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概述与进展
加速器治疗恶性肿瘤
模拟定位机应用 + 1980’s MRI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放疗
放疗计划系统(TPS)应用 + 1990’s 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
CT模拟机
放射治疗设备
深部X线治疗机
钴-60治疗机
放射治疗设备
直线加速器
后装治疗机
放射治疗的辅助设备
治疗计划系统(TPS) +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剂量分布的计算机系
WHO2002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 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 18%,化疗治愈5%。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放射治疗发展历史 放射治疗设备 放射物理 放射生物 放射治疗临床 IMRT和IGRT 放射治疗进展
放射治疗发展历史
1895年 伦琴 发现 X 射线
引导图像类型 4D 图像
Brain-lab 的Norvalis立体定向放疗系统 Accuray 的CyberKnife 立体定向放疗系统
这两种设备均安装了两对kV 级X 线球管和射线探测 器阵列,两对装置轴线正交,相对水平方向倾斜45°
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
IGRT应用 (在线校位)
获取3D计划影像
采用螺旋CT技术 • 锥形束 CT 医科达的Synergy 、西门子的Artiste 、
瓦里安的Trilogy 系列加速器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引导图像类型 3D CT图像 获取CT图像方法:
KV锥形束CT 医科达 synergy
KV、MV成角90度 获得3D容积图像 静态、动态EPID、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姑息性放疗:一般分期较晚(有转移), 病人健康状况差,对放射线抗拒等,通过 放疗缓解由肿瘤引起的局部症状,如癌性 疼痛、出血、压迫或侵犯引起的梗阻 。
首选放疗 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 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上 段食道癌等
次选放疗或配合其它治疗 颅内肿瘤,上 颌窦癌,下咽癌,肺癌,下段食道癌, 胸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淋 巴瘤等
外线,或埋在患者体内的电磁波转发装置发出的电 磁波等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引导图像类型 2D 平片 • 传统胶片 拍摄正侧位或射野形状胶片,与计划
影像比较,查每次摆位;当误差大于允许值时, 通过移床予以校正,然后再做治疗 •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引导图像类型 3D CT图像 获取CT图像方法: • 同轨 西门子Primatom采用 CT-on-rail 技术 • 断层治疗的直接CT获取 Tomotherapy HiArt 系统
• 利用这些图像和(或 )信号,引导此次治疗和(或) 后续分次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校正患者摆位
调整治疗计划
引导射线束照射
最终目的
引导放射线准确的按计划设计投照到肿瘤靶区
IGRT系统流程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引导图像类型
• 二维 X射线透视图像或三维重建图像, • 有时间标记的四维图像 • 超声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图像 • 其他信号 可以是体表红外线反射装置反射的红
开始精确治疗
病人摆位
修正位置
获取治疗体位影像
与计划图像比较匹配
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
IGRT应用(自适应放疗)
每个分次治疗时获取图像
测量每次摆位误差 根据最初(5~9 次) 误差预 测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 调整PTV 和CTV 的间距
修改治疗计划 继续治疗
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
IGRT应用(呼吸门控技术)
• 加快计划设计的速度,降低剂量优化设计的复杂 性。
• 调整最佳治疗计划使之符合实际剂量投射技术的 要求,满足各种硬件条件的限制。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的实施方法: • 静态调强
- 在叶片、机架、治疗床运动时不出束 - 较慢,较简单 • 动态调强 - 在叶片、机架、治疗床运动时要出束 - 较快,较灵活,较复杂
X线治疗机:X线 直线加速器:电子线,X线 重粒子加速器:质子,中子,负π介子和
碳,氧等重粒子
电离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γ射线 + 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 + 对电子效应
电子线 • 电离 • 激发 • 轫致辐射
电离射线的吸收剂量
+ Gy(格雷,Gray) + 1 Gy=100cGy=1J/Kg
临床适应症
• 肿瘤局部控制失败占主要的癌瘤 • 因肿瘤局部控制失败导致远地转移的癌瘤 • 解剖结构复杂、形状比较复杂,特别是凹
形靶区;或多靶点的肿瘤的治疗 • 常规放疗疗效很好,希望进一步减少放射
并发症和改进患者疗后的生存质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定义 图像引导放疗(IGRT)是指通过放疗前以加 速器自带的CT进行扫描,采集并重建三维图 像,与治疗计划图像配准后再实施治疗。
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
