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空灭菌器验证

真空灭菌器验证

微生物室XG1.DWE-0.6B型机动门
真空灭菌器验证报告
1目的 (3)
2概述 (3)
3 验证用仪器和试剂 (3)
4 验证步骤 (4)
4.1 热电偶校验 (4)
4.2 衣物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 (4)
4.3 液体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 (5)
4.4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5)
5 结果 (5)
5.1 热电偶前校验结果 (6)
5.2 衣物程序满载试验结果 (6)
5.3 液体程序满载试验结果 (6)
5.4 热电偶后校验结果 (6)
5.5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结果 (7)
6 评价与建议 (8)
附件一:热电偶前校验报告
附件二:热电偶后校验报告
附件三~五:无菌衣灭菌满载热渗透试验数据记录及温度-时间曲线
附件六~八:培养基灭菌满载热渗透试验数据记录及温度-时间曲线
附件九:满载热渗透试验时灭菌器数据记录
1 目的
通过满载热渗透和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认灭菌程序运行时,该灭菌器内温度分布均匀,其最低杀灭率F0达到规定要求;灭菌效果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微生物室培养基、器具、无菌衣等的灭菌目的。

2 概述
本设备由主体、密封门、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主体采用双层结构,内壳采用防腐蚀性能优良的进口不锈钢经磨光、钝化处理;外壳采用Q235—B碳钢板。

密封门采用电动升降、气压密封结构,并设有安全连锁装置。

本设备采用机械强制脉动真空、加压蒸汽灭菌,灭菌完成后抽真空干燥,集灭菌与干燥于一体。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程序控制,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易于操作。

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方式。

该机动门真空灭菌器主要用于微生物室无菌衣、培养基、蛋白胨、器具等灭菌之需要。

本验证是该蒸汽灭菌器正常运行一年后进行的再验证。

3 验证用仪器和试剂
3.1 验证仪:
型号:validator2000(3.0版)编号:0605001
制造厂商:美国GE(Kaye)公司SIMs编号:0507063
3.2 智能探头(IRTD):
型号:M2801/IRTD-400 编号:70408
校正日期:2009年10月29日有效日期:一年
3.3 热电偶:
型号:TIV-27 编号:2337
3.4 干井:
型号:HTR-400 编号:73766H
3.5 生物指示剂:
名称: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
制造厂商:美国RAVEN生物公司负荷菌数:4×106CFU/安瓿
批号:922 有效期至:2010年04月
4 验证步骤
4.1 热电偶校验
4.1.1 方法:
热分布和热渗透试验前后,用智能探头对热电偶进行校验。

热分布和热渗透试验前,分别在110℃、121℃和130℃对热电偶进行前校验;
热分布和热渗透试验后,在121℃对热电偶进行后校验。

4.1.2 判定标准:
热电偶与智能探头的温度精度相差<0.5℃。

且能维持3min。

4.2 衣物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
4.2.1 参数设置:
设定灭菌温度为121℃,灭菌保温时间为20min。

内室压力上限115kPa,脉动次数2次。

4.2.2 织物灭菌程序:
模拟实际生产的最大装载量情况,在消毒车的上、下层隔栅上均匀放满无菌衣、毛巾、针筒、培养器等物品。

将12支热电偶分两层均匀分布,分别置于无菌衣内。

热电偶在灭菌器内的分布参见图一。

按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选择“织物灭菌”程序,共进行三次满载热渗透试验。

图一:满载热电偶放置示意图
4.2.3 衣物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最小杀灭率(标准灭菌时间)F0,min≥15min。

保温灭菌阶段,腔室内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应≤±1.0℃。

4.3 液体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
4.3.1 参数设置:
设定灭菌温度为121℃,灭菌保温时间为20min。

内室压力上限120kPa,置换时间5min。

4.3.2 液体灭菌程序:
模拟实际使用情况的最大装载量,配制好培养基、蛋白胨、生理盐水等,置于不锈钢筐内后分别放置于灭菌车的上、下两层,将12支热电偶均匀分布置于装液体的瓶内。

热电偶在灭菌器内的分布参见图一。

按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标准操作规程操作,选择“液体灭菌程序”,共进行三次满载热渗透试验。

4.3.3 液体程序满载热渗透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最小杀灭率(标准灭菌时间)F0,min≥12min。

保温灭菌阶段,腔室内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应≤±1.0℃。

4.4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4.4.1 方法:
通过满载热渗透试验,确定灭菌器的相对冷点位置。

在织物和液体程序第三次满载热渗透试验时,将自含式生物指示剂5支分置于灭菌器内5个相对冷点处进行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灭菌结束后,将生物指示剂于60℃下培养48小时,与阳性对照进行比较。

4.4.2 判定标准:
灭过菌的生物指示剂经60℃培养48小时后应呈阴性(不变色),同时阳性对照培养应呈阳性(由紫色变为黄色)。

5 结果
5.1 热电偶前校验:
热电偶前校验结果见附件一“Calibration Report”。

【结论】热电偶前校验合格,可用于温度分布测定
5.2 衣物灭菌程序满载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数据见附件三~五:
试验保温阶段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平均温差及最小杀灭率如下表所示:
【结论】在设定的参数及装载条件下,该设备运行稳定,温度达到了设定值,温度分布均匀,温差在规定范围内,三次最小杀灭率均大于标准值。

5.3 液体灭菌程序满载试验
试验结果数据见附件六~八:
试验保温阶段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平均温差及最小杀灭率如下表所示:
【结论】在设定的程序及装载条件下,该设备运行稳定,温度达到了设定值,温度分布均匀,温差在规定范围内,三次最小杀灭率均大于标准值。

5.4. 热电偶后校验:
热电偶后校验结果见附件二“Calibration V erification Report”。

【结论】热电偶后校验合格,所测温度值真实有效。

5.5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5.5.1 织物程序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在织物灭菌程序下,第三次满载热渗透试验时,将自含式生物指示剂5支分置于灭菌柜内5个相对冷点处进行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指示剂放置位置:2# 5# 7# 8# 11#
【结论】生物指示剂经过一个灭菌程序后在规定温度下培养48小时呈阴性,同时阳性对照合格,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符合要求。

5.5.2 液体程序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在液体灭菌程序下,第三次满载热渗透试验时,将自含式生物指示剂5支分置于灭菌柜内5个相对冷点处进行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指示剂放置位置:1# 2# 5# 9# 12#
【结论】生物指示剂经过一个灭菌程序后在规定温度下培养48小时呈阴性,同时阳性对照合格,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符合要求。

6 评价与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