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动给水泵检修工艺规程

汽动给水泵检修工艺规程

汽动给水泵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汽动给水泵技术规范一、前置泵第二节:汽动给水泵概述一、设备性能简介主给水泵应能在最大工况下长期连续运行,同时又能满足锅炉各种运行工况下给水的需要量,给水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各项参数应予保证,在最大工况下流量及扬程给予保证。

汽动给水泵应与电动给水泵特性应一致,保证可以相互并列运行,当流量减小时,水泵的扬程曲线应平稳地上升。

叶轮、转子和其他可拆除的部件应在相同用途的水泵中是可互换的。

备用转子应能在所提供的任何水泵壳体中进行性能试验。

二、前置泵简介HZB253-640前置泵是卧式、单级、双吸、进出水垂直向上、单蜗壳泵。

泵由蜗壳,与蜗壳一体的吸入及排出管及用螺栓连接的传动端及自由端端盖组成。

主要由轴及叶轮组成的旋转组合件,由传动端的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和自由端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支持。

叶轮由调节螺母及键在轴向定位。

可置换的静止磨损环提供了工作间隙。

以减少从叶轮高压液体侧到吸入侧的泄漏。

轴承座用螺栓联接到端盖上。

在轴承座及旋转组件组装到泵壳后,轴承座通过端盖内孔中的轴找中心来校准,并且轴承座由定位销定位。

自由端单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环可靠地位于轴承座中,内座圈由轴套定位。

轴套制成正确的宽度来使叶轮在所提供的端隙中处于中心位置。

传动端单列圆柱滚子轴承为了允许热膨胀,允许在轴承座中有轴向移动。

轴承的外座圈用轴向调准圈可靠地位于轴承座的凹槽中,内座由轴套定位,调准圈和轴套制成正确的宽度,以校准轴承座圈。

每只轴承用甩油环提油润滑,每只轴承座装有油标和恒油位器及呼吸器。

润滑油冷却由装在底部的冷却器冷却。

泵两端的密封形式为机械密封。

三、主给水泵简介FK4E39型给水泵为4级叶轮、水平、筒体式,给水泵内部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拆装,不妨碍给水泵进出口给水管道、给水泵与小汽机的对中。

给水泵由汽轮机驱动,汽轮机和给水泵之间通过叠片式联轴器传递功率。

传动端轴承是径向滑动轴承,自由端轴承是径向滑动轴承及双向自位瓦块式推力轴承。

每个轴承的润滑油由汽轮机的润滑系统提供。

给水泵的轴端密封采用机械密封。

第三节:前置泵检修工艺一、大修前的准备工作1、切断电机的电源;2、切断所有仪表电源;3、检查泵组进口和出口阀门及再循环系统隔绝阀门关闭;4、检查冷却水源被切断;5、打开放水、放气孔,把泵壳内水排出;6、排出轴承润滑油;7、断开并拆下所有影响解体的仪表;8、拆下所有影响解体的小口径管道;9、检查所有起吊装置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

注:传动端泵轴上的螺纹是左旋螺纹,自由端是右旋螺纹,为了便于安装,如有必要在每一组件重新标上新的记号。

二、泵解体1、拆卸传动端轴承、轴承座,机械密封及机械密封冷却套;2、拆卸自由端轴承、轴承座,机械密封及机械密封冷却套;3、拆卸自由端端盖及转子(1)在端盖上装上吊环螺钉,连上吊索;(2)拧松并拆除端盖上的螺母及垫圈;(3)装上起顶螺钉,均匀地拧紧,直到端盖从泵壳上脱开;注:在从泵壳上拆下端盖时,为了防止损伤它的内孔及轴,要小心地引导端盖通过轴端。

(4)从泵壳上拆除端盖;注意:一旦自由端端盖拆下,转子由在传动端端盖内孔中的轴套和磨损环支撑。

在拆除转子时,应小心避免使这些部件的内孔及轴受到损坏。

(5)用软的吊索,从泵壳中拉出转子。

尽可能靠近叶轮来放置吊索,小心地尽量减低轴上的应力。

三、转子解体1、把转子水平放置在支架上,确保转子牢固、平稳地在架子上;注:拆卸前,测量并记录轴的传动端到叶轮锁紧螺母外侧面的精密尺寸,这个尺寸在叶轮重新装复时必须于拆前相符。

