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月相一、月球1、概况:万籁俱寂(基本无大气,所以声音无法传播);漆黑的白天(没有光的散射);昼夜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自转周期为天);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2、月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环形山密布。
环形山成因:一、可能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一般观点)二、也有可能是早期火山爆发形成的。
3、公转轨道形状:椭圆。
4、周期(自转、公转):1、恒星月:日(真正周期)2、朔望月:天(圆缺周期)5、特殊情况:同步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
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半个月球(月球正面)。
例1、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A.几乎没有大气的作用B.直接绕地球公转C.日、月距离变化大D.月表物质比热小例2、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例3、月面表面有许多大小大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A.天体撞击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火山喷发例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沉寂B.有既保温又隔热的宇航服,月面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并不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C.穿着沉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举步维艰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很小二、月相: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自身不发光;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
4、朔望月:天,是圆缺周期。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阴历来自于朔望月,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农历(24节气)。
例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例2、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例3、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例4、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例5、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例6、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例7、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A.晨线上B.昏线上C.晨昏线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例8、诗句“月落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的月相是A、新月B、满月C、上弦月D、下弦月例9、当地球上的人们能看到西部半个月面时,这个月相称为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例10、从农历初七到二十二,月相变化情况是A、月面面积由小→大→小B、月面面积由大→小→大C、月亮都与太阳一起升落D、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例11、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注意:“农历”节日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清明节是阳历的每年4月5日左右,国庆节等都是阳历的)填写下表中我国节日的农历日期,并将下列月相前的字母填入表中相应空格。
A新月到上弦月之间(上蛾眉)B上弦月到满月之间(上凸月)C满月D 新月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农历日期月相补充:古诗中的月相A、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蛾眉月(即农历农历二十四~月末的月相)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新月)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蛾眉月)E、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满月)F、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弦月)三、日食与月食:日食现象的形成原理、过程与发生条件;月食现象的形成原理、过程与发生条件;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但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日、地、月三者夹角)使得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次新月、满月都发生。
只有当日、地、月三者真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日食1.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2.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每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且三个天体成一直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造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即“远地点”),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亮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而身处半影区的观测者会看到日偏食。
3.日食发生在什么时候?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即新月出现时)。
4、日全食过程日食总是在太阳西侧开始,最后在太阳东侧结束。
一次完整的日全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
(见选修34页)了解:日食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最少2次。
但月影扫在地球上的范围较窄,所以每次能观测到日食的地区很有限。
对于地球某一固定地点而言,平均每3年看到一次日偏食,平均每300年看到一次日全食。
二、月食1.月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没有月环食)(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月面是古铜色的,这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时,一部分红光被大气折射到月面上而形成的);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由于月球公转轨道和地球公转轨道有约 5的夹角,在大多数月份中,月球会运行到地球阴影附近,但不完全进入,所以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
4.日食发生在什么时候?月食发生在农历月的满月(十五、十六)。
5.月全食的形成过程:一次完整的月全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
(见选修36页)了解:月食一年中可能一次都没有,也可能多达三次。
但是与日食相比,能观测到月食的机会却较多。
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而日食只有月影扫过的地球上的狭窄地带的人们才可以看到。
注意:月食:地球上只有位于夜晚的地方(即夜半球)才可以看到,而且是同时看到的,因为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肯定只有1个确定的时间!(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并非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日食,是由于月球影子自西向东扫过地球,因为先经过西部,所以西边地点比东边地点先看到.且只是月影扫过的地球上的狭窄地带的人们才可以看到,并非昼半球。
思考:假如月球是透明的,肯定不会出现______现象,而______现象还是会发生的。
(填“日食”或“月食”)例1、在下列的节日中,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 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A.大年初一B.五月初五端午节C.八月十五中秋节D.九月初九重阳节例2、.日食和月食开始的正确方位是( )A.日食开始于日轮的西缘,月食开始于月轮的东缘B.日食开始于日轮的东缘,月食开始于月轮的西缘C.日食、月食都开始于日轮和月轮的西缘D.日食、月食都开始于日轮和月轮的东缘例3、如右图,正确反映一次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①②③④A. 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③④②①例4、如右图,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四、月球与潮汐:潮汐的形成原因、周期、月球和太阳引潮力的差异、大潮和小潮1、潮和汐的区别2、潮汐产生原因:引潮力(太阳和月球产生的,以月球引潮力为主);3、周期: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4、大潮一般发生在朔(初一)或望(十五、六);小潮一般发生在上弦月(初七、初八—)或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5、潮汐作用:①加剧海岸侵蚀;②顶托河水入海;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6、潮汐利用:①捕鱼、晒盐;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③利用潮汐发电;④海洋运输业。
例5、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课后练习:1、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球慢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2、下面四种月相中只有在傍晚才能观察到的是A B C D3、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B.适逢满月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4、读图5—4,回答:图5—4(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其原因为。
(3)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其月相为月,位于D点时,其月相为月。
(4)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 和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制订的。
高考真题:2010年:1、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013.2。
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 天。
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