功能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至少有两个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且它们之间有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求。(通信设备)

两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用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传输介质)

网络中的各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要能相互通信,必须制定相互可确认的规范标准或协议。(网络协议) 功能:数据通信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0、 计算机网络应用

方便的信息检索

现代化的通信方式

办公自动化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企业的信息化

远程教育与E-learning

丰富的娱乐和消遣

军事指挥自动化

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

12、 网络协议的定义、网际协议(IP协议)的特点

网络协议(Protocol)是指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 IP协议的特点

不可靠(unreliable)的数据投递服务。

面向无连接(connectionless)的传输服务。

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投递服务。

13、 网络互连基本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14、 IP地址的定义、组成

IP协议规定的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信息中心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 ,保证每个设备所需的IP地址是全世界唯一的

– IP协议规定,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这32位包括了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

– 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32位的IP地址常记为用点相连的4个十进制数,每个十进制数对应8比特的二进制,称为点分十进制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

– IP地址中每个十进制数小于等于255,表示成w.x.y.z的形式。例如一个B类IP地址:

10000000 00100001 00000100 10000001

记为:128.33.4.129

15、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把网络从逻辑上分成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物理设备。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类型

总线型拓扑(Bus Topology)

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

环型拓扑(Ring Topology)

树型结构(Tree Topology)

网状拓扑

17、 Internet域名的划分情况

18、 电子邮件服务器

邮件服务器是邮件服务系统的核心

主要功能

a) 接收用户送来的邮件,并根据目的地址将其传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

b) 接收从其他邮件服务器发来的邮件,并根据接收地址将其分发到用户邮箱中。

19、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0、 信息检索的方法

检索方法有直接浏览法、常用法、追溯法、综合法。

21、 信息检索评价指标

评价信息检索效果的指标主要有:收录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和输出形式

22、 计算机信息检索基本检索技术、分类

a) 布尔检索及其逻辑组配

布尔逻辑运算符包括逻辑“或(OR、+)”、“与(AND、*)”、和“非(NOT、-)”。

按照检索方式,可以分为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

23、 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步骤

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或总体方案,包括课题分析、检索系统选择、确定检索词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检索式、调整检索方案、获取原始文献。 24、 提高查全率的方法

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

示例: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组织”

增加同义词或近义词

示例:检索“互联网”

截词检索

增加和调整检索途径

25、 提高查准率的方法

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

示例: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组织”

增加同义词或近义词

示例:检索“互联网”

截词检索

增加和调整检索途径

26、 搜索引擎的系统架构

27、 搜索引擎的种类及其代表

按工作方式或者检索机制来划分,搜索引擎主要可分为目录型搜索引擎(雅虎)、索引型搜索引擎(百度)和元搜索引擎(搜魅)三种类型。

28、 数据库中的常见概念

由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组成。

29、 ACCESS为窗体对象三种视图方式

设计视图/数据表视图

30、 筛选和查询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查找符合条件或不符合条件的记录。

不同点:筛选是表对象里的一个子对象,功能只限于表内,而查询则是ACCESS数据库里单独的数据库对象

31、 Access中的基本查询类型

交叉表查询:显示来源于表中某个字段的合计值、计算值、平均值等,并将数据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上部。

参数查询:通过运行查询时的参数定义创建的动态查询结果,可以更多、更方便地查找有用信息。适合于作为窗体或报表的基础。

操作查询:在操作中更改多个记录的查询,可分为四类: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和生成表查询。

SQL查询:使用SQL语句创建的查询。包括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

32、 Access数据库的对象种类

33、 表的创建方式

创建表的方法:使用设计视图、使用数据表向导、使用数据表视图、导入表、链接表、复制表、导出表等

34、 数据模型的概念

35、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36、 关系的基本运算类型

• 1.选择 2.投影3. 联接

37、 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阶段

38、 图形、图像的概念

39、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办公自动化系统/

40、 色彩的概念、描述

41、 色彩的模型

色彩与色彩模型

a) 色彩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色彩模式

RGB模式与CMYK模式

RGB色彩就是常说的“光的三原色”,R代表Red(红色),G代表Green(绿色),B代表Blue(蓝色)

CMYK模型,由三原色变成了四原色

(Cyan青, Magenta洋红, Yellow黄, black 黑)

4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

经过采样、量化、编码三阶段,其根本目的就是离散化。

43、 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AVI格式

MOV\QT格式

MPEG 格式

DAT 格式

RAM/RA格式

ASF格式

44、 计算机中产生声音的两种方法

一是录音、重放,二是声音合成,波形音频采用第一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