2、松开紧定螺钉,拧下并移开传动端及自由端的锁紧螺母。

将每个锁紧螺母放上标签以确保它们重装在原来的位置上;3、从轴上拆下轴套,在每个轴套上放上标签以确保它们重装在原来的位置上;4、拆除叶轮及叶轮键。

四、检查、更换和维修所有部件必须彻底清洗,并检查是否有磨损和损坏。

检查静止磨损环的运动间隙,若测量间隙超过所给范围,应更换该零件。

主要应考虑的是泵的运行性能,即泵的出口压力降到允许值以下,电机耗电显著增大或振动值增加不能允许的程度等。

1、检查磨损环和轴套(1)检查间隙检查有无刻痕及刮痕。

检查有无槽沟及不均匀的磨损。

如有必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注:磨损环及轴套间隙必须在允许的间隙以内。

当泵的工作性能下降到低于标准允许范围时,要安装新的磨损环。

磨损环的直径新间隙为0.70~0.88mm,最大允许直径间隙,即在完全磨损的情况下为1.76mm。

新的轴套及端盖间的直径间隙是1.0~1.30mm。

最大允许直径间隙,即在完全磨损的状态下,是2.60mm。

(2)更换磨损环拆除现有磨损环,磨去点焊点。

装上新的磨损环,重新点焊。

2、检查轴锉光任何毛刺,并用细布将产生的锉痕磨光滑。

保护此表面不受损坏。

用细布或400粒度砂纸,磨光叶轮、密封、联轴节及轴承处的轴。

检查轴的任何损坏和弯曲情况并检查同心度,同心度应在表读数0.025mm之内;3、检查叶轮检查叶轮是否有冲蚀现象,特别是在叶片的端部;4、检查机械密封检查机械密封有无损坏和磨损。

如有必要换新。

5、轴承彻底清洗并检查轴承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一般认为大修时更换轴承是良好的做法。

五、泵重新组装1、组装转子(1)检查键与备用叶轮或轴的键槽的配合是否合适;(2)在轴上装上叶轮,安装时注意叶轮的方向,并确保叶轮的键槽准确地和键对齐;(3)装上传动端轴套及锁紧螺母;(4)确保从轴的传动端到锁紧螺母外侧面的尺寸与解体前测定的尺寸相同,相差在0.25mm 以内,以保证叶轮对中;(5)拧紧紧定螺钉,使锁紧螺母就位;(6)装配自由端轴套及锁紧螺母,拧紧紧定螺钉,使锁紧螺母就位。

2、安装转子和传动端端盖及自由端端盖1)安装传动端端盖(1)在端盖上装上新的垫片;(2)装上吊环螺钉,装上吊索,将端盖吊装到泵壳上,并套在双头螺柱上;(3)检查结合面情况;(4)装上定位销,拧上螺母,均匀地拧紧螺母,以固定端盖就位。

2)安装转子(1)一旦转子装配起来,它由在传动端端盖内孔及磨损环支持起来。

在装配过程中,小心避免损伤这些部件的内孔。

(2)采用软吊索来支持及引导转子进入泵体。

靠近叶轮放置吊索,使轴的应力减少到最低值。

避免放置重量在端盖内孔及磨损环上。

用手引导轴,以防止损环。

如果吊索要重新就位,可支承轴端。

3)安装自由端端盖(1)在端盖上装上新的垫片;(2)装上吊环螺钉,装上吊索,将端盖吊装到泵壳上,并套在双头螺柱上;(3)检查结合面情况;(4)检查转子是否能自由旋转,并检查轴端的游隙。

将转子留在中心位置上;(5)装上定位销,拧上螺母,均匀地拧紧螺母,以固定端盖就位。

重新组装自由端轴承、轴承座,机械密封及机械密封冷却套重新组装传动端轴承、轴承座,机械密封及机械密封冷却套第四节:主给水泵的检修工艺一、大修的准备1、准备工作⑴从传动端和自由端的轴承支架和轴封上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

⑵断开并拆下两根平衡室回水管道。

⑶断开并拆下轴承的润滑油进油和回油管道。

⑷从筒体上拆去抽头、抽头管、拆去“0”型圈及缠绕垫。

⑸检查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

注意:传动端的泵轴螺母是左旋螺母,而自由端的泵轴螺母为右旋螺母,为了便于组装,必要时在部件上重新标上参考号。

2、抽出芯包1)用螺栓将第一级拆卸管安装在传动端轴承座上,装上压板并用双头螺栓、垫圈、螺母拉紧芯包、装上止动套环;将滚筒体起顶座组件固定在泵座上并调节高度使滚轮与第一级拆卸管接触;将吊耳安装到大端盖上,系上吊索并拉紧;用专用工具拆下大端盖螺栓,用起顶螺栓顶出芯包直至滚轮碰到止动套环。