优点:大部分肿瘤已被切除,有手术及病理指 导放射治疗,有利于放射治疗的控制。
缺点:损伤了血运可能造成残存的癌细胞乏氧而 不敏感。
手术切除不彻底的病例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可 降低局部复发。疗效较肯定的报告为乳腺癌、肺 癌、卵巢癌Ⅱ期、脑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等。
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
目前应用广泛,如肺癌、食管癌、头颈部鳞癌、直肠 癌、宫颈癌等。 包括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交替治疗等。 优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减少远处转移,器官结构 和功能的保存。 缺点:增加全身或局部毒性。
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先手术,手术失败 后则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失败后化疗,而 是要组织相关科室的人员共同制订目的明 确、有根据、有计划且合理的综合治疗方 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调强适形放疗
适形放射治疗的分类:
经典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调强适形放疗
概念: 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能够将高剂量
放射治疗计划类似 • 治疗的机器跳数减少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适应症
• 绝大多数传统调强技术能治疗的病种, VMAT同样也均能实现。 • 已有多篇文献成功报道了 头颈部癌,前列腺癌,直 肠癌,宫颈癌,肺癌,椎 体转移癌,多发脑转移癌 等。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定义 • 螺旋断层放疗 (TomoTherapy) 通过开关方式调制扇形束来 进行调强(IMRT)治疗, 该放疗系统像螺旋CT一样, 在机架和床的联动过程中用 螺旋断层方式进行放射 治疗。
统帮助比较、确定合理的放疗计划 + 逆向计划系统可以按照给定条件优化放疗
计划
放射治疗的辅助设备
模拟机: + 能重复治疗机的所有运动,并模拟治疗机
几何条件的X线透视装置 + 在模拟的治疗条件下,确定照射范围 + 可摄片留作资料 + CT模拟机可三维重建患者结构,并确定照
射野
放射物理学
射线的种类: 同位素:天然的,如镭226 人工的,如钴60 ,铱192
姑息性放疗 止痛:有效率80%以上;减 轻压迫:颅内高压,脊髓截瘫,上腔静 脉综合症;止血:鼻咽癌,宫颈癌等
放疗与其他治疗的综合治疗
(一)、术前放疗 优点:(1)照射后使肿瘤缩小,从而提高手
术切除率,(2)减少手术野内癌细胞的污染, 从而减少手术区癌细胞种植,降低癌细胞的生命 力,从而可能减少播散。
• 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非 小细胞肺癌
• 低度敏感:大部分脑瘤、软组织肿瘤、骨 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放射治疗总体原则:
尽量提高肿瘤区剂量, 同时尽量降低正常组 织受照剂量。达到杀 灭肿瘤,又不严重损 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的目的。
放射治疗方式
+ 外照射(远距离):源位于体外的一定距 离,集中照射某一处组织,是最常用的方 式。
1901年荣获首届Nobel物理学奖
放射治疗发展历史
1896年 贝克雷尔发现铀的放射性
放射治疗发展历史
1896年 居里夫妇发现镭
1903 年 Nobel物理学奖 1911年 Nobel化学奖
+ 1896年 第一例放射治疗 + 1920’s x线治疗喉癌 镭治疗宫颈癌 + 1930’s Courtard 建立了分次放疗的方法 + 1950’s 钴-60治疗恶性肿瘤 + 1970’s CT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呼吸运动
肿瘤控
制率下 降
脱靶
肺部靶 组织位
移
放疗并 发症增
加
正常组 织损伤 增加
扩大 照射 区
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
自主屏气
主动
腹部压块 bodyfix
被动
暂停/减 小呼吸
运动幅 度
呼吸运动
照射野 跟随运
动
体外标记 体内标记
动态监 测呼吸
加速器 响应
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 •螺旋断层放疗(Tomo Therapy) •自适应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SRT) •重粒子放疗
7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定义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VMAT)是指通过一种 新的剂量传输方法完成一 个弧或多个弧的机架旋转 来实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在加速器传输剂量的同时 机架旋转角度、输出剂量 率、多叶准直器叶片的运 动位置均在连续不断地改 变。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特点 • 与传统调强放射治疗 相比,治疗时间明显 缩短 • 剂量分布与传统调强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Therapy)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治疗癌症的 CT 机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特点 • 将直线加速器和螺旋CT整合 • 每日兆伏级CT图像,可观察剂量分布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