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掌握交通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管理人员、规划与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工作人员。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阐述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成果,能够熟练地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

3、系统地学习和具备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组织与优化理论、交通控制理论、交通安全理论,掌握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系统控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交通信息化的专业基础。

4、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交通工程领域基础知识、系统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经济和法规基础知识,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

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优化控制能力和系统决策能力。

通过本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1、学科交叉性。

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本专业属于兼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以土木、信息处理、载运工具等工程为基础,结合系统优化、经济、管理等软科学方法,强化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以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为研究对象,紧密跟踪轨道交通应用与发展,涉及交通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评价、施工和交通状态监测、控制,以及交通法规、交通行业管理等相关领域,行业特点突出,是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之一。

3、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高质量的交通工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4、在宽厚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专业指向。

本专业着重培养交通规划与设计、信息化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三个方向的技术开发与管理人才。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交通工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经济、线路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交通工程学基础、道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交通流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运输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客货运输组织、交通系统模拟、智能交通技术、交通综合信息一体化设计、高速公路系统控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等核心专业课。

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
注:毕业学分基本要求的课内教学学分中包含3个弹性学分,即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实践教学的最低要求学分之和(114+35+12+20=181)比课内教学学分的要求少3个学分。

如果在选课时每个部分都只选最低学分的话,将不能达到毕业学分的基本要求,这3个弹性学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基础课或专业课中选择。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注:1、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类课程开课学期和学时根据国家统一要求调整;
2、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12学分课程。

九、实践教学设置细化表
1、人文、社科、经管类任选课学分不低于理论教学学分的10%左右。

2、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如:演讲、文艺晚会、书法比赛、体育比赛、诗歌会、写作比赛、装饰装潢比赛等。

3、利用学生社团组织读书活动。

4、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及各类作品。

5、改变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呆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及研究,采用启发式、自学式、研讨式、研究式、调研式学习方法。

6、改变考试方法,在一些课程中采用演讲和答辩等形式。

7、更新教学内容,系统介绍各种理论与方法,包括学术争议。

8、安排课外学术讲座。

9、一部分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参加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等竞赛;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10、结合组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