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性能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能第四章

第四章缺口试件的力学性能前面介绍的拉伸、压缩、弯曲、扭转乃至硬度试验等静载荷试验方法,都是采用横截面均匀的光滑试样,但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构件,绝大多数都不是截面均匀无变化的的光滑体,往往存在着截面的急剧变化,例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

这种截面变化的部位可以视为缺口(切口)。

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缺口效应”,从而影响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4.1 静载荷作用下的缺口效应一、缺口试样在弹性状态下的局部应力和局部应变1. 应力集中和应变集中一薄板的中心边缘开缺口,并承受拉应力σ作用。

缺口部分不能承受外力,这一部分外力要有缺口截面其他部分材料来的承担,因而缺口根部的应力最大。

或者说,远离缺口处的截面上的力线的分布是均匀的,而在缺口截面上,由于截面突然缩小,力线密度增加,越靠近缺口根部力线越密,出现所谓应力集中的现象。

应力集中程度以应力集中系数表示之:maxmaxltnlnKσσσσ=-缺口截面轴向最大应力-缺口净截面平均轴向应力(名义应力)K t 和材料性质无关,只决定于缺口几何形状(所以又称为几何应力集中因子或弹性应力集中因子)。

例如:12t cK ρ=+圆孔:3t K ≈(无限宽板)应力集中必然导致应变集中,在弹性状态下,有:E σε=则: max max l t n l t n n K K K E Eεσσεεε⋅===⋅=⋅ 即在弹性状态下,应力集中系数和应变集中系数相同。

2. 多轴应力状态由图可见,薄板开有缺口承受拉应力后,缺口根部还出现了横向拉伸应力σx ,它是由材料的横向收缩引起的。

可以设想,加入沿x 方向将薄板分成很多细小的纵向拉伸试样,每一个小试样受拉伸后都能产生自由变形。

根据小试样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所受的纵向拉伸应力σy 大小也不一样,越靠近缺口根部,σy 越大,相应的纵向应变εy 也越大(应力应变集中)。

每一个小试样在产生纵向应变εy 的同时,必然也要产生横向收缩应变εx ,且εx =-νεy 。

如果横向应变能自由进行,则每个小试样必然相互分离开来。

但是,实际上薄板是弹性连续介质,不允许各部分自由收缩变形。

由于这种约束,各个小试样在相邻界面上必然产生横向拉应力σx ,以阻止横向收缩分离。

因此,σx 的出现是金属变形连续性要求的结果。

在缺口截面上σx 的分布是先增后减,这是由于缺口根部金属能自由收缩,所以根部的σx =0。

自缺口根部向内部发展,收缩变形阻力增大,因此σx 逐渐增加。

当增大到一定数值后,随着σy 的不断减小,σx 也随之减小。

(薄板,平面应力,z 向变形自由,σz =0,有单向拉伸状态转变为两向拉伸状态) 如是厚板,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垂直于板厚方向上的收缩变形同样收到约束,σz =ν(σx +σy )。

厚板缺口单向拉伸时,缺口根部为两向拉伸应力状态,缺口内侧为三向拉伸应力状态。

缺口处出现应力集中和多轴拉伸应力状态后,使缺口根部的应力状态柔度因数α降低(<0.5),金属难以产生塑性变形(或者说,要使试样发生屈服,就需要更高的轴向应力,因τmax =(σ1-σ3)/2,σ3↑,要想屈服,必须σ1↑),则:➢ 屈服强度增加(缺口强化)sn sQ σσ=,称为约束系数 ➢ 材料的脆性增加(脆断倾向增加,缺口脆性)此外,在缺口圆柱试样中,切口根部处于两向拉伸应力作用下(σl 、σθ),可知:l t n K σσ=;0r σ=;l t n K θσνσνσ==Mises 等效应力:()1221e t n K σσνν=-+ ()1221e t t nK K σννσ'==-+ 称为复合应力集中因子(≈0.88K t )3. 局部应变速率的增大 试验机夹头移动速率:dl v dt=, 试样应变速率:d dtεε=&, 由dl d lε=可得: d dl v dt ldt lεε===& 可知:试验机的夹头移动速率恒定时,试样应变速率的大小取决于试样的工作长度。

(如l 0为100mm 的试样,v=0.01mm/s ,应变速率ε&为10-4/s ),而对于缺口处相当于l 0=1mm 的试样,应变速率为10-2/s ,换言之,相对于光滑试样而言,即使对于这种不太尖锐的缺口,缺口处的应变速率ε&已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应变速率的急剧增加将带来严重后果(后面讲)。

二、缺口试样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局部应力和局部应变1. 应力重分布对于塑性较好的材料,随外加载荷的增大,从缺口根部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而且塑性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截面上都产生塑性变形,应力将重新分布。

以厚板为例,根据Tresca 屈服准则,金属屈服的条件是σ1-σ3=σs (或σy -σx =σs )。

在缺口根部,σx =0,σy 最大,因此,随着载荷的增加,σy 增加,在缺口根部最先满足屈服条件σy -σx =σs ,首先屈服,产生塑性变形,该处应力σy得到松弛(不考虑硬化,σy =σs ),导致应力峰值向内部移动,峰值之前出现所谓的“塑性区”,峰值成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分界线(在塑性区中,由于的σy 下降,σx 、σz 也随之下降)。

当然,随着峰值的内移,σx ≠0,需要更大的σy 才能保证塑性变形连续进行下去。

随着载荷的增加,塑性变形逐步向内部转移,各应力峰值也逐步向中心移去,直至缺口截面的全面屈服,这时,应力峰值处于试样中心(颈缩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2. 弹塑性条件下的局部应变在绝大多数的零构件的设计中,其名义应力总是低于屈服强度,但由于应力集中,切口根部的局部应力有可能高于屈服强度。

