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PT[详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PT[详细]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层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高层结构设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高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概念设计 结构计算 构造设计
高层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水平荷载是主要的作用因素。 •侧移验算不可忽视。 •竖向荷载中恒载所占的比重较大。 •结构选型与布置是否合理,对建筑物的
心板。
跨度一般不超过7 m。 空心平板:板厚30cm至40cm,内埋大孔空心管。 高跨比 二十分之一至三十分之一。
5、预应力平板 (1)预应力空心板 (2)预应力大楼板 (3)预应力叠合板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板 6、组合式楼盖 (1)压型钢板—砼楼板 (2)钢梁—砼板组合楼盖 (3)网架楼盖
扭转不规则
平面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楼板局部不连续 注意:剪力墙的布置、填充墙的布置、楼电梯间 的布置。
(三)竖向结构布置要点 1 高宽比的控制。 2 竖向体型应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
外挑和内收。 侧向刚度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楼层承载力突变
书上p252图8-3 3 竖向结构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4段,每次尺寸
结构自重大,吸收地震能量大;
施工较麻烦,造价较高。
适用:140m以内的高层住宅和高层旅馆
弯曲型
变形呈现弯曲型特点:相对位移下部小,上部大。
凸向与水平荷载指向相反。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框筒、实腹筒、桁架筒) 筒中筒结构、成束筒、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 特点:空间结构,刚度很大,受力好。 适用:超高层建筑。
巨型结构体系
主框架 次框架 3
次框架 2 次框架 1
巨形框架结构
巨型框架、巨型桁架、悬挂结构、脊骨结构等。
巨型结构特点:分两级,第二级为一般框架,只承 受竖向荷载,并将其传递给第一级 结构。第一级结构承受全部水平荷 载和竖向荷载。 巨型结构适用:超高层建筑。
(三)水平承重结构型式及选择 1、普通肋形楼盖 特点:板薄,砼用量少,自重轻,施工方便, 较经济。但板底不平,可能影响美观和使用。 类型:单向板肋形楼盖
•结构上受力可靠,变形小。
•妥善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影 响。
•施工简便。 •经济合理
(二)平面布置要点 •简单、规则、均匀、对称。 •承重结构应双向布置,偏心小,构件类型少。 •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应满足要求,凹角宜采用加 强措施。 •受力好,施工简便,造价省。
平面尺寸限值参书上P249表8-2
特点: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
施工简便; 较经济;抗侧刚度小,侧移大;
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 适用:60m及以下建筑。
剪切型
变形呈现剪切型特点:相对位移下部大,上部小。 凸向与水平荷载指向一致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能有效抵抗水平荷载的墙体。
特点:抗侧刚度大,侧移小;室内墙面平整;
平面布置不灵活;
3、防震缝 地震区为防止房屋与房屋或结构单元与结构单元地震时 相互碰撞而设。 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应在相应位置处加强构造和连接。 防震缝应尽可能与温度缝、沉降缝重合。 特别注意保证防震缝的宽度。最小宽度为70mm。 当前的趋势是: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不设或少设缝。
(四) 基础型式及选择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且基础埋深符合H/12(天然 地基)、H/15(桩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柱下独立基础 适用: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当地基为岩石时,可采用地锚将基础锚固在岩石上, 锚入长度≥ 40d。
2、交叉梁基础 双向为条形基础。
适用: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 架—剪力墙结构。
减少不宜太大,且强度改变与尺寸改变错开 楼层布置。 4 基础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5 宜设地下室。
(四) 变形缝设置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
1、伸缩缝 为防止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导致房屋开裂而设。
伸缩缝只设在上部结构基础不设。
伸缩缝处宜做双柱或双墙,伸缩缝最小宽度为50mm。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参书上P16表2.8 不设或增加伸缩缝间距的措施:
基础体系:将竖向荷载传给地基;承受水平作用力, 并传给基础;限制整个结构的沉降。
(一)高层结构的选型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 •尽可能地与建筑型式相一致 •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安全和可靠性。 •施工简便。 •经济合理。
(二) 竖向承重结构的型式及使用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柱构件通过结点连接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 框架结构体系
双向板肋形楼盖 井式楼盖 单向板比双向板经济,但梁多。 2、密肋楼盖 用于跨度大而层高受限制的情况。 肋距1.0-1.5m,一般用1.2m 较经济。 非预应力的跨度一般不大于9m。 预应力的跨度一般不大于12m。
3、无梁楼盖(框架结构中) 用于荷载较大而层高受限制的情况。
非预应力的跨度不大于6m。 预应力的跨度不大于9m。 4、非预应力平板(剪力墙、筒体结构中) 优点:降低建筑层高,板底平整,分为实心和空
•提高纵向构件配筋率。 •顶部采取保温、隔热和通风措施。 •降低顶部结构刚度。 •掺膨胀剂。 •留后浇带。30m~40m设一道宽800~1000mm钢筋混凝 土后浇带,一个月以后浇。设在受力小的部位。
2、沉降缝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或房屋层数和高度相差很大引起房 屋开裂而设。 沉降缝不但上部结构要断开,基础也要断开。 不设沉降缝的措施: •采用端承桩等刚度很大的基础。 •主楼与裙房用不同形式的基础。 •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预留沉降差。
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取决定性作用。
HN M △
二、高层结构的选型
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力 途径及构建组成方式。
基本水平体系:在竖向,承受竖向荷载,并传给竖 向体系;在水平向,起隔板和支撑竖向构件的作用。
基本竖向体系:在竖向,承受水平体系传来的荷载, 并传给基础;在水平向,抵抗水平作用,并传给基 础。
3、片筏基础 适用: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用。
4、箱形基础 适用;层数较多、土质较弱的高层建筑。
5。桩基础 适用:地基持力层较深时采用。
6。复合基础 适用:层数较多或土质较弱时采用。
三、高层结构的布置
(一)结构布置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并尽可能地与建筑的平、立、 剖面划分相一致。
•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使水、暖、电各专业 的工作能有效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