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七章)
30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 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 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国 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 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GDP=Y=C+S • AD =C+I
41
一、投资的决定
年利率 投资量 i[%] Q[万元 ] 1% 3 2% 3 3% 3 4% 2 5% 2 6% 2 7% 2 8% 1 9% 1 10% 1 11% 1 12% 0
厂商的投资需求曲线 14% 12% 10% 8% 6% 4% 2% 0% 0 0.5 1 1.5 2 2.5 3 3.5 投资量Q[万元]
AE
[C+I]
Y=AE
AE [C+I] C
E
I
0
45
。
Y0
Y
AE
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E1 E0 Y=AE AE1
AE0
AE2
E2
45
。
0
Y2
Y0
Y1
Y
AE
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AE E1 E0 AE1 AE0
E2
AE2 “节约悖论”
45
。
0
Y2 Y0
Y1
Y
(三)乘数理论 • 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 入增加的倍数。
31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AE-NI模型
•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 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 C=+Y • ∴ AE = C + I = ( + I )+ Y
总支出
自 发 总支出 引 致 总支出
∵ Y=C + I(收入恒等式) C=+Y(消费函数) ∴ Y=( + I ) + Y Y- Y=+ I + I Y= 1-
14
(四)均衡产出的决定
• 基本结论: •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 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 想购买的商品。 • 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 经济达到均衡水平。
15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决定理论
• • • •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也就是说,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 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 存货投资等于零。
26
S
线性储蓄函数
S =- + (1-) Y
0 -
Y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S = Y • APC+APS=1 • MPC+MPS=1
28
CS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Y=C+S
C=C(Y) S=S(Y)
。 45
0
-
Y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AE-NI模型 • (三)乘数理论
47
(二)货币需求动机
• • • • • • ①交易动机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②预防动机 ——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③投机动机 ——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48
(三)流动偏好陷阱
• 流动偏好 •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 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 流动性陷阱 •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 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 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 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 会再下降。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Y t-1
8000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 8336 8369 8395 8416 8433 8446 8457 8466 8473 8478 8482 8486 8489 8491 849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It
6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y r% r%
i
投资需求函数 产品市场均衡i(r)
= y - c(y) i= i(r)
y
i
三、利率的决定
• • • • •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二)货币需求动机 (三)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五)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46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率是由投资与储蓄决 定的。 •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 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 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而需要分析的主 要是货币的需求。
(二)均衡产出概念
• 均衡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 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 ,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 •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 要有的支出。
6
注意以下几个概念
• • • • • •
Y是什么? AE是什么? AD是什么? Y——总产出或总收入 AE——总支出 (Aggregate Expenditures ) AD——总需求 ( Aggregate Demand )
+ ⊿Y ⊿ (+I) =⊿Y- ⊿Y 1 ⊿Y= ⊿ (+I) 1- ⊿Y 1 = K[ 乘数 ] = 1 - ⊿(+I) 1 1 K= 1-MPC = MPS
1 1 1 1 1
⊿Y= ⊿AE= ⊿ (+I)
例:乘数 Yt= +It+ Yt-1
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7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 1.消费函数 • 2.消费倾向
18
1.消费函数
•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递增函数:C= + Y [>0, >0] • (1)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 (2)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 费。 • —自发消费(常数); •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B
C D E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0000
10850 11600 12200
890
850 750 600
0.89
0.85 0.75 0.64
1.00
0.98 0.97 0.94
F
G
14000
15000
12830
13360
570
530
0.59
0.53
0.92
0.89
22
家庭消费函数(固定MPC)
3
一、均衡产出
• • • •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二)均衡产出概念 (三)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四)均衡产出的决定
4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的基本假设: • 1.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 2.假设不论需求量怎样变化,市场均能以不变 的价格提供相应的需求量; • 3.假设企业没有折旧和未分配利润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节 IS-LM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本章问题——国家经济增长由什么决定?
• 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发达 ,有的国家经济落后?决 定因素是什么?
2
第一节 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23
∆C
MPC
APC 1.01 0.996 0.983 0.972 0.962 0.954 0.947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 1.储蓄函数 • 2.储蓄倾向
24
1.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 存关系。 • 递增函数: S=S(Y)
25
2.储蓄倾向
• (1)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在总收入中 所占比例。 • APS=S/Y • (2)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 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 MPS=ΔS/ΔY
43
IS曲线 • ——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 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r ∵利息率与投资反方 向变动; 投资与总需求同方 向变动;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同方向变动;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反方向变动。
IS
0
Y
s
储蓄函数s= y - c(y)
s
均衡条件i=s
IS 曲 线 的 推 导 图 示
。 45
0 100 Y
AE Y–AE=UI(非计划存货) UI>0 AE
100 UI<0
E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