2)调整吊索的高度保持芯包水平,联接中间拆卸管,调整止东套环位置并锁紧,分步将芯包移出筒体。

3)保持芯包水平,将芯包稳定地搁在木质的支架上。

在进口端盖处装上起重吊耳,如图所示吊住芯包,用绳索套在筒体螺栓和第二节拆卸管上,吊住拆卸管,脱开第一、二节拆卸管。

3、芯包解体1)解体的准备工作。

注意:平衡鼓紧固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及推力盘螺母为右旋螺纹,而传动端联轴器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为左旋螺纹。

注意:径向轴承、挡油圈的上下半部不能互换,为便于装配,建议分别对他们作标记。

在末级导叶和大端盖之间插入8根2.5mm隔片,然后用8个螺钉把末级导叶紧钉到大端盖上。

在进口隔板和进口端盖之间插入8根2mm隔片,然后用8个螺钉把进口隔板和进口端盖固定位。

2)拆卸传动端轴承和机械密封3)拆卸自由端轴承和机械密封4)内泵壳解体(1)用双头螺栓、螺母及支撑板将转子固定。

(2)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撑架上。

注意:起吊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泵轴支撑芯包重量。

(3)拆下拉杆与大端盖的螺母和垫圈,拆下拉杆。

(4)吊起大端盖,将其小心的吊离泵轴并吊开。

注意:起吊大端盖时应小心,以免损坏平衡鼓或平衡鼓衬套。

(5)拆下平衡鼓螺母紧定螺钉,用专用扳手拆下平衡鼓螺母。

(6)加热平衡鼓直到产生足够的膨胀,用平衡鼓拆卸工具拆下平衡鼓及平衡鼓键,并保存好。

(7)从末级导叶上拆下碟形弹簧。

(8)将末级导叶与第3级泵壳的螺钉拆除,拆下末级导叶和定位销。

(9)加热末级叶轮轮毂直至产生足够膨胀拆下末级叶轮为止,拆下叶轮及叶轮键、叶轮卡环,标记并保存好。

注意:导叶采用冷套方式装入内泵壳中,装拆时导叶和泵壳一起装拆。

(10)重复以上步骤(8)和(9)直到轴上仅留下首级叶轮。

(11)将吊环拧到轴端上,谨慎小心地通过进口端盖将轴提升而脱开芯包组件。

(12)置轴于水平位置,加热首级叶轮轮毂直至产生足够膨胀拆下首级叶轮为止,拆下叶轮及叶轮键,标记并保存好。

(13)拆下进口端盖隔板。

4、检查、更换和修理所有部件都应全部清洗和检查,看看有无磨损或损坏的痕迹,应用内、外千分尺测量所有部件的径向间隙,若间隙已达最大允许间隙或下次大修前可能达到该值,则应更换这个部件。

主要的是考虑泵的工作性能,即如果出口压力下降到不允许的程度,电机耗电或汽机耗气量很多或泵振动上升到不允许的程度时,泵应进行大修。

1)叶轮和衬套检测叶轮有无磨蚀痕迹,特别是叶片顶部;检查叶轮内径处有无因拆卸所产生的损伤,去除任何毛刺,应确保叶轮内孔光滑而无变形。

检测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并测量其径向间隙,若间隙超出 5.4.8节所列表中的更换间隙值时,则应该按下列步骤修理叶轮颈部、外部及更换导叶、内泵壳衬套:以叶轮内孔为基准,修正颈部外圆至完整并取出所有痕迹。

拆除固定衬套的紧定螺钉,并从泵壳或导叶上将该环去掉。

彻底清洗环座,将经过液氮冷冻后的新衬套安装就位。

用紧定螺钉将环紧固,并在螺钉的螺纹结合处,用冲头轻冲以防止螺钉松动。

略微加工一下衬套的内孔,修正安装时的变形,尺寸应与其对应的叶轮颈部外圆尺寸相配在规定的间隙内。

注意:作为备件供应的衬套,其内径留有一些余量以便最后加工与叶轮颈部外圆尺寸配合。

相关主题