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文人别号》
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
(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古代文人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庐等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
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
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
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自号“所南”,表示心向南方,和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是同样的意思。
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杜牧号樊川曹雪芹号荞溪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陆游号放翁黄庭坚号涪翁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张轼号南轩王安石号半山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郑会号亦山谢林得号叠山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朱喜号晦翁戴复古号石屏贺知章号四明狂客
杜来号小山柳完元号河东曾几号茶山居士
关汉号巳斋赵师秀号灵秀苏轼号东坡居士
叶利号平岩文天祥号文山李白号青莲居士
曹幽号东圳元好问号遗山晁说之号景遇生
戴敏号皋子叶绍翁号清逸杨材号东野逸民
辛弃疾号稼轩欧阳修号醉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王绩号东皋子龚自珍号定庵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涉号清溪子袁枚号仓山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
林逋号孤山隐者李商隐号玉溪生
【古代诗人的雅号拾趣:】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
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
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故其有“诗鬼”之称。
诗佛:王唯,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擅长音乐与书画,尤其泼墨山水,被尊为南宗始祖。
其画笔意清润,灵秀飘逸;其诗闲静淡远,富于禅趣画意。
晚年更是潜心礼佛,被称为“诗佛”。
苏东坡评其“诗里有画,画里有诗”,然也。
诗囚,指“孟郊”
贾岛为“诗奴”
刘禹锡称“诗豪”
陈子昂为“诗骨”
王勃称“诗杰”
贺知章称“诗狂”
王昌龄为“诗家天子”
刘长卿为“五言长城”
苏轼称"诗神"
此外:
白石道人姜夔
清真居士周邦彦
衡山居士文征明
【别号四种方法】
一般来说,别号多是文人在名、字以外的的自称。
如陶潜自撰《五柳先生传》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又有别人尊称的号,如南宋叶适,学者称“水心先生”。
还有门人私谥的号,如元代学者吴莱,门人私谥“渊颖先生”。
此外,还有少数由别人所赠近似诨名的号,如北宋宋祁,所填《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
唐代温庭筠,文思敏捷,相传其八叉手而成八韵,人称“温八叉”。
这种别称,雅而不俗,自有一番情趣,也可看成是别号的一种。
这四种别号,来源于自称的最多,而这一类别号主要是用如下方法来取的:
第一、以倚老卖老之法。
称翁如桑苎翁(唐陆羽)、醉翁(宋欧阳修)、涪翁(宋黄庭坚)、放翁(宋陆游)、笠翁(清李渔)等;称叟如已斋叟(元关汉卿)、蒙叟(清钱谦益)等;称老人如千岩老人(宋萧德藻)、随园老人(清袁枚);称老如少陵野老(唐杜甫)、颖滨遗老(宋苏辙)等。
第二、以自况自美之法。
称公如石公(明袁宏道)、任公(近人梁启
超)等;称先生如甫里先生(唐陆龟蒙)、兰谷先生(元白朴)、异抱先生(清姚鼐)等;称子如幽忧子(唐卢照邻)、归来子(宋晁补之)等;称生如玉溪生(唐李商隐)、冷红生(近人林纾);称外史如海岳外史(宋米芾)、会稽外史(元王冕)等。
第三、以渔樵野夫自居之法。
称渔如湖上桃花渔(明高濂);称樵如雁宕山樵(明陈忱)、百子山樵(明阮大铖)等;称山人如九华山人(唐杜荀鹤)、射阳山人(明吴承恩)等;称散人如湖海散人(明罗贯中)、顾曲散人(明冯梦龙)等。
第四、以山水村庄或天文景象自称之法。
称山如半山(宋王安石)、文山(宋文天祥)、遗山(金元好问)、枝山(明祝允明)等;称水如须溪(宋刘辰翁)、潜溪(明宋濂)等;称村如梅村(清吴伟业)、晚村(清吕留良)等。
第五、以自己的居所书斋自号之法。
称斋如姜斋(清王夫之)、聊斋(清蒲松龄)等;称轩如稼轩(宋辛弃疾)。
此外,还有不少称室、庵、亭、楼、窗、园的。
文人起别号的因缘来由,虽名有异,但大致也可分类。
一种是根据本人籍贯。
如宋人范成大,故乡在吴郡石湖,因号石湖居士。
一种是寄托本人志向或感情。
如宋人郑思肖,于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
一种是借用本人隐居的地名。
如明人高启,隐居吴淞青丘,因号青丘子。
还有一种是与本人名、字的意义相通。
如明人冯梦龙,字犹龙,号龙子犹。
更多的自然是以自己所居室名为号的。
此外,也有人以自己所撰著作为号的。
如清人高鹗,续《红楼梦》,别署红楼外史。
还有一些别号,脱乎常规,近于古怪,另有其因。
如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里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由是自号六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