因此,零构件在整体上是弹性的,而在切口根部产生了塑性应变,形成塑性区。

且切口根部局部应变最大。

这里,切口根部局部应力与名义应力之比定义为弹塑性应力集中因子:nK σσσ= 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变集中因子仍以K ε表示之。

根据Neuber 于1961年提出的法则(诺贝尔法则):2t n nK K K σεσεσε=⋅=⋅ (弹性情况:t K K K σε==)则:2..n n t K σεσε⋅=Neuber 关系虽然不能给出缺口顶端一定深度范围内塑性应力、应变的分布,但可求出缺口顶端表面的应力、应变值。

如载荷一定,试样(缺口尺寸)一定,则弹塑性条件下的局部应力和局部应变可以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获得。

也可根据Hollomon 方程求取:n n p K K σεε=≈;n n E σε=;2.n n n E σσε=()121n t n K EK σε+⎡⎤=⎢⎥⎢⎥⎣⎦综上所述,机件上的缺口造成了三向应力应变状态和应力应变集中,使机件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必须采用缺口试样进行静载荷力学性能试验,以确定材料对不同缺口的敏感性。

§4.2 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一、试验方法切口圆柱试样 双切口平板试样切口深度:t切口根部曲率半径:ρ;切口张角:ω偏置5mm二、测试指标1. 切口强度(切口试样的抗拉强度)(缺口强度)max24bnnPdσπ=2. 切口强度比(切口敏感性)(缺口强度比)bnbNSRσσ=若NSR>1.0,表示材料对缺口不敏感,缺口处发生了塑性变形的扩展,比值越大,塑性扩展量越大,脆化倾向越小,称为缺口韧性,若NSR<1.0,表示材料对缺口敏感,缺口处还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就出现低应力脆断,称为缺口脆性。

(缺口形状强烈影响缺口敏感性,为了便于比较,缺口形状和尺寸规定严格,其中ω=45º~60º;ρ=0.1~0.2mm;d n=7~15mm;d n/d0=0.7~0.85;所用光滑试样直径应等于d n)三、断口形貌➢a)脆性金属,随外载荷增加,应力分布不变,但应力值随之增大,平均应力σn尚低时,因应力集中形成的处于缺口根部表面的最大应力σlmax有可能超过材料的断裂抗力,此处萌生裂纹,引起过早的脆性断裂。

NSR<1;➢b)有一定塑性的材料,因外载荷增加,应力峰值σlmax增加(应变硬化),且位置内移,当达到材料的断裂抗力时,在此处启裂(多为微孔聚集型,因有塑性),表现为亚表面存在纤维区。

此时,NSR可以稍低于1,或稍大于1,视塑性区大小而定;➢c)塑性好的材料,随外载荷增加,塑性区可以扩展到试样中心,出现全面屈服,应力峰值σlmax位于试样中心,如缺口较钝(K t较小,<2),则类似于光滑试样出现的颈缩,中心启裂,形成杯锥状断口;如缺口尖锐(K t较大,>6),断裂由塑性应变集中引起,因此,断裂由外向内而完成,形成环心圆的纤维层断口。

两种情况均有NSR>1。

(注意:不能把NSR>1误认为缺口使材料得到了强化,似乎缺口的存在是一件好事,实际材料并非得到强化,而是缺口几何的存在造成多轴应力状态阻止了塑性变形的发展,阻止了颈缩和载荷下降,使得缺口试样的缺口强度σbn 接近了材料的实际断裂抗力S k(σf))§4.3 切口强度的估算及切口敏感性再评价一、切口强度的估算1. 基本假设含缺口的构件的断裂可能包含三个阶段:①裂纹在缺口根部起始;②裂纹的亚临界扩展,裂纹由初始尺寸扩展到临界尺寸(a c);③当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时,即当a=a c 时,缺口试件最终断裂。

裂纹在切口根部形成,可以假定是由切口根部材料的材料元的断裂引起的。

裂纹起始后的尺寸a近似地等于切口深度(a n)加起始裂纹尺寸a i,通常a n>>a i,因此有a=a n+a i≈a n。

假设裂纹在根部形成后,其长度立即达到临界裂纹长度,则切口试件将在不发生亚临界裂纹扩展的条件下断裂,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应力近似地等于切口试件的断裂应力,即切口强度。

2. 脆性材料的切口强度脆性材料在发生塑性屈服之前发生断裂,其断裂遵循正应力断裂准则。

但局部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σf 时,缺口根部材料元发生断裂而形成裂纹,有切口根部形成应力:t ni f ni f t K K σσσσ=⇒=根据上述假设,有切口强度:bn ni f t b t K K σσσσ===3. 高塑性材料的切口强度高塑性材料遵循正应变断裂准则。

当局部应变达到材料的断裂延性εf 时,缺口根部材料元发生断裂而形成裂纹,在薄板(平面应力)条件下(缺口根部表面为单向拉伸应力状态),根据前述可得:()121n t n f K EK σεε+⎡⎤==⎢⎥⎢⎥⎣⎦→t ni K σ=ni t σ=在厚板(平面应变)条件下,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延性值要发生变化:()**1.05~1.070.30f f f f σσεε==且应力集中因子应以复合应力集中因子(0.88K t )代入:从而得到:ni t σ=统一为:1.00.64ni t σαα⎧==⎨⎩平面应力平面应变 由上述假设,得切口强度:1.00.64bn tσαα⎧==⎨⎩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因平面应力条件下,裂纹的亚临界扩展不可忽略,因此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的切口强度的估算值略低于实测值,或者说,应是实测值的下界)4. 低塑性材料的切口强度低塑性材料,即使是薄板,由于沿厚度方向的应力σz 无法通过塑性变形而得到释放,因此,其切口根部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α=